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横山之战

 
    直接惊呆了西北的两个小伙伴西夏和契丹,也让大宋突然生出了一股极为自信的力量。 《汴京头条》随即以整版创造性地报道了这场大捷,当然,为了保密,击败地契丹军用蛮夷代替,战争的地点也以“XX”代替。 当传媒学院新任院长宣四海问起原因,说为什么不杜撰一个地名时,钟粟的回答居然是“XX”便于活字制版,至少比“OO”要简单一些。 山长的水平就是高啊,这一看就是保密的,如果瞎编一个,只会让百姓胡乱猜测,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民间议论。 “XX”果然是个不错的代称,比“OO”的确要好。 至于战斗的具体过程,传媒学院这帮人,就算凭着军报上看到的一句话,也能随便水个两千字,关键还能水得有声有色。 当然,这一期《汴京头条》只要刊行于世,很快还能衍生出一大批的同人画本小说来,在版权制度不是很完善的大宋,钟粟也不指望收钱。 除了话本小说,民间说书必定也会掀起一波宣传高潮。 钟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宋多年买来的和平,不但磨平了民间的进取精神,就连上层也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 钟粟坚信,假如西征受挫,马上就会冒出一批披着忧国忧民外衣的投降派人士,希望大宋朝廷和西夏罢兵言和,如果西夏不答应,那便掏点钱,虽说谈钱伤感情,但大宋已经习惯了。 但打胜就不一样了,一场胜仗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如果连连打胜仗,铁树开花榆木脑袋开窍的事情就会随之发生,毕竟钟粟之前已经做了无数工作,不管在民间还是在官场,轻视武人的思想虽然谈不上土崩瓦解,但已经开始淡化,仅仅看曾布对章惇章楶的态度,还有他全力调拨粮草的态度,便已经说明了一切。 契丹天德军被打成狗后,横山范围的大宋军队立刻按照既定方案展开了行动。 秘密来到延安府的种师道早已部署好了一切,他也在期待这场首战,首战结束,不管结果如何,大宋就要对西夏展开全面进攻。 其实,他也没想到首战会打得如此顺利,但他是大内行,从战报的介绍来看,取得这样的战果也算在情理之中。 他再次对大宋目前的新式武器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各处的广备攻城作已经全力运行,决胜战车的数量虽然已经足够,但易损耗零件的制造却不能停下,另外就是炸药、火油精,这些都是一次性损耗品,一旦开战,所需数量便会大增,别看武库都装不下了,最多十天半月,估计就能消耗大半。 好在延安府的脂水产量很大,开采队又在不断改进方法,暂时不担心跟不上需求。 至于炸药的配制,因为各处相继又发现了一些硝石矿,比火油精的生产更加容易。 种师道将令下达之后,夏州、宥州、盐州马上烽烟滚滚。 按照西夏人的推测,他们虽然对横山一带重点防御,比较从这里出发,几天时间便能打到兴庆府,但兰州府的频繁军事调动,让西夏朝廷始终认为,大宋的目的,显然还是河西一带的铁山和马场。 大宋缺马是不争的事实,至于铁山,大宋范围内铁山所产的铁石还是差了些,想要打制双面冷段甲这种高级货色,河西境内的铁石的确是首选。 西夏人有西夏人的考虑,但大宋这次并没有按照套路出招。 两天之内,横山范围的银州、石州、夏州、宥州、盐州相继被大宋军队攻克,就算吊尾车的永兴军,也在折可适的顽强指挥下拿下了洪州。 作为西北军总指挥的种师道,也给折可适的永兴军调拨了一部分新式武器,但折可适还是古板了一些,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才导致攻打洪州慢了一步。 但折可适显然吸取了经验教训,虽然他不太明白为什么不据城而守,而是要以歼敌为主,但还是坚定地执行了这条原则。 另外,他也如梦初醒,那些新式武器真的很好用,不但好用,还能大大降低战损。 他举得,似乎得主动张嘴厚着脸皮和种师道索取一些了。 永兴军在新式武器的运用上固然稍微差了一些,但在传统作战上很有优势,他们在攻下洪州稍稍修整一番后,便按照种师道的命令迅速西进。 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提出要求更容易被接受,折可适已经不想死鸭子嘴硬了。 大军征伐,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大宋军队不需要据城而守,所以银州、石州、夏州、宥州、盐州一经攻破,城中府库立刻被洗劫一空。 这个时候,既不需要讲武德,更不需要在意江湖规矩,武装力量被迅速解除后,紧接着便是将那些富户代表拉出去砍头,然后迅速组织起贫民,分给他们粮食,形成自治体系。 这样的自治生态体系其实非常脆弱,很容易被瓦解,但深受欺压的贫民为了嘴里的粮食完全可以拼上性命。 所以这样的自治体系,能维持更好,不能维持乱斗也无所谓,反正接下来还有后手,不怕他们反了天。 让种师道意外的是,攻下夏州的时候,居然发现了西夏的一处铁冶务。 铁冶务,是西夏冶铁管理机构,设在夏州附近的这一出,规模还很大。 一番清点下来,此处尚存有上等铁石十余万斤,中下等的更多,更让人意外的是,在铁冶务的府库中,居然搜出上好的冷锻双面甲,其中还有不少适合大宋骑兵体格的小全装。 其实按照东方人的体格,大全装重骑兵这种做法并不适合,人马俱甲不仅仅是成本问题,就算马匹受得了,人却不行。 按照后世的考证,辽国铁林军、西夏铁鹞子、女真铁浮屠、蒙古重甲铁骑,人身上的铠甲,动辄就是四五十公斤,是四五十公斤,不是四五十斤,说是冲杀,其实就是直接将对方撞死,说白了就是野蛮冲撞,宋人根本不堪重负,所以反倒是这些轻量化的小全装更好用。 虽然有了各种新式武器,大宋军队近战的风险大大降低,但有铠甲防身总是好事。 大宋军队开始一边迅速消化战果,一边继续按照既定方案继续进军。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