第六百八十六章 王保保命不该绝

    王保保的亲兵立即跑进帐篷报告,有明军前来劫营了。
    王保保走出帐篷一看,有不少营帐已经起火了。
    虽然遭到明军的偷袭,但王保保并未慌乱,立即命令各部将官迅速整顿人马,向前来偷袭的明军发起反冲锋。
    王保保的部队不愧是元军中的精锐,即使是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之下,也是迅速组织起两万骑兵,欲朝着明军发起反冲锋。
    对于这个情况,徐达、常遇春早预料到了。见明军有少部分骑兵已经组织起来了,咱们的“装甲车”方阵打头阵,紧随其后的是一万骑兵、两万步军,立即朝元军的骑兵冲了过去。
    王保保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两万骑兵还没开始冲锋,就听见一阵“轰隆轰隆”的声音朝他们这个方向传了过来。立即有探子回报,明军的那个“大怪物”又杀过来了。
    听说明军的“大怪物”又杀了过来,元军的骑兵是未战先怯了三分。王保保也觉得这次不能硬拼,还是迅速整顿人马,向北边撤退为上。至于那太原城,就这么滴吧!
    王保保想逃,徐达、常遇春却不答应。“装甲车”方阵在前面开路,骑兵部队则在后面砍瓜切菜,一顿操作猛如虎,打得元军是丢盔弃甲。
    更要命的是,常遇春带着那两千精骑,在豁鼻马的指引下,对王保保是穷追不舍。按照常遇春的打算,这次非要干翻了王保保,永绝后患。
    当然,王保保也不是吃素的。在小说中,他手下高手如云,还有功夫盖世的妹夫张无忌,有几个人敢动他?在现实中,他的亲兵卫队都是精挑细选的,个顶个儿的能以一当十。
    常遇春的两千精骑是一口气追了一百多里地,一直追到忻州。但王保保的亲兵卫队也是拼了老命,不断地派出敢死队员在后面阻挡常遇春的追兵。
    也是王保保命不该绝,从当日夜间,一直追到第二日中午,常遇春都没跟王保保打上照面。但凡王保保能给常遇春一丝机会,行动稍微迟缓一点儿,以常遇春、陈维林两大绝世高手的实力,将王保保斩落马下,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过了忻州,前面可就是元军的地盘儿了。常遇春的兵力也不多了,万一遇上大股元军,反而要吃亏。况且现在连王保保的影子都没看见,常遇春不得不放弃追击,返回太原。
    这次追击战,双方的损失都有点儿惨重。
    王保保出逃的时候,身边可是有一千亲卫、三千精骑,待得他过了忻州,彻底摆脱常遇春的时候,身边只剩下十八个亲兵了。
    王保保带着这十八骑是一路逃到大同,意图在大同收拢溃散的残军,以图东山再起。
    而常遇春这边,两千精骑最后只剩下不足三百人。不过更令人痛心的是,天狼特战队共损失了十九个人,其中二分队三班班长林清海、四分队三班班长叶大拱相继战死。其余特战队员,几乎都是人人挂彩。
    至此,如果不计算陈维林的话,咱们的一百一十七名特战队员,经过先前的洪都保卫战、拦截张定边的战斗,以及这次追击王保保的战斗,共计损失了五十三人,现在只剩下六十四人了。其中,一分队剩下十四人,二分队剩下十七人,三分队剩下十五人,四分队剩下十八人。
    咱们花费了四、五年的心血,培养的这些人,这才几年的时间,就损失了近一半了,实在是令我太痛心了。
    不过主帅徐达倒是挺高兴的,此番太原之战,共计歼灭王保保的元军七万余人,加上之前王保保进攻居庸关损失的近万人,待得王保保逃到大同之后,只收拢了残兵两万余人。
    后来,由于常遇春的大军北上忻州,王保保担心明军继续北上攻打他,便连大同也不要了,带着两万残兵退守甘肃。甘肃还有王保保之前零星派出的近两万人,这样合兵起来,也差不多有四、五万兵力了,只是无论是武器装备方面,还是兵员素质方面,比起之前的十万精锐都是差得太远了。
    王保保退守甘肃之后,元顺帝晋封他为右丞相,并召他回元上都。
    对于元顺帝抛来的橄榄枝,王保保却并未理会,他反而给元顺帝去信,劝其放弃上都,直奔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窝阔台大汗曾于公元1235年建都于此)。
    和林虽然是蒙古帝国早期的都城,但因为太过于偏远,元顺帝并不喜欢这个地方。当时,王保保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元廷中有许多大臣都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但元顺帝就是不同意。
    因为在元顺帝心中,元上都可比和林要好得多。即使后来元上都被明军攻破之后,元顺帝也坚决否决了众臣的意见,不去和林。
    元顺帝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还是有自己的坚持。直到他身亡,他都没有去和林。
    那么,问题来了。王保保为什么要建议元顺帝去和林呢?
    因为在王保保看来,明王朝绝对不允许他的疆域附近还有一个蒙古王朝存在。而元上都距元大都也就不足一千里的路程,元帝盘踞在元上都,明军肯定会北上用兵。
    而如果去了和林,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元大都去和林,有几千里的路程,其中要经过环境极其恶劣的大漠,明军要想大规模用兵,根本就不可行。路程如此之长、路况如此复杂,明军的后勤保障根本就跟不上。
    也就是说,如果元顺帝到了和林,就可以安安心心地蛰伏,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东山再起。等个三、五年,甚至十来年之后,元军再度强大了,完全可以再度南征,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如果在元上都,明军根本不会给他再度东山再起的机会。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正是因为元顺帝不愿意去和林,因此王保保也不愿意离开甘肃。因为王保保觉得,去元上都比待在甘肃危险多了,明军的下一个重要目标,必然就是元上都。
    不得不说,王保保不仅是元末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当时局势的分析,可比元顺帝要高明得多。
    如果元顺帝真的听从了他的劝告,北走和林,王保保必然也会跟去。真要是那样的话,明军与元军的恩怨情仇估计还得延续好久。
    明军大败王保保之后,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汤和、冯国胜等人在太原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会上,冯国胜强烈建议迅速向甘肃用兵,一是继续剿灭王保保的残兵,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灭了关中四大军阀。
    冯国胜、郭兴等人轻取关中,将四大军阀逼到偏远荒凉之地,徐达对他们率领的西征军非常满意。对于冯国胜的这个建议,徐达、常遇春都非常赞同。
    众人皆认为,虽然元顺帝还在元上都,似乎那里才是我们最应该攻打的地方。但是西北的四大军阀和王保保残部不收拾掉,很可能给日后的北伐带来巨大隐患。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考虑到北平兵力并不算十分充足,得做好西征的时候,北方的元军南下偷袭北平的相关准备工作。徐达定下了兵分三路的计划。
    第一路大军,由徐达亲自指挥,西渡黄河,向平凉方向进军。
    第二路大军,由冯国胜指挥,向天水方向发起攻击。
    待这两路大军分别占领平凉和天水之后,继续向西边的兰州、临洮方向用兵,其目的很简单,就是彻底击败关中四大军阀的部队。
    第三路大军由常遇春为主帅,傅友德为副帅。常遇春率军北上忻州,形成对王保保残部的威慑之势。而傅友德的大军则占领朔州,做出随时西进甘肃的准备。
    其实,按照徐达的计划,常遇春、傅友德的大军就只需要行进到这两个地方,保持对北边王保保的威慑就够了。而南边的徐达和冯国胜的大军则可趁着这个机会,一鼓作气将四大军阀给收拾了。
    之所以不让常遇春、傅友德西进剿灭王保保残部,一是考虑到甘肃地区地广人稀,一时难以剿灭。另外,得让常遇春待在忻州,随时做好东援北平的准备。在徐达、常遇春等人看来,北边的元军必然不会甘心就此放弃北平的。
    果然如徐达、常遇春所料,就在徐达、冯国胜的大军大举西进之后,元顺帝认为北平的明军兵力空虚,立即命令也速、纳哈出等人率军南下,欲夺回他的大都。
    元军南下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应天、传到了忻州的常遇春耳朵里。
    常遇春按照早先与徐达商定的计划,让傅友德坚守朔州,自己则率大军立即东援北平。
    而应天的朱元璋其实早就有了安排,早在去年年底,他就让李文忠将精锐部队调集到扬州。这会儿收到了北平告急的紧急军情,他命令李文忠的部队立即北上驰援北平。喜欢明越坡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明越坡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