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有消息了

 
    横山范围各州的相继陷落,让李乾顺彻底欲哭无泪。 这到底是怎么了,不正常啊,到底是大宋进队大宋军队变得能打了,还是西夏军队不行了? 很快,他明白了就是那些该死的新式武器,大宋现在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马匹对他们的吸引力显然降低了不少。 据守横山一带各州的部队虽然不是西夏的绝对精锐,但也就比拱卫兴庆府的队伍略微次一些。 他很快又想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夏州既然已经陷落,那那处专为西夏提供军器的铁冶务呢? 想到这里,他只觉得一阵眩晕袭来。 马匹西夏多得是,损失了也方便补充,但铁骑就不一样了,虽然境内有不少优质的铁山,但开采和冶炼技术却差了些,好在铁石优质,否则就没有那么多瘊子甲可用了。 如今,除非宋军是白痴,否则不可能发现夏州铁冶务。 最要命的是,大宋各路兵马攻下横山范围各州之后,并没有据城而守的意思,他们似乎都开始朝着兴庆府方向出发了。 很快,西夏派出的察子已经得到消息,大宋在横山范围居然投入了十五万兵力,而且正在快速西进,如果不是一路上山川阻隔,只会走得更快。 宋军要干什么,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了他的大脑中,他们恐怕是直奔兴庆府而来,准备斩草除根的,这样也就能解释,宋军为什么没有固守横山地区了。 事实上,除了铁冶务的丢失让李乾顺肉疼之外,各州府的沦陷他真没有那么痛心疾首,毕竟大宋之前已经控制了横山范围部分地区,只要西夏稳住阵脚,还可以慢慢夺回来。 他深知,宋人和他们不一样,打仗无非就是为了土地,但横山范围以北便是毛乌素沙漠,常年的干燥气候并不适合大量种植麦粟,所以大宋打下这里,更多地是一种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心态。 但现在宋军瞄上了兴庆府,情况便马上有所不同了,按照察子的说法,除了这十五万大军,大宋各地似乎还在积极筹备,随时还有增兵的可能,至于粮草,也在山一般地运过来。 察子们还意外发现,宋军的伙食待遇似乎有点高,他们居然能隔三差五吃到肉,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什么“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是什么东西?是肉食?李乾顺嘀咕着。 不一会儿,西夏重臣和贵族已经齐聚大殿,事关生死存亡,必须得好好议议。 …… 兴庆府中的一处普通的皮货店,尉迟恭铭和老许一边品尝着金华火腿,一边小声地谈论着当前的战局。 “郡王,钟侯的想法还是妙啊,我大宋刚一出手,便把契丹帮凶的两万人给灭了。” 老许的脸上一片欣慰。 “还真没看出来,行军打仗这种事情,可不是说懂就懂的。” 尉迟恭铭也是万万没想到,他本来以为,这次宋夏开展,不管胜败,伤亡不会比以往好到那里去,可没想到钟粟捣鼓出来的这些新式武器的确很好用,最夸张的是,宋军在攻打宥州之时,几轮炸药包和燃烧弹抛射上城头时,西夏守军居然吓得不敢上城墙防御,看到这个局面,宋军很快便登上了城头。 至于那道木质的城门,几发燃烧弹过去,直接就塌了。 西夏人本来就不善防御,他们干脆冲出城来和宋军野战,可没想到宋军压根就没兴趣,一排“没良心炮”放出去,西夏奇兵只觉得天旋地转,随即便被大宋步兵极为轻松地补刀。 至于守城将领,居然被一群识时务的汉儿绑起来交给了宋军,这只能怪西夏人太作孽,平时只知道盘剥汉儿,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其他几处城池虽然没有这么简单就被拿下,但有了新式武器的加持,也比以往轻松了很多。 尉迟恭铭现在觉得,自己这份察子的工作显然更有意义了,这么干,浑身都有劲。 当然,在老许面前,他也不好意思直接夸赞自己的女婿。 现在两人呆在这里,其实是在等待一个消息, 大宋已经把该做的一切都做了,接下来西夏会不会按照大宋的想法去做,还真不好说,万一李乾顺被吓得够呛直接迁都,那又得重新调整计划了。 其实迁都这种事情,在汉人政权之中,有时候议论个三年五年都不一定真去做,什么宗庙啦、皇陵啦,都得想好了,一旦贸然决策,很有可能因为史官的一句话,某位帝王便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除了有些丢人外,真不是太大的问题,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迁都也不是本可以。 大宋其实也充分估计到了这一点,西夏如果想继续获得契丹的支援,他们也得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势来,这样便不能迁都。 有时候想要刺探西夏的机密真的很容易,他们的官职非常混乱,各种重要的军事会议,参会人员的确定也不是太严格,这便留出了大量的漏洞,几乎都不用刻意去琢磨,李乾顺其实也曾经想过这些,只是这可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 西夏大殿中的议事这次真的耗时有些长,大贵族们也意识到,问题真的有些严重了。 其实西夏皇权从本质上来说,和大宋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有关国运的问题上,搞一言堂真的很愚蠢,还不如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做出决策的时候,那也是某几个人提出来的,或者说是大家一致决定的,到时候也好厘清责任。 李乾顺是个聪明的皇帝,他不会想不到这一点,虽然他已经有了打算,但只有让别人说出来,才符合他的想法。 和大宋朝议一样,问题一摆出来,说什么的都有,李乾顺只能耐着性子听下去。 到了傍晚时分,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既如此,这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按照宋人的说法,那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李乾顺进行了总结发言,算是确定了议事的结果。 朝议结束,西夏也立刻动起来了。 皮货店中的尉迟恭铭看着一闪小窗中正在下沉的夕阳,他猛然发现,兴庆府的日落同样很美。 不对,这里本来就应该是大宋的土地,当然很美了。 或许这场战争结束,兴庆府便要归治了,官家会改一个什么名字呢? 就在沉吟之时,一支袖箭从门外射入,老许飞身接住。 “郡王,有消息了。” ……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