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马路交通网络(一)

 
    粉条加工坊成立之后,前一年的库存马铃薯和甘薯一下子有了解决办法。 库存一部分,主要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但如果数量较大的时候,到了年末岁初,就会变成无形的压力。 换做以往,大宋也是有剩余粮食的,只是通常被某些粮商囤积用来发横财的。 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既然是高产作物,老百姓已经没有那么缺粮了,囤积的后果往往是最后全部变成了废物。 虽然有人还在这么做,但到了这个时候,他们除了赶紧脱手之外,已经没有了别的办法。 就这样,钟粟一番简单的操作,工坊里面马铃薯、甘薯已经堆积如山。 这还是因为前一年的种植数量不是很多,到了下一年,恐怕会更多。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制作粉条的设备也会逐渐普及,根本不用烂在库房里面。 只要不是过于超前的技术,最多几个月的时间,便会被其他人模仿,大宋这个时代又不能申请知识产权然后收取产权费,钟粟也不是很在意。 等到技术普及的时候,他已经赚取了最开始的利益,后面的利润显然会很薄,到了那时候,或许就可以开发下一项新技术了。 后世对于大宋来说,几乎每一样技术拿出来都是惊为天人的存在,只是有很多东西根本无法实现。 钟粟有时候也是心血来潮突然想到一样玩一样,但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大宋变得更加有钱更加富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大宋全国各地的高产作物种植,因为天气已经转暖,大宋各地的马路交通网络也开始了。 当朝朝廷已经确定了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方略,除了汴京作为京畿之地,需要优先考虑,与之并列的就是河西商道。 水泥这种东西,只要掌握了烧制方式,成本真的很低。 河西一代,因为有蔡王赵似的强力推行,加上李纲等人的努力,一座座水泥加工坊开始了建设。 只要建设完工,便会有一车一车的水泥运往各处。 让西域胡商大跌眼镜的是,前一次来大宋,还是那种普通的官道,甚至要走大量的羊肠小道,有时还得穿越一部分沙漠。 可时隔不久,他们再次来到大宋境内的时候,脚下的道路已经变成了青灰色,人马走在上面硬邦邦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 西北一点虽然少雨,但毕竟人马践踏,道路还是比较容易损坏的,总是需要花费大量人工去维护。 但有了这种水泥浇筑而成的马路后,交通一下子变得极为通畅。 当然,目前这样的水泥道路仅限连接河西几座大城市,就算水泥工坊林立,水泥的生产速度还是有一些慢。 这也不是多么着急的事情,随着水泥的不断出长,烧制的方法和添加剂的配比还会进一步得到优化,约到后来质量只会越来越好。 到了这个时候,豆腐渣工程这个词语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了钟粟的脑海中。 后世可是有很多荒唐的势力,比如两头同时施工的大桥,到了跟前才发现居然无法合拢。 有些大桥才通车几天,便已经出现了裂缝变成了危桥。 为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让李纲这些人做好督查外,皇城司的人也没有闲着。 贪官固然需要严惩,但杀却不是唯一的办法。 朱元璋在位期间,一直很重视明朝的反腐工作。对于那些胆敢欺压百姓收受贿赂的官员,一律用重刑处置。 既然说是重刑,那么重到什么程度呢? 朱元璋对属下的官员们定下了十分严格的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要被砍头。 而且为了增加威慑力,他自己创造了一种非常恐怖的刑罚,就是“剥皮实草。” 就是在各地的衙门内设立了一个土地庙,凡是有因为贪污被处死的官员都要在土地庙里把皮剥下来,在里面塞上稻草,然后吊在衙门口以示警戒。 光是这个还不够,朱元璋还下旨昭告天下,凡是百姓们认为某个官员有罪的,可以直接把官员抓起来,然后送到上级官府去治罪。 根据历史学家的估算,朱元璋在位期间所杀的贪官人数至少有十万人以上,还有些人认为这个数字可能超过了十五万。 那么这就很奇怪了,既然朱元璋对待贪官如此严厉,只要被抓到的都要被处死。 可是为什么贪污的官员却越杀越多,屡禁不止呢?这个原因可能比较复杂,大多数人认为明朝官员的薪水太低是主要原因。 明朝的官员薪水们到底低到何种程度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在他老母亲大寿那天,他花了几天的工资买了两斤猪肉回家孝敬母亲。 按照现在来看,这应该算是非常普通的一件小事了,但是第二天在当地的官员之间就传开了,说是昨天海县令家过寿买了两斤猪肉,甚至还传到了总督大臣胡宗宪的耳朵里。 海瑞本来还有一个女儿,就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的,其实说白了就是饿死的。 堂堂县令尚且如此,其他官员可想而知。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明朝县令每年俸禄约九十石粮米,而且经常还会用实物来折算,所以实际大约只相当于现在的一两千块钱一个月。 正一品的官员俸禄又是多少呢?明朝正一品官员的月俸也就跟县令的年俸差不多。 这么点薪水养自己一个人也许没问题的,但是像官员一般会请一些师爷、幕僚等人员,这些人员连临时工都算不上,朝廷是不给发俸禄的。 这些幕僚的薪水也只能官员自己掏腰包,所以官员如果不贪污,日子过得就很寒酸饭都吃不饱,所以哪怕冒着杀头危险也要贪,反正横竖都是个死。 朱元璋前后掀起了好几次的反贪风暴,可是一直没有遏制住官场上的贪腐之风。 当时户部的官员是最难当的,户部主管天下钱粮皇帝盯的是非常紧,所以每次只要一出事,户部官员基本是个团灭的下场。 天下富庶之地的江南,十几年间没有一任官员能够顺利干到任期结束。 连朱元璋自己都感叹的说,杀了十几年的贪官怎么就始终杀不完呢?早上刚杀掉贪污的官吏,接任的官员马上又跟着贪污起来。 朱元璋反腐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所采用的手段却值得商榷。 他自己身为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的,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所有官员们都不计回报奉献一切,这种想法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官员也需要奉养家人,过低的俸禄根本不足以保障官员的基本生存需求。 所以即便用暴力血腥的手段来进行威慑,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在面对这些饥肠辘辘的官员时暴力手段也治不了本。 钟粟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尽量鼓励官员也参与经商,就算没有兴趣经商,但可以参股。 就像当时在惠州是的何文运,这家伙一开始就是个死脑筋,后来自己的儿子一去不回头,才将他的死脑筋扭转过来。 根据前一次和罗浮书院的通信,听说这家伙现在都染指海上贸易了,甚至还置办了两艘数千料的货船,明显是要开启大航海时代的节奏。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