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矶失守了?
邵荣心中大惊。采石矶失守,也就意味着太平城已陷入天完军的包围。也许此时太平城已经沦陷,只不过是消息还没传过来而已。
怎么办?
继续向南前进?那首先得攻击采石矶。但据这些溃逃兵士所述,这采石矶有天完军数万之众。
邵荣掂量着率领的这两万多人马,似乎不是敌军的对手。
采取迂回路线,先折向东,绕过采石矶,再驰援太平城?
那样一来,得耽误不少时间。且大军行动,很难做到不被采石矶的敌军发觉。那样的话,大军侧翼很容易遭到采石矶天完军的突袭。
最后,就算到了太平城,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估计太平城也失守了。
立即回撤?
那恐怕不好向朱元璋交待,朱元璋可是早就想收拾他和赵继祖这二人了。
邵荣脑子转得飞快,稍作思考,他便冷静了下来。
眼下前方战况不明,贸然前进,可得遭受巨大损失;在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命令前,擅自撤退肯定也不行。
邵荣命军士立即收容这些从采石矶方向溃逃而来的散兵,同时立即派人回应天报信,采石矶失守了。
而邵荣的大军则一边收容残兵,一边缓慢地向采石矶方向机动。既然在没得到命令之前,不能后退,那就只有缓慢前进了。
邵荣也是个老油条。
四月十二日下午,朱元璋就得到了采石矶失守的消息。
这下,吴国公府可是炸开了锅。采石矶失守了,那太平城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
邵荣的援军还要不要继续驰援太平?
如果继续南下驰援,很可能连这两万多人也搭里面去;如果回撤援军,那就意味着彻底放弃花云、朱文逊等人了。
从感情上来讲,朱元璋应该命令邵荣继续驰援太平城。且不说花云是跟随他朱元璋多年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单就朱文逊这个族侄兼养子,他都不应该不管。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要有敢于舍弃一切的雄心!
无疑,朱元璋就是一个能成大事者。
虽然放弃太平城是痛苦的抉择,但朱元璋还是相信吉人自有天向,他相信花云和朱文逊的命够硬,能够挺过这一关。
朱元璋亲口说出了他的军令,让邵荣的大军悄悄接近采石矶。力争在不与敌军正面交锋的情况下,接应从太平城逃回来的残兵。如果采石矶的天完军大举进攻邵荣的军队,他们就迅速向应天方向撤退。
邵荣的大军得到朱元璋这一命令之时,已是四月十二日晚间。
此时,他们的大军在离采石矶还有约三十里地已扎下大营。也就是说,这老奸巨滑的邵荣还没和采石矶的天完军打过照面呢。
既然朱元璋不让他继续驰援太平,只是让他接近采石矶收容太平的残兵,那这事儿就好办多了。离采石矶三十里驻扎就差不多了,不能再向前了。
第二天,四月十三日一早,邵荣就派出多支小分队向东和东南方向移动。一是完成朱元璋的任务,收容太平方向过来的残兵;二是密切关注采石矶之敌,防止敌军前来突袭。
太平城是在四月十二日夜间失守的,他的多股小分队一派出去,就很快有了收获。因为,四月十二日白天从北门逃窜的平民,以及换作平民衣服出逃的开小差的兵士都让他们撞了个正着。
当然,此时邵荣他们还只知道太平城危在旦夕,并不知道太平城彻底沦陷的消息。因为此时,院判王鼎率领的最后一拨残兵还没有逃过来。
当然,邵荣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因为王鼎率领的这拨残兵在当天下午就让他的人马给遇上了。
得知太平沦陷的消息,邵荣再次派出快马回应天报信。他自己决定在这里再待一个晚上,看有没有花云和许瑗的消息。从王鼎的口中,他已得知朱文逊战死了。
王鼎当然是没有心思继续在这里等了,他得立即回应天向朱元璋请罪。虽然这太平失守的罪责怎么着也轮不到他来承担,但他作为目前生还的太平城最高领导,他应该要表现出这个姿态。
其实,领导挺在乎这个的。不知道经过这事儿之后,朱元璋是不是会把王鼎看成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四月十四日,邵荣率大军开始回撤了。他已从当天早上收容的残兵口中得知花云和许瑗都已遇害的消息。虽然这消息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邵荣估计,八九不离十了。
大军回撤到牛首山,继续驻扎在此。邵荣亲自入应天城向朱元璋汇报工作。
这次入应天,与以往都不一样,他已经察觉到一股怪怪的气氛。
虽然朱元璋想极力封锁太平和采石矶相继失守的消息,以免造成应天军民的恐慌心理。但随着采石矶和太平城大批残兵及流民的涌入,这个消息还是在应天城传开了。
太平城和采石矶一失,天完军必将继续进攻应天。站在一个普通百姓的立场,是时候离开应天了,至少也得出去避避风头。
邵荣面见朱元璋的时候,已是四月十五日。朱元璋正与众幕僚在商议当前危急的局势。
朱元璋虽是不大高兴,看见了邵荣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大战在即,还得靠这些人出力,朱元璋再怎么着也得给这些人一点儿好脸色看。
毕竟邵荣之流可不是他的嫡系,这个时候不把他们笼络好,说不定他们会趁机反水,充当天完军的急先锋。
朱元璋对邵荣是好生褒奖了一番,让其回应天城的家中休息一晚。明日一早,立即出城去牛首山军营,密切关注太平城及采石矶敌军动向。
邵荣出去之后,朱元璋继续和众幕僚商议对策。可商议来商议去,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有人还埋怨起常遇春,说都是这小子不懂事,杀了三千多俘虏,惹恼了天完军。这下好了,天完大军来了,应天危矣!
在朱元璋内心深处,他对持有这种言论之人,是极度鄙视加憎恨的。养着你们这帮幕僚,就是指望着你们能替我排忧解难,不是让你们在这里成天发牢骚的。
再说了,这常遇春杀俘之事确有不妥之处。但问题的根源是他朱元璋和天完政权之间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常遇春杀俘事件只是加速了这场战争的到来而已。
不得不说,朱元璋是睿智的。
但眼下,对于这种埋怨常遇春的言论他不便立即打压,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两个。在这种紧要关头,首要的工作,是要说服大家一同出力抗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秋后算账的事,那肯定得等到秋后。现在还不是清理门户的时候。如果现在把这些人臭骂一顿,甚至处罚一顿,只会让他们迅速投入到徐寿辉和陈友谅的怀抱。
在与众僚属一通毫无实质性进展的议论之后,朱元璋进行了一番总结性发言。
朱元璋先是肯定了太平城三位以身殉国将领的功绩,对于逃回应天的王鼎也没有半分责怪,反倒是对其一番褒奖。
接下来,朱元璋分析了一通天下局势。眼下,天完军虽然拿下太平城和采石矶,但他们已是强弩之末。而自己这边,还有大量精锐部队在东线和南线作战。
下一步,无非就是收缩东线、南线兵力,加强西线防守。只要能僵持个一年半载,天完军必定因为补给线过长,后继无力。那个时候正是一举击溃敌军的大好时机。
其实朱元璋说这番话,全是忽悠。眼下天完军士气正旺,而应天城内弥漫着恐慌气氛,真要打起来,应天城危矣!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除了忽悠还能做什么?
对于收缩兵力之事,朱元璋是立即行动。他派人迅速去东线召回徐达,让其速率部分水陆大军回撤应天,这东线就交给汤和了。
南线的冯国胜和李文忠也被他召回,整个南线战事就交给邓愈和胡大海了。
对于采石矶和太平失守之事,我也是最先得到消息的那批人。我对此一点儿都不担心,毕竟我是开挂之人嘛!
霏儿、淑儿、兰儿可就没我这么淡定喽!特别是思淑,她张罗着咱们全家先上锥子山去避一避。
霏儿当时有孕在身,这避难之事自然是由思淑来张罗。当然,对于去锥子山的事,霏儿肯定是赞成的。
兰儿就更不用说,她们三个是商量好了,才一起来跟我说这事儿的。
我除了说些宽她们心之话,还一再向她们保证,待在应天绝对没有危险。反而是霏儿有孕在身,长途奔波,搞不好容易出现危险。
可霏儿她们几个还是不放心。在她们心中,跟当时应天城内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不管天完军能不能打进应天来,出去避一避总是好的。
霏儿她们三个见我不同意去锥子山避难,就想了个办法,她们请朱升老爷子出面。
四月十六日下午,曹氏差下人来请,说朱老爷子晚上请我过去吃个便饭。喜欢明越坡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明越坡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