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章 醒狮 第67章 醒狮 陈景乐对鸡哥的进步很是欣慰。 虽然这点进步算不得什么,可适当鼓励下,总比打击要好,有鼓励才有动力。如同父母教育孩子。 当然,没有要**哥爸爸的意思嗷。 完成对橙县境内所有境主庙的占据后,突然一下放松了,没忍住给自己放了半天假休息。 “有种终于踏出新手村的感觉。” 陈景乐哑然失笑。 不过口头上说休息,其实也没闲着,主要思考一个问题—— 接下来该往哪边推进? 向南就是遂城椹川海康雷南,先把半岛占住,再考虑要不要过海。琼州岛上境主信仰也很广泛。 向东就是往省城方向走,先入高要,再据三江汇流之地,把粤东也纳入范围,就可以北上闽地了。 若是向西向北,就会进入广C老表们的地界,区别只在于西边是以前一起吃饭的钦廉府旧属。北边则是郁林,属于苍梧郡。 “还是先向南吧。” 想了半天,最后拍手决定。 说到底还是对椹川一带更熟悉,更有底气。 至于会不会偏安一隅,对以后发展有阻碍这个问题,陈景乐考虑过,但不在乎。因为他这又不是古代王朝争霸天下,不需要钱粮供养大军。 椹川穷是穷了点,胜在人口多,村落多,这是其他方向不能比的。 再说了,自己家乡都没护住呢,怎么保证能护好其他地方? 所以,向南! …… 向南第一站就是遂城。 关于遂城,陈景乐了解得不多,大多是从长辈们的聊天中知道的。 虽然就在橙县隔壁,但是也从来没去过,顶多是去椹川路上经过遂城市区,不做停留。 他对遂城的印象,感觉和绝大部分小县城差不多,很有生活气息。 唔,说难听点就是落后。 遂城下辖15个镇,一条街道,然而人口只有橙县的一半不到,加上没什么支柱产业,经济发展不起来,又和椹川靠得近,因此房价相对橙县来说,便宜很多。 要说遂城有什么知名的,陈景乐印象中就两点。 一个是孔子文化城,不过没去过,听说没什么好玩,就吃的不少,逢年过节很热闹。 再一个就是醒狮。 在民俗中,人们认为舞狮可以驱鬼辟邪,每逢节日,或者新店开业,乃至开学典礼,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助庆。 而舞狮又分南狮北狮。 其中南狮比较出名的有三处,黄师傅故乡不用说,另外就是广C滕县,再就是遂城。 三地各有特点,这里不拉踩,只作介绍。 遂城醒狮又以文车狮队最为出名,拿过多次海内外大奖。 之前上映的某部讲述舞狮少年追梦的电影,里面有个镜头,主角团的狮头被人一脚踩烂,这事要是放在遂城,怕不是头都给你打歪。 …… 遂城醒狮氛围浓厚,这里几乎每条村子都有自己的醒狮队。 当然,都是业余选手,只负责年例游神等活动。 即便是专业比赛队伍,醒狮团的成员也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有在需要表演的时候才会集训练习。 不然想单靠这个吃饭,可太难了。 加入舞狮团的,都是因为热爱。特别是狮队成员。 须知学舞狮得先学南拳,四平马、子午马、麒麟步、坐盘步,各种硬桥硬马动作。一只狮头最轻都有3.5公斤,重的6.5公斤,扛着舞半天,还要讲究灵动出彩,没点力气本事压根做不到。平时训练,还动不动就从三米高桩上摔下来,头破血流骨折都是常事。 若非因为喜欢这个行当,没几个人能坚持得下来。 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刚出社会工作的青年,有的是已经开始头发稀疏的中年人。 梦想谁都有,但追的不是去大城市工地搬砖梦,而是自己内心那永远在不断努力,站在更高层次的狮子梦。 …… 舞狮属于传统民俗,难免会涉及到鬼神,因此带有诸多禁忌。 比如起狮前要先拜神,舞狮前需点睛,起狮后见神要拜,锣鼓不停狮不停等等。 某方面来说,是对传统民俗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祖先的敬重。 毕竟国人拜的神,基本都是祖宗先贤。 而除去表演,狮头平时一般是放在祖祠供着,有人定时维护,防止虫蛀泛潮。还要防止被偷。 狮头可不便宜。 既然不便宜,那狮头制作也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总体就是选材讲究,工艺独特,手法细腻。 通常以细竹篾为骨,先扎出“穹顶”,确定狮头大小,然后以韧纸为皮,粘贴上去,紧接着手工彩绘成特殊图纹,最后是用羊毛兔毛五彩绒球等装饰点缀,历经层层工序,这样一只狮头才算制作完成。 遂城的狮头彩扎几年前就已经被录入省级非遗名录。 不过,和木偶制作一样,因为收益低,制作过程麻烦,现在越来越少人愿意学习这一门技艺了。 …… 舞狮还有一项重要仪式,那就是开光点睛。 经过点睛后的狮子,才能进行表演。这个通常由买家或者雇主来进行。 点睛要用毛笔和朱砂,还会搭配口诀。 比如: 一点天庭,吉星高照;二点眼睛,前途光明; 三点口脷,声传万里;四点铁角,威震山河。 各地可能不太相同,不过大致上是差不多的。 金风广场有家店今天开业,老板豪气,据说是请了文车醒狮团过来表演,那个热闹呀,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圈人。 陈景乐没想到随便逛逛还有热闹看,自然不能错过。 “是不是真文车醒狮团啊?可别吹牛啊!” “应该是真的,横幅都打出来了。” “哇,有梅花桩,有眼福咯~” “上次在孔庙城看他们表演,掉了一根桩,三米多远都能飞过去,龟龟,是不是练过轻功啊?” “听说都是会功夫的,是不是轻功就不知道了。” “开始了开始了。” “额,怎么还有小学生啊?” “……” 小学生说的是锣鼓队旁边,有个约莫十岁,身高一米四、五左右的小孩,也穿着一身舞狮队衣服,站在一众大人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场上表演。 之所以引人注意,一个是因为他年纪小,二是因为他脸上的笑容真诚,眼里有光。 人群中的陈景乐看到那孩子,都不禁一愣,下意识微笑。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真好呀。” (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