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隐瞒

    众人应声离开,反正都是干劳力,除了那个石墩子,什么也没有带过来。
    吴应成转而回到旅馆,叫上唐二山,一路连走带跑,回到了同叶本的根据地。
    吴应春和韩英走了,王素芬和吴培忠很自然就顶上了,不过这会并没有人来交席子。
    一两天没见,二人面色好像好了一些,应该得休息充足的原因,但一见着吴应成,二人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
    “老大,你咱回来了?”
    见着吴应成回来,王素芬走了过来,吴培忠则进屋去抽烟袋了。
    平时吴应成一天不回来,二老都想得不行,这都三天没回来了,二老怎么会是这个反应呢?
    吴应成隐约感觉有什么事发生。
    “妈,你们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吴应成也没有时间猜测了,直接开口问道。
    王素芬回头看了一眼吴培忠,欲言又止,只是低着头叹气。
    吴应成知道,王素芬对父亲很尊重,父亲不让她说的事,她是绝对不会说的。
    直接走到了父亲面前,蹲下来,替他把烟杆子上的烟灰给抖落在地上。
    吴培忠长长地吸了一口,看着吴应成,“老大呀,你们咱们有些事,是不是做得有点太过火了?”
    吴应成静下来心来,“爸,你说的这个有些事,到底是什么事?”
    吴培忠道:“老话说的好呀,地是农民的母,天是农民的父,农民要想吃饭,就得把地种好,要想吃肉,就得把天供好。
    咱们这段时间,只顾着自己赚钱,根本没有注意到,已经把乡亲们带上一条没吃没喝的不归路了。”
    吴德仁,你个死老头!
    听到此处,吴应成立即反应了过来,肯定是这个老头又给父亲说什么坏话了。
    但父亲向来都很尊重吴德仁,不做通他的工作,是很难跟吴德仁正面硬怼的。
    拿出一个六十二岁长者应有的沉稳和冷静,看着吴培忠道:“爸,那你说说看,乡亲们都走上了什么样的不归路?”
    吴培忠并没有注意吴应成表情和气质的变化,因为在他的眼里,吴应成再沉稳、再冷静,都永远是一个让他担心的孩子。
    这是一个好父亲的责任和坚持,随着儿女出世那一刻起,就成了永远解不开的魔咒。
    “先说说咱们队上吧,最近这几天,眼见着要农忙了,可还有很多年青人往二队跑,说是要请教老师傅打席子的经验。
    再说三队吧,队上的陈富强,原来是多么勤劳的一个人呀,听人说都是天不亮就下地干活,天黑了才摸黑回家。
    可最近也不怎么干活了,就拿着杆枪,起早贪黑地去打野鸡、野兔,然后拿到县城去卖。
    最后说一说七队吧,春娃子他二舅你应该知道吧,之前还坚持着下地干活,可最近却倒腾起几棵茶树来,说是要靠这个发财。
    不过最让我担心的,还是大妹,以前她挺爱劳动的,最近也不怎么喜欢了。
    有事没事,就抱着你那些书看,说是长大了要像你一样,做生意、赚大钱。
    村里的老人们都在说,是你吴应成把咱们高岩村的风气带坏了,断了他们子孙的活路。”
    吴应成长吸一口气,他知道,真正的思想对撞开始了。
    不只来自于吴德仁,还有那些想过好日子,却又不敢改革创新的数百父老乡亲们。
    而第一个对撞者,正是自己的父亲,那个坚守着道德和尊严的老好人,他必然将他的思想打开。
    “爸,XXX都说了,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没错,可没有谁规定农民就要种地,也没有规定地里要种什么。
    咱们村那些年青人,他们去二组向老师傅请教经验,是担误了一些农活。
    可等学成了手艺,凭着年轻人的手脚,四天就能打五条四尺二的席子。
    咱们按常规的一青四黄算,一条青的二块八,一条黄的八毛钱,四八三块二,二块八加三块二,就是六块,平均下来,一天一块五毛钱。
    一个月就是45块钱,一年就是540块钱,再加上价格的上调波动,手艺熟练之后,效率的提高,一年六百块不是问题。
    这个钱与你种一年的地的钱,能差多少?
    而且这也担搁不了多少农活,还不用那么担心刮风下雨的,天晴天雨都能干。
    再说说陈富强和春娃子他二舅,他们能开动脑筋,在困苦的日子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路,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这...。”
    吴培忠想说却又无话可说。
    农民也好,工人也罢,一年忙到头,谁不是为了挣点钱,养家糊口。
    吴培忠是老实,但不是笨,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思路清晰,自己的坚持也不是没有道理。
    吴应成当然不会给他机会反驳,直接把矛头转向了吴德仁。
    “爸,你给我一句实话,是不是幺爷爷又在村子里放什么幺蛾子了?”
    “这...?”
    吴培忠组织起来的反驳思绪被打断,想着吴德仁说的那些难听话,有些恼怒,又有些不服。
    这个老辈子说话也太难听了一点,自己的儿子再不对,可也不是千年的祸害呀?
    更不是那种人人得而诛之的过街老鼠,凭什么要动员全村的人都反他?
    吴应成看出了父亲脸上的护犊表情,真挚而又无奈。
    别问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个有良心的儿子,都应该能看出父亲的这种表情,而不是一味的傲娇,把自己的父亲,那个应该的依仗的山,当成阻碍自己的山。
    可他的犹豫、他的踌躇、他的忧愁,却又如一瑟秋风一般,吹得吴应成有些发冷。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那个美丽的梦想,在这些封闭而目光短浅的人们眼中,是不是如那路边的野花一般,虽然美丽,却没有人愿意驻足片刻。
    可他摆脱不了那种诱惑,忘不了重生时那一丝的执念,那一刻的想法。
    人生在世,成败不是自己说,而是后世他人评。
    有人重生,为了功名富贵;有人重生,为了弥补前世遗憾。
    可活到他这个年龄才知道,功名富贵,实如云烟,世间永远没有完美的人生。
    等到倦鸟返林、巨鲲落海之时,人才会知道,这一辈子想要的是什么。
    无非是邻里的和睦、亲人的团聚,看见儿时的伙伴还肯拥抱自己,远比与一个大老板拥抱更有感觉,看见儿女个个有出息,远比怼倒一个竞争对手更值得欣慰。
    所以,他要坚持,也要他的父亲坚持。
    “爸,这么给你说吧,你儿子要做的事,不是人人都会做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万之有一,已属难事,前面的路,必不好走,反对的人,必大有人在。
    只请你相信一点,你的儿子不会给你丢脸,也不会给老吴家丢脸,更不会把乡亲们往火坑里推。”
    吴应成那双因为思考,而变得睿智的眼睛,在这一瞬间,好像捕捉到了什么,微微一动。
    “老大,你要做什么,当爸肯定相信你,可别人不信呀,咱们村已经有很多人拒绝把席子买给你了。”
    “什么?”
    老树倒下,非因风烈,而因心空,老狗不稳,非因畏惧,而因主危。
    吴应成有一种心被击中的感觉,爱之深、恨之切、伤之痛。
    两世相处,他对村里的一人一物,都有特殊的感情。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鱼者谓下善,授渔者上善。
    可他吴应成现在要为这些乡亲们做的,不仅是授之以渔,还要授之以鱼塘,可为上上善。
    可他们呢,反对不止于言,还行动了起来。
    “不卖就不卖,难道我吴应成离开他们就活不了吗?”
    这句话在他脑海里,如一条狂龙,不停的盘旋,野蛮的冲撞,让他六十二的沉稳,差点被瞬间击得粉碎。
    可他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村民们没有错,错的是这个挑事者,这个原本应该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幺爷爷吴德仁。
    “我现在就去找这个老东西!我倒要当面问问他看,我吴应成到底做了什么事,就把乡亲们带上了一条不归路了?”
    “老大!”
    吴培忠站了起来,在这一刻,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像极了说书先生口中的岳飞,有泪不能弹,有冤不能诉。
    也从这一刻起,他深信自己的儿子,是自己这一辈子的骄傲,他永远不会做出那种湮灭良心的事。
    “要不要我和你一起去?”
    吴应成回过头来,驻足片刻。
    “爸,我能行。”
    父子想望,一眼就够,无需多眼。
    吴培忠没有跟去,只是拿出旱烟袋,看着走来的王素芬,满足一笑。
    ...
    老而不死,为妖,死而不腐,为僵。
    如果要让吴应成用一个词语形容此时的吴德仁,他觉得用妖僵这两个字最合适。
    此时的他,没有酒后的胡言乱语,也没有夏日雨后,看着家对面那大片荒山的迷茫与无助。
    他巧舌如簧,堪比苏秦、张仪,他白发张狂,如廉颇、黄忠。喜欢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寒门药娘的自我修养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