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军医培养计划

 
    汴京大学医学院。 张林正带着一波人琢磨一只青蛙,他按照钟粟的说法,将青蛙的进行解剖,然后开始一部分一部分进行研究。 对于所谓的神经、细胞之类奇奇怪怪的表述,钟粟对他说了不少,但他还是觉得有些迷。 不迷反而是怪事,古中医里面只有经络、穴位之类的东西,而且和后世西医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医的东西完全是不能直观看到,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琢磨习惯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张林反而对这些能够看见的东西难以上手。 其实还真不能怪张林,后世西医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仪器,可这些玩意儿现在一样没有。 钟粟倒也没有觉得指望张林能够做出什么来,或者说不指望他能够短时间内有所突破,让张林现在去在这个方面去花时间,其实和那些兵工学院的人玩后世的火器一个道理。 火器如果琢磨到位,或许还可以弄出一些过渡性武器,放在大宋就是大杀器,但现代医学这种东西,想要在大宋这个时代移植过来一些,实在太难了。 其实就一个酒精,钟粟都觉得费了好大的心思,就算到了现在,制造的成本依然非常高。 大宋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粮食来制造酒精,好在现在高产作物全面普及,不然在那种饿殍遍野的时候,还想用来制造酒精,虽然这是救命的东西,但问题是制造一斤酒精会浪费一个人好几顿的口粮,这简直就是在造孽,说出来都不好意思。 到了现在,钟粟觉得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粮食现在真的已经不再是什么问题,如果还有缺吃少穿的,有些恐怕就是懒惰所致。 一番实验结束,张林和他的助手们似乎理解了一些,但不明白的地方更多。 他们不明白食物进入的人和动物的体内,为什么会变成维持生命的能量,更不明白这些营养物质怎么会随着血管到达全身所有的地方。 钟粟告诉他们,肠胃中有消化酶,可以理解为酿酒的酒曲,可以把粮食变成酒。 但这种说法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张林觉得又有趣又玄幻。 当然,收获可不仅仅是这些,青蛙的解剖,让他看到了更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动物的体内居然每个器官都有每个器官的作用,这个和中医有着太多的区别。 他毫不犹豫低问到了钟粟,人和青蛙都有这些器官吗?钟粟明确告诉他,大同小异,人比动物要更加复杂。 张林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又问钟粟,如果人的某个器官出问题了,是不是可以从其他人身上换取健康的。 除了这些,张林还想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种植,这次解剖青蛙,显然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人和动物体内有各种器官,张林固然也略知一二,但那仅仅是一种说法,并不在大宋医学研究的范畴。 但钟粟现在却告诉他,人的不少疾病,往往是因为某个器官出问题了,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只要搞清楚了是哪个器官的问题,便可以对症下药。 听起来很不错,但做起来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目前的情况下,钟粟可不敢鼓动张林去为病人做外科手术,国人就算是也有留全尸的好习惯,一旦开膛破腹,治好了倒是没什么,一旦弄死的话,张林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张林和助手们经过一番探讨,然后总结了一些这次的解剖情况,然后便各自散去。 钟粟赫然坐在外面,优先地喝着李师师沏好的茶水。 “钟大哥,你今天怎么来医学院了?” 张林首先想到的是小然,估计再有一个月,小然就要临盆,这时候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其实这些日子以来,他经常会在诊治完小然,便会和苏婉婉去压马路,有时候他们会出现在马行街之类的地方,有时候又会出现在汴京大学商业街。 两人的发展非常顺利,钟粟和小然看在眼里,非常欣慰。 “选六七个人,前往西北,军中需要一些军医。” 钟粟知道,军医从来都是稀缺职位,大宋军队现在可不是以往靠着堆人海去取胜的时代,每一名士兵的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其实去几个人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但就拿张林手下的这些助手来说,他们的医疗水平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宋军中原有的军医,他们一旦到达军中,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努力。 士兵的生命真的不可以拿来开玩笑,所以钟粟只需在枢密院那里说一声就可以了。 对于钟粟提出的要求,张林毫不犹豫。 医学院本来就是培养郎中的地方,让他们去西北军中,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但却是非常光荣的使命。 “钟大哥请放心,别说六七个了,就算再多一些也可以。” 钟粟点了点头,他当然心里有数,只是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得权衡各方面的,可不是能够随意调配的。 军医这个特殊的职位,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当时并没有出现严格的制度。 随着战争频繁爆发,大夫需求量也开始变大,因此自战国后,统治者开始大力关注军医制度。 经过无数朝代的发展,到了宋代后,军医制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不仅为宋朝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后代医疗教育提供了基础,可见宋朝军医是史上医疗制度的一大进步。 在宋朝建立的几百年中,大多数统治者都非常熟悉医学,并且编写了很多有关于医疗方面的书籍。 为了适应战争需求,朝廷还需向民间招募大夫,服务于军队的医者虽然没有必学科目,但宋代医官所学医学科目一共有九门,当时最高医疗机构里面的医者也曾担任过军医。 有了专业的医疗人员,就得有提供药物的机构,为了保证士兵作战能力,针对战争所用的药物都是官方医药机构提供,不用军队花钱。 而且战疫中受伤士兵人数较多的时候,朝廷还会派专门的医生到场。 宋代部队中的医生都由太医同派遣,当时担任京师部队医疗工作的有太医局的医学生和医官。 神宗时规定太医局的上舍生和内舍生应轮流治疗三学(大学、律学及武学)学生和各营将士的疾病。 绍兴元年(1131年),因东京差到太医局学生九人,判太医局樊彦端奏请,按照祖宗旧法,专一医治殿前马步军、三司诸军班直,遇有缓急病患,依照太医局历来立定条法差拨,逐处医治。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军医教育与一般医学教育相通的史迹。后来全国各地驻泊医官,多由太医局选派。 宋太医局分科与教学课程,有疮肿兼伤折、金疮书禁等,均与军医特别军阵外科医生的培养密切相关。 另外,宋代作战部队为陆军与水军,陆军又分为骑兵和步兵,骑兵的核心作战工具便是战马,战马不行,士兵武力值再高也没用,所以朝廷特地设立兽医机构。 遇到战役,既需要负责医人,同时也负责战马治疗。 作为军队成员的一部分,医生也受到严格的奖惩制度制约,赏罚分明也体现出了执政者对军队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了该制度的完善。 《武经总要》中记载:“如弃掷病人,并养饲失所,主者皆量事决罚。气未绝而埋痊者,斩。庸将多不恤士,即被弃掷生埋,以此求士死力,不可得也。” 如此一来,医学院中的人派往大宋军中后,完全不需要担心会出什么问题,比较有强大的制度保障。 当然,他们去是带着重要任务的,大宋固然军队医疗保障体系很完备,医疗水平相对于其他各国绝对够先进,但如果有了钟粟在后世的思维,还可以有更大的提高。 就像现在张叔夜的军医,早就掌握了很多在大宋看来跨时代医疗手段,他们对于各种伤兵都有很科学的对待方式。 其实,要做出跨时代的东西太难了,但有些简单易行而又实用的做法却很是有效。 其实,在《武经总要》中,便记载了很多实用的医治手段和方剂,有些做法看起来已经和后世的外科手术很想了,只是没有后世的做法科学规范。 既然复杂的难以做到,那就从一些简单的习惯出发。 勤洗手、讲卫生之类后世司空见惯的做法,在大宋并不会得到重视,但其实这些习惯往往能够预防很多小毛病。 钟粟在找到张林之前,已经简单低整理了一些。 所以这次名义上是派人去为种师道诊病,其实是为了推动大宋军队医疗水平。 按照史料记载,大宋的军医体系虽然完善,但军医的数量还是太少。 北宋全盛时代有23路326州七百余名翰林医官,加上原有驻泊医官,仍不过八百多名,每州还分配不到三名,何况还要为州府的吏民医疗。 解决了军事技术和作战器材和设备的问题,下一步当然要保障军士的健康。 虽然这次仅仅是派几个人前往,但他们却有着很多任务,或许到了下一次,会有更多的人去。 一个军医培养计划在钟粟大脑中徐徐展开。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