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随时准备跑路

 
    一支近三十多人的勘探队伍出发了,工部果断派出了豪华的官员阵营去送行。 这次的勘探的意义极其重大,赵佶和工部的人知道,钟粟其实更加明白。 工业国这种说法后世才有,整个华夏封建社会,工业制造在统治着的眼里总是带有奇技X巧的意味,在全社会的行业中也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 这种思潮的主导,始终让工业发明创造处在一种个人爱好阶段,不能说是错误的,但的确是一种缺憾。 哪怕到了螨清,明明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但统治者确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傻帽,导致错过了最后赶上的机会。 钟粟觉得,在大宋这个时代,包容性很强。 大宋的大多数皇帝都很好说话,非常适合“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看着往西方渐渐远去的勘探队伍,钟粟头一次感觉只要稍稍失控便会泪流满面。 他们只知道自己承担的任务,但只有钟粟才知道他们承载的使命,那是一种超越了目前所处时代的东西,不仅仅改变大宋的命运,还能让大宋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路贲和索九都陪着钟粟来了,路贲依然一语不发,看不出什么表情。 索九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侯爷,您没事吧?” “当然没事,你们相信吗,最多再过十年,会出现一个你们不认识的大宋。” 钟粟不等他们回答,便往回走去,虽然有马车,但他只想走一段。 索九和路贲对望了一眼,听不懂,还怎么回答。 …… 大宋的征兵工作出奇得顺利,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人数居然达到了十五万,兵部不得不提前宣布结束,再来一半个月,天知道会有多少人来参军,关键是军饷扛不住。 按照兵部的计划,这些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短期训练,然后填补到各路队伍中去。 要真正形成战斗力,实战的效果比训练要好很多,但也有一个问题,没有经过训练直接上战场,只能成为炮灰。 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带兵的将军更懂得该怎么做。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随着新式武器的全面推广,大宋军士的战损一直很低,有了这十五万人补充进去,至少目前不会有什么问题。 其实按照枢密院原来的谋算,如果要占领西夏全境,没有五十万人根本打不住。 这个道理和简单,西夏步骑混合一万人,大宋没有三万人根本不敢接战。 现在情况已经在不断地反转,西线姑且不说,东线狄云飞最近的一次野战,他居然带着一千人把一支一千五百人的西夏步骑混合部队打得落花流水,本来还胆气十足的西夏人,只要一听到“没良心炮”的声音便开始踟蹰不前。 尤其是西夏步兵,总觉得自己就是送人头的,往往跟在骑兵后面磨洋工。 让他们更加无语的是,大宋的骑兵似乎也增加了不少,原来打不过还能迅速撤离战场,但这样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好使了。 而且这些日子,大宋出现了一支奇怪的部队,人数不算多,但每人都拥有一支能喷火的棍子,普通的皮甲根本挡不住。 至于全装甲,那也不是一般的西夏骑兵可以装备的,或许人有甲,但骑乘的马匹没有,而这些大宋人完全不讲武德,往往喜欢先对马匹下手。 西夏人最反感这个,自己骑乘的马匹都是好货,而对方宋军的马匹都是些杂种,一换一实在太不划算。 就算这样,钟粟还是很不满足,在他的规划中,大宋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五百人可以追着西夏契丹五千人随意砍杀,这样的完虐才够过瘾。 所以,大宋在未来不需要养活太多的兵马,现在征兵,只能说是一个过渡性措施。 大宋的征兵比西夏晚了大半个月才开始,但最终居然以强行结束而结束,西夏可就惨了,眼看一个月过去了,应征者还不足计划的一半,而且现在几乎不再增加。 最要命的是,现有的军队中,似乎已经在传播一些极为不利的谣言,一种说法是大宋军随时要发起总攻,虽然不会屠城,但也不会留俘虏。 也就是说,要嘛死战到底,要嘛早早开溜,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另一种说法便是,西夏贵族已经开始大规模转移财产,有些人留守兴庆府的军士自称曾亲眼看到大贵族们趁着夜色一车又一车地转运财务。 这些奇奇怪怪的谣言,让西夏军心越来越动荡不安,虽然不至于立刻当逃兵,但有一些人已经做好了一有机会便跑路的打算。 当然,这些都是大宋皇城司干的好事,随着西夏被大宋不断蚕食,渗透的难度也越来越小,至于这些奇奇怪怪的谣言,随便花点银钱便能买通一些人。 尉迟恭铭清楚,这些谣言对于那些意志坚定的人,其实没有什么作用,但三人成虎原理却会让大量不明真相的人惶恐不安,虽然这不足以瓦解西夏的军队,但却可以大大削弱他们的士气,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除了这个,尉迟恭铭还准备了更多的杀手锏,就像之前的保靖王闹剧,看似风波已经过去,但却对兴庆府王公贵族的心上重重地敲击了一锤。 虽然这件事情看起来更像是谣言,但却对大家很有启发,一旦大宋攻破了兴庆府,寸草不留或许有些夸张,但钱财被搜括一空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既然这样,还不如早做打算,万一真的遭到灭国,只有有钱,不管是去吐蕃还是去契丹,起码可以保证衣食无忧。 这些人之中,镇国公李德中已经快坐不住了,李全顺最近也不来了,一次上朝只是,他干脆咬牙拿出来一块金子,准备从李全顺那里套点儿消息,没想到李全顺根本不接,只是说了“好自为之”四个字。 虽然他听着非常不爽,但其实明白李全顺这话没错,他只是不方便透露太多的信息。 李德中回去一琢磨,再结合之前保靖王闹剧,便已经明白,这时候聪明人都开始为自己作打算了,他作为聪明人的带头大哥,自然不能落到后面,现在必须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准备跑路。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