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邓愈的父亲邓顺兴勇武过人,而且为人十分仗义,被乡人推举为团练使,带着一帮乡勇,保境安民。
邓愈十四岁那年,有一次随父亲、大哥一起去打猎。在荒郊之中,他们路遇一位年迈的道人昏倒在路边草丛里。
邓顺兴下马探了一下道人的鼻息,还有气,并没有死,于是立即和两个儿子开始掐人中、灌水什么的。好一番折腾,这老迈道人终于是醒过来了。
那老迈道人指着旁边一座大山,告诉邓家三父子,那座山上有个小道观,他就是那道观中的道士。本来这名老道是下山会道友的,没想到年纪大了,回来的途中体力不支,便昏倒了。
邓家三父子一看这个情形,决定好人做到底,将这老道送回观中。
刚开始,他们把老道士扶上马,骑马前行。可是走了一段山路之后,树木茂密,加上山路陡峭,根本就没办法骑马了。
父子三人只好下马,轮流背着这名老道人向山上爬。爬了近两个时辰,已是日暮西山的时候,他们终于是在这位年迈道人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处破旧的老道观。但是,这破旧的老道观里面一个人也没有。
那年迈道人告诉邓家三父子,他就是这道观中的道士。
邓愈他们一听,觉得十分奇怪。这么破旧的老道观,又只有这老道士一人,他平常都是怎么生活的?
那老道人从邓家父子的面色中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问,那老道士便告诉邓家父子,可别小瞧了这处偏僻、破旧的小道观,这里是他历代先师的羽化之地。
他们这一门的道士,要其中资质甚高者,才有资格到此处来坐修,直至在此处羽化。而且每次在此处坐修者,只能是孤身一人。
也就是说,只能等这老道士在此羽化了,他们这一门才能另选一位资质较高的道士来此处坐修。
虽然这老道观看起来破旧,但没想到竟然还是一个重要的地方。邓家三父子虽然不懂修道,但为了表示对道家的尊敬,也就不敢再有些什么看不起这破旧老道观的想法。
由于当时天色已晚,摸黑下山也非明智之举,在老道人的邀请之下,邓家父子三人就在这老道观中歇息了一晚。
虽然道观破旧,但道观中还是存放有些粗粮。那老道士也煮了些稀饭,招待邓家三父子。
可能是为了感谢邓家三父子的相救之情,那老道士说要替邓家三父子看相。
邓顺兴心想,这老道人既然愿意为自己父子三人面相,也是十分高兴。
谁知,那老道人看了邓顺兴及其长子邓友隆的面相之后,都是摇了摇头。
邓顺兴看这老道人直摇头,心想,难道是有什么灾祸?就立即追问这老道人。
这老道人问邓顺兴,你们父子可是掌兵之人?
邓顺兴当时是团练使,两个儿子也是跟着自己在军中,自然都算掌兵之人。邓顺兴只好点了点头。
那老道人说道:“不祥啊!不祥啊!”
邓顺兴听了这话,颇有些不高兴,立即追问这老道人,有何不祥?
这老道人很直白地告诉邓顺兴,他和他长子邓友隆的面相和命格里都忌兵,如果掌兵,恐怕难得善终。
听了这话,邓顺兴是哈哈大笑。他告诉这老道人,他就是一个团练使,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从军。眼下天下都是兵荒马乱的,既然是从军,那就得打仗。既然打仗,那就得有人阵亡。这难得善终,有什么大不了的?乱世之中,有几个当兵的能得善终的?
那老道士听邓顺兴这么说,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见这老道士摇头,邓顺兴说道:“师傅不妨帮我小儿子友德(邓愈最初名叫邓友德)也看一看?”
那老道士转过头,对着才十四岁的邓愈是仔细观摩了许久,从那老道的表情来看,有几分惊讶,也有几分惋惜。
可那老道士就是光看不说话,把一旁的邓家三父子是急得直挠头。最终,邓顺兴实在是忍不住了,便问道:“老师傅,究竟怎么样呀?”
那老道士说道:“这小子面相可不一般。如果跟对人,将来必将位极人臣,大富大贵。可是……”
邓顺兴这下急了,听说自己的小儿子能位极人臣,大富大贵,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呀!只是这老道士怎么又说了可是呢?难道这事儿会遇到什么梗阻?
邓顺兴着急地问道:“可是什么呀?有什么话,老师傅您就直说呀!”
那老道士说道:“可惜寿不过甲七!”
邓顺兴不解地道:“甲七是什么意思?”
那老道士解释道,甲七就是一甲子的七成。一甲子大家都知道是六十年,那么七成就是四十二年。也就是说,这老道士认为邓愈活不过四十二岁。
不过邓顺兴听了这话倒是不恼,他笑着问这老道人:“您老再帮我看看我这小儿子命中有没有子,能不能继承他的爵位。”
那老道人十分肯定地告诉邓顺兴,邓愈命中有子,可袭其爵位。
听那老道人说到这里,那邓顺兴是哈哈大笑,说道:“依老师傅所言,咱老邓家的后人可是混得十分不错。那咱就借老师傅吉言,先谢过了!”
说完,邓顺兴便拉着两个儿子朝老道士作揖。
那老道士没想到邓顺兴竟然这样豪气,说他与长子不得善终,说他次子活不过四十二,他竟然都不恼。反而是因为邓家后人能得到荫庇而高兴。
那老道人冲邓顺兴他们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作揖了。那老道人单独拉过邓愈,又仔细瞧了瞧,说道:“小子,你记住我这十六个字。‘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邓愈跟着这老道士念了几遍,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邓顺兴和邓友隆自然也是不懂。
还是邓顺兴耿直,他对这老道士说道:“师傅,你这四句话古古怪怪的,你就是让我这小儿子死记硬背记住了。说不定,过两天他又忘记了。要不您给我们解释解释呗!”
听了这话,那老道士是许久没有作声。
那邓家三父子这也就这么盯着这老道士不眨眼,终于,那老道士开口说道:“唉!罢了!要不了多久,贫道也得在此羽化了。我就漏泄一次天机吧!”
原来这十六个字,出自诸葛亮的《马前课》。传说诸葛亮在一次出兵之前,在马前占了一卦,故称为《马前课》,也有人称其为《马前神课》。
据传这《马前课》共有十四课,刚才这老道士所说的就是第八课,也就是即将到来的天下局势。
而这第八课之前的第七课,老道士也说给邓家三父子听了。第七课就是“一元复始,以刚处中。五五相传,尔西我东。”
这第七课的内容就很明显了,说的就是元朝,以刚治国,传了十代,最终分裂。
至于这第八课的解释,那老道士只是告诉邓家三父子,第二句“其色若赤”,就是说即将一统天下的新王与“赤”有关。据他夜观天象,这个人现在已经出现在淮西,姓朱。如果将来遇见一位淮西籍姓朱的地方军阀,就果断前往投奔,他日必能成就一番功业。
虽然这老道说得是有模有样,但第二天邓家三父子辞别这老道之后,还是认为这老道是在故弄玄虚。
首先这从军之人,可以说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过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因此,这老道说邓顺兴和邓友隆难得善终,就是个大概率事件。在战乱年代,有几个从军之人能得善终的?
至于说到邓愈,估计是这老道看他们三父子救了他的命,故意将他往好了说,免得三父子不高兴。
再说了,当时的红巾军起义才刚刚开始,哪来的什么淮西籍的朱姓将领?如果找不到这个将领,邓愈也就没有办法建功立业。
因此,在邓家三父子看来,这老道士的话十有八九都是无稽之谈。
可之后事情的发展,却是越来越诡异了。
两年之后,也就是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邓顺兴在与元军的交战中,中箭身亡。
邓顺兴死后,自然是长子邓友隆执掌了兵权。可不凑巧的是,就在邓顺兴死后没两个月,邓友隆居然得了重病,很快不治身亡。
当时才刚满十六岁的邓愈不得不从父兄手中接过指挥刀,再度带着麾下众人讨生活。
到了这个时候,邓愈越来越觉得当初那个老道士的话有道理了。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邓愈再度回到那个破旧的老道观。可让他失望的是,连老道士的影子也没有。难道是这老道士已经羽化啦?
如果真是这样,那应该有其他的道士来此坐修呀?可是邓愈一连等了三天,也没看见一根人毛。
没办法,邓愈只好离开道观下山了。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年初,邓愈听说红巾军将领郭子兴麾下有员部将名叫朱元璋,打仗十分厉害,刚刚攻下了滁州。喜欢明越坡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明越坡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