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分道扬镳
从唐学志旗舰下来,熊文灿换了一艘小船,朝着杨嗣昌船阵驶去。
回头,展望着那支庞大舰队中,几艘主力大船,已经升起了青烟,朝着南县方向行驶。
不知道为何,熊文灿心中忽然赶到莫名的空虚。
明明,唐学志是湖广之战的功臣,却没想到,事态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目无王法,目无王法啊,阁老,唐学志,他是不将您放在眼里,不将皇上放在眼里啊。”刘良佐看着唐学志远去的舰队,恨不得追上去,痛下杀手。
“放虎归山啊,终将酿成恶果啊!”左良玉冰冷的眸子中,更多是羡慕和嫉妒。
真不明白,这么好的兵,那么好的船,为何偏偏都是别人的。
杨嗣昌恢复了理智,也开始为此前的决定隐隐感到后悔,毕竟,唐学志可是不止一次救他于危难,反倒是自己意气用事,听了刘良佐等人的谗言,事情发展到这般田地,唐学志不搭理他,也在情理之中。
只能无奈的道:“行了,某的本意,也并非是真要对唐学志动手,湖广匪患未平,我们也不应该自相残杀。”
“张献忠死了,湖广战事也将走向转折,何况,唐学志对湖广剿匪,功不可没,此事,某会奏明朝廷,现在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张献忠的残部收编问题。”
他即刻下令,让刘良佐和郑崇俭率领大军登陆赤山,自己和左良玉、王家贞的人马返回岳州。
命令刚刚下达,却听到陈洪范惊诧的喊了一声:“张,张献忠,阁老,您看,张献忠的帅旗!”
只见,在原来赤山岛以西的沙洲附近,一面青色的大旗竖了起来,旗子上,赫然绣着,龙飞凤舞的大字。
正是张献忠的帅旗。
杨嗣昌眸子一颤,有一种欣喜若狂之感。
刘良左、郑崇俭等人心中,却是一阵失望。
如果,张献忠死了,他们就可以用破坏朝廷招安之策为由,弹劾唐学志不听调令,尾大不掉,甚至,意图谋反的大帽子也给他扣上去。
但是,张献忠一旦没死,事情就不一样了。
对于招安,朝廷也是无奈之举,谁都不会愿意,有一支曾今造过反的兵马在自己的腹地。
因此,朝廷会寻找各种借口,削弱这些招安将领的实力,有些官员,甚至会将招安上岸的叛将直接诛杀,已达斩草除根的目的。
虽然这么做,会有损朝廷声誉,却能永除后患。
这种案例,在大明以至于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
宋朝的梁山水泊,在宋江带领下,接受招安,最终就落得个被毒杀的下场。
本朝胡宗宪诱杀倭寇头子,徐海,湖广剿匪中,也有屡见不鲜的例子。
而且,杨嗣昌一开始,并不知道,唐学志竟然拥有一战,击溃张献忠的实力。
早知道,他就不会考虑招安的事情了。
直接剿灭,斩草不除根,永除后患,多好啊!
事情发展到了这步田地,他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上报朝廷,即便他后悔,事情也没有转折的余地了。
此时,他反倒觉得,唐学志一战,大大的削弱了张献忠的实力,并不是坏事。
赤山岛~
当时,张献忠刚刚下令,全力反攻李大山,却没想到,一发炮弹在他不远的地方爆炸。
身旁,十几个亲信,被炸上了天,军师徐以显身负重伤。
就连他自己,一半的身子也被埋进了土里。
活着的亲信们,将之挖出来时,他已经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
好在,军医检查一番后,发现他只是受了点轻伤,经救治后这才缓缓睁开眼睛。
一直等到唐学志舰队走远时,他才敢再次竖起大旗,收集残部。
攻岛之战,唐学志杀死贼军近万人马,也就是说,张献忠的兵马还有大约五万之众,此外船上还有两千多从各地征集过来的水手和船夫。
不久后陈洪范、宋一鹤来到了赤山岛,和张献忠见上了面。
双方就招安一事,达成了一致。
张献忠保留四万人马,其余人马,就地遣散,由朝廷出钱安置。
朝廷依旧将谷城作为张献忠的驻扎地。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张献忠裁减的,都是老弱病残,相当于朝廷出银子帮他养老,剩下四万人马,都全是青壮,战力不降反升。
奇怪的是,反对的声音,却很少,。
原来,张献忠在谈判时,就在军师徐以显的建议下,拿出了大量金银,贿赂了宋一鹤等人。
刘良左、左良玉也没少收他银子。
就连熊文灿,也收到了一份来历不明的厚礼。当然,这已是后话。
杨嗣昌所料不错,张献忠这个杠把子接受招安,老回回、罗汝才等人,纷纷效仿。
一时间,活跃在湖广大地上,十几股大小匪军,纷纷来降。
都把杨嗣昌和熊文灿等人,高兴坏了。
朱由检得知此事后,更是对杨嗣昌二人,夸赞不已。
不久后,湖广剿匪的捷报和一份由刘良左、郑崇俭等人,弹劾唐学志的联名奏折,同时递到了朱由检手里。
同时,杨嗣昌在湖广剿匪时获得的巨大成就,也引来了许多人的嫉妒。
朝臣上书弹劾,指责唐学志目无君上,无视朝廷法度,尾大不掉。
有些人更是,直接攻击杨嗣昌,纵容唐学志的骄横跋扈,拥兵自重。
就连远在襄阳的襄王,也派人递上了折子,指责唐学志在房县等人,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御史钟炌首先发难:“皇上,唐学志仗着您和杨阁老的宠幸,骄横跋扈,甚至连地方藩王都不放在眼里,据刘良佐和郑崇俭二人描述,当时。”
“杨阁老都已经和张献忠谈妥了招安之事,他却不听调令,执意出兵,导致将士无辜死伤,此乃是大逆不道之举,臣恳请皇上,下旨拿他回京问罪。”
朱由检皱着眉头,显然,钟炌的话,他听进去了,不过却极力的压抑着怒火:“杨嗣昌,此前不是还上书说, 唐学志在湖广,屡立战功,解了襄阳之围吗,为何现在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他了呢?”
左都御史商周祚上前道:“皇上有所不知,招安,乃是朝廷定下的剿匪之策,当下,国库空虚,战事多耽搁一日,就要耗费大量军饷,百姓就会多饿一天的肚子。”
喜欢明末之海上雄师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明末之海上雄师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