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中出错,章节名发布者之后就不能修改,见谅……本章名应该叫第1028章待价而沽
---------
土默特的前锋大军约有一万人,由善巴的妹夫,也是土默特族中的勇将雅克图统领,而土默特的主力大军由善巴亲自统领,跟在雅克图后方三十里处,三万大军一前一后,从大同关外出发,一路滚滚而来,日行将近一百里,以极快的速度出现在了张家口塞外草原。
--有土默特相助,大清必胜!
建虏蒙古联军士气大振,很多人心中都是这么想,原因不在于土默特三万骑兵的战力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地利,土默特人从西面来,也就是明军的后面来,明军要想派军迎击拦截,就必须从河边的防守兵马中抽调,而此时双方对峙已成,但是明军抽兵,其防守必乱,军心也会动摇,这正是大清出击的良机。
即便明军不乱,但在前后都有敌人、明军两面迎敌的情况下,大清的胜机也会大大提高。
“辅政王,出击吧~~”
于是,众人纷纷请战,请求向对岸的明军发动总攻----在明人的封锁之下,建虏国力更是已经显出了疲惫,粮草转运更是不济,这一些的困局,在场的建虏亲贵和官员都心知肚明,大清远来攻击,如果僵持日久,对大清绝对不利,如果能速战速决,击败明军,对大清是最好的选择,而此时此刻,土默特人已经在一百里之外出现,趁明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全军出击,吸引明军的全部注意力,而后土默特人从背后袭击,明军必败!
这是上天赐给的战机啊,绝不能错过。
请战的众将之中,以年轻的贝子尼堪最为急切,两年前,他跟随多铎入塞,在玉田吃了闷亏,他急于一雪前耻。
多尔衮却依然冷静,他快步登上营中的高台,向对面的明军而望。
----土默特人在一百里之外出现后,明军果然有了新动作,一连有两支大军从营中奔驰而出,马蹄滚滚,军旗猎猎,往北面和西面而去。
北面是乌克尓河的上游,哈刺慎左翼亲王巴札木苏和巴林蒙古连同一部分的汉军鸟铳兵昨夜已经率兵七千,从上游渡河,在上游另立新营,和明军布置在上游的兵马对峙,明军此时北上的兵马明显是为了应付他们而去的。
至于西面就更是明显,土默特人在一百里之外出现,明人应该已经发现,已经派兵做出应对,不过令多尔衮强烈警觉的是,西出防备土默特人的兵马看起来不过五六千人左右……
除此之外,明军并没有大的调动。营中秩序井然,毫不见慌张,也听不到紧急报警的铜锣或者是擂鼓声。
五六千人或能挡住土默特的前锋,但绝挡不住土默特的主力大军,隆武为什么只派这点兵马?难道是他尚没有探查到土默特前锋五十里之后的主力大军?
不可能。
多尔衮在心中摇头。
隆武用兵作战,一向广布侦骑,他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何况草原之上,数万大军一齐行军,声势浩大,隆武不会察觉不到。
难道是隆武不惧怕土默特的三万骑兵?又或者是有其他的谋划或者是准备?
“加派探骑,周边一百里之内明军的移动,两百里之内的任何风吹草动,本王要实时掌握!”
多尔衮心中微有不安,再次加码命令。
“嗻!”
苏克萨哈大声答应,急急去传令。
尼堪登上高台,再次请战。
多尔衮望着明营,脸色凝重的摇头:“不急,土默特人还远,再等一等。”
多尔衮在等什么?别人不知道,站在他身边的洪承畴最是清楚,他在等确切的消息,也在等战机的出现---虽然土默特已经出现,但最佳的战机却还没有出现,多尔衮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不等到最佳时刻,他是不会下令总攻的。
……
建虏在备战,明军亦在备战,乌克尓河两边,风云聚集,剑拔弩张,空气里充满了大战即将开始,很快就会天翻地覆,血流成河的气息。
一个时辰过去,从清晨到太阳高升,敌我两边都在紧张准备,但却并没有人首先发起进攻。
而就在这时,多尔衮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土默特前锋忽然在一百里之处,下马休息,而且还扎下了营帐,设起了警惕,似乎短时间之内,不再打算继续向前了。
很快,英俄尔岱传回消息,说领兵的雅克图说,他要等到后续的主力大军赶到,前后汇合,才会继续向前----土默特人的前锋和主力,相差不过三十里,如果事急,一个时辰就可以追到,前锋留在原地,稍加等待,似乎并不妨碍战局的进展,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土默特人前后汇合,三万大军一起出击,会更有力量,雅克图所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多尔衮虽然有所担心,但还是忍了下来。
又一个时辰过去了,临近中午,消息再传来,说土默特人的主力大军已经赶到,善巴的大纛已经竖立了起来,但他们并没有继续向前的意思,英俄尔岱求见善巴,善巴忽然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此次出征,土默特人从大同千里奔袭到张家口塞外,消耗众多,希望大清朝廷能够予以补充,除了要获取此战一半的战利品之外,善巴还要求十万件棉衣、一万匹丝绸,十万石粮食、十万件各式各样的铁器和甲胄,二十万两银子,一些药材和紧缺物资。
听到善巴所说,英俄尔岱心知不妙,除了据理力争之外,也派人急急通报多尔衮。
多尔衮的脸色刷的一下就沉了下来。
善巴这是在要挟啊!
此次出征之前,大清已经给了土默特人运去了一批粮草和布匹,连带着还有一些甲胄和弓箭,还答应战后给予众多的好处,加加总总到一起,土默特一旗得到的利益,已经是超过了其他蒙古各旗的总和,原以为条件如此优厚,多尔衮更对善巴的王爵和土默特人的牧场,进行了承诺,善巴应该心满意足,死心塌地的对大清效忠了,想不到临到战前,善巴忽然又狮子大开口,这不但是要挟大清,而且是打了多尔衮的脸!
多尔衮怒火中烧,胡须都气的颤抖,但此次时刻,他却不能发动,只能咬着牙,冷静说道:“告诉英俄尔岱,善巴的条件,可以都答应他。所为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令善巴迅速进兵,和我军在乌克尓河汇合!”
危急时刻,多尔衮立刻显示出他坚决果断、雷厉风行的一面,对于善巴提出的天价,他居然一口都没有还。
“嗻!”
白甲信兵刚要走,多尔衮忽然又转对刚林:“茂公,还是你亲自去走一趟吧,不论结果如何,明日日落之前,你都要赶回来。”
“嗻!”
大学士刚林领命,上马急急而去。
望着刚林离开的背影,在场的建虏大小将官以及蒙古亲贵,一个个都是脸色凝重,对于善巴的临阵要挟,他们都是愤怒和非常不满的,同时的,对于此战的前景,他们心头多多少少的都蒙上了一些阴影---从善巴提出的条件就可以知道,善巴此战并不是为大清,而是为他西土默特人争取利益来的,但是战事有利,善巴肯定会命令土穆特人出击,以夺取战利品,如果不利,土默特人必然会第一个逃跑。
盟军有如此心思,怕是很难期待他们在战场上打硬仗、打死仗了。
收回目送刚林的目光,众人的眼神又都看向高台上的多尔衮。
冬日中午的阳光,耀眼但却又冰冷的洒在多尔衮的身上,随着草原上的凛凛寒风,颇有些高处不胜寒,北风扑来,棉甲难挡的感觉。
……
同一时间。
在河的对岸,隆武皇帝的御帐里,随行的军机大臣和军中重臣吵成了一片。
对于西土默特之事,随行的三位军机大臣和宣大总督张国维都有了解,也知道土默特人和大明达成了秘密协议,这一次从大同千里赶到张家口,并不是要与大明为敌,而是要相助大明,击溃建虏蒙古联军。
而大明为此要付出的代价,他们四人也是心知肚明。
----西土默特的首领善巴,今年将近五十岁,但膝下却有一个年方十五,正是豆蔻年华,美丽之名已经在草原上广为传播的女儿,以蒙古人的传统,女儿十五就应该嫁了,但善巴疼惜女儿,一直都没有舍得嫁出。
年初,建虏辅政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派人到西土默特提亲,要迎娶这一位美丽的草原之女。
多铎身为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大清的豫亲王,身份地位何等尊贵?但善巴却想也不想的拒绝了,除了因为多铎已经有了正福晋和侧福晋,女儿过去只能做小之外,另一个原因还是善巴舍不得女儿,他觉得,多铎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不过女儿终是要嫁的,给女儿找一个好的归宿,寻一个身份地位都配的上的如意郎君,是善巴一直以来的一件发愁事。
另外,善巴还有一件发愁事,那就是土默特蒙古一直以来都受到北面的喀尔喀蒙古的侵扰和攻击,历史上,直到康熙朝,满清才降服喀尔喀蒙古,因此就这段时间来说,土默特归于满清,并不能阻止喀尔喀蒙古对他们的侵扰,相反,每年每次,土默特都需要拿出很大的精力和勇士,放在北方前线,以防止喀尔喀蒙古的攻击,这也是一直一来,土默特蒙古虽然有一定实力,但却无法向周边扩展的原因,因为北面强敌正虎视眈眈,试图向他磨刀呢。
也是因为如此,土默特蒙古虽然臣服于建虏,但却并非完全归心的原因,因为建虏没有能帮他们解除喀尔喀蒙古的威胁。
这两个情报,通过草原军情司传到了京师,送到了隆武陛下的面前。
隆武陛下似乎想到了什么。
于是,就在双方谈判,土默特人狮子大开口,大明无法接受之时,负责谈判的大同巡抚卫景瑷遵从隆武帝的密旨,向土默特人提出了新的条件:大明皇帝愿意迎娶土默特公主、善巴最小的女儿娜仁。
娜仁,在蒙古语里的意思为太阳。
娜仁封贵妃,地位仅次皇后,大明出十万棉布,五千丝绸,十万瓷器,五万石粮食和各种精美器物以为彩礼,同时,大明放开边贸,准许土默特和大明通商,从此大明和土默特和睦相处,大同再不是刀兵之地,而作为条件和义务,双方都有支援对方的责任,如果土默特遇上灾祸,或者是被喀尔喀蒙古攻击,大明会全力救助,反之,大明遇上战事或者是边境危急,土默特也必须出兵相助。
简单一句话,大明皇族和土默特蒙古联姻。然后各取所需。
卫景瑷最初提出的时候,土默特的谈判使者,善巴的弟弟克苏隆几乎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克苏隆是土默特蒙古贵族中的开明派,也是知明派,他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熟读汉族经典,对大明和汉族历史颇为了解,他知道,有明一代,大明皇族从不和亲,也不和外族通婚,两百七十年,每一个皇后皇妃,都是大明子民,从江南江北各地挑选而出,现在大明皇帝愿意迎娶娜仁公主,且封为贵妃,这简直是开天辟地,从来有没有过的事情!
一直以来,汉人和蒙古人缠斗百年,交锋不断,蒙古人虽然在刀马上占优,那就心理来说,却一直都有一种自卑,或者说是对大明文化的向往,当年明英宗被蒙古人生擒,但蒙古上上下下却没有人敢对明英宗不敬,这和北宋两帝被金人俘虏,受尽屈辱完全不同,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明英宗自身的魅力和威仪,蒙古人占据中原百年,对汉文化有所向往,但偏偏自己又做不到的自卑也有相当的关系。
当日,蒙古人还有相当实力时,就曾经向大明皇族提出通婚,但被大明拒绝,但现在,这一个原本不可能开启的铁门,在这一刻,竟然是缓缓开放了……
而作为开明派和知明派,克苏隆又如何能不喜?喜欢崇祯十五年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崇祯十五年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