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宋吃瓜群众

 
    高澄打量着钟粟,他的脸上依然挂着人畜无害的微笑,看不出兴师问罪必备的杀气。 猛犬不吠,吠犬不猛。 高澄的大脑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比起气势汹汹而来,这个样子显然更加可怕。 当然,钟粟也在打量着高澄,高澄的背后站着的是谁,钟粟没有一丝头绪。 但高澄是怎么想的,钟粟却心里有数,这是最为正常的思维,都不值得动用多少脑细胞。 终于,高澄说话了。 “钟侯爷,此次前来寒舍,想必是要兴师问罪? 不过高某身为御史,金殿之上对侯爷一番诘问,只是尽责而已。 侯爷的人品文品,高某还是欣赏的。 如果侯爷举得不快,大可等高某病愈后再辩黑白方圆。” 高澄显然不想让事态扩大,但事已至此,除了硬着头皮说出这番话外,总觉得已经没有什么选择。 至于钟粟还要怎么样,高澄也只要顺其自然。 但钟粟还是听出来了,高澄虽然说得义正辞严,但语气中显然已经有些微示弱之意。 他只能在心里暗笑,高澄不发难则以,这次垂拱店之辩,一举干掉高澄,反而从此以后一片坦途,可谓否极泰来。 “高老兄多虑了,今日造府,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高御史虽和我意见不合,但能恪尽职守,也算是高风亮节了。 抛开证件不和的事情来说,我俩还是可以作朋友的。” 钟粟说完,脸上依然是标志性的微笑。 朋友?这也可以吗? 高澄打死都没想到,两人都这样的了,还能做朋友吗?三观被颠覆了八回啊。 对,好像还有一个说法,叫不打不相识,难道这种事情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就算想不考虑朋友不朋友的事情,单说钟粟刚才的几句话,信息量似乎有点大。 还说什么,今天来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对,不谈国事,那就意味为必定不是要追求前几天的事情,可见他真有别的事情。 可别的事情又是什么,风月之事? 两人还没成为朋友呢,怎么能一下子就谈到风月呢,画风转得也太急了,会扭伤腰的。 谈风月是什么鬼?后世的说法就是开车。 高澄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忍不住问道:“钟侯此言当真,你不是来找高某的麻烦?” “高御史啊,你给我带来麻烦了吗? 你这么一所,我钟粟的汴京只会更加出出名,钟某求之不得呢。” 高澄一听,只觉得十万头草泥马在眼前奔腾而过。 还有这一说吗,好像有些道理,自己惨败,钟粟被朝廷认可,汴京大学的正统地位被再次加固。 另外,两人的垂拱殿嘴炮大战很快便会传到各级官吏的耳朵里么,如果再没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这必将成为大家今后一段时间津津乐道的内容。 想到这里,高澄觉得内心更加痛苦。 何必招惹钟粟这样的人呢,这下好了,还被人家成功利用。 但狗斗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想赢,那就甘于平庸永远别斗,也别羡慕别人一朝升天的事情。 “这么说,钟侯是来看笑话的?” 高澄的脸色突然变得阴冷,什么谈风月,这家伙明显就是当时还没过足瘾,还要到自己家中继续羞辱自己。 自己也是堂堂御史,不管品级如何,怎么也不能被骑在头上拉屎拉尿。 “高御史误会了,我怎么会来看笑话的。 听说高御史病了,我来探望一二。 你也知道,我就是一开书院的穷酸,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不过酒坊中倒是酿造了一窑好酒,等高御史康复了品品。 如果不喜欢,那赏给下人也行,倒了也可以,随意处置。 当然,高御史也别担心有毒,来吧。” 钟粟的话刚说完,两名仆人没人手中一大坛酒,放在了花厅的桌子上。 钟粟上前直接拍开封泥,然后在各舀出了半碗,然后把两半碗酒一饮而尽。 “怎么样,没毒吧,好酒是真的,还望高御史不要嫌弃。 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来我百日醉正店和尉迟酒楼。 樊楼还是少去两趟,那里面的酒未必比得上我钟粟的。” 钟粟这一些列动作一气呵成,几句话也说得非常随意,但高澄在闻到阵阵酒香的同时,内心也掀起了惊涛骇浪。 酒中没有毒是肯定的,但他却没心思想这些。 可钟粟的话其中有一句,说樊楼少去两趟,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真的希望到他的店里消费,还是钟粟已经猜到了什么,这个区别可大着呢。 “钟侯,感谢赠酒之德,如果钟侯在酒里下毒,那岂不是太下作了? 我不相信钟侯是那样的人,不过高某不明白。 钟侯说你我之事已经炒得沸沸扬扬……” 高澄继续敷衍着,他还是看不出钟粟要干什么。 “对,如此吵吵嚷嚷,我的书院或许会好不少,但也有损高御史的威名,你说是吗?” 钟粟开始进入惯用的诱导模式。 还威名呢,威名个屁,经历了这次的事情,往后都羞于见人了,还谈什么威名。 高澄知道钟粟说话还算在尽量积口德,如果真是来找事的,恐怕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那钟侯有何指教?” “很简单,我可以让大家从此以后不会议论以我之事,或许对我的书院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只要能帮到高御史,我也是心甘情愿。” 高澄听钟粟这么一说,差点就笑出声来。 这话说的,恐怕三岁小孩都不相信。 “好啊,不知道钟侯想怎么帮高某?” “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再制造一起事端,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再制造事端,这可以叫火上浇油吗?高澄都后悔,今天就不应该让钟粟进门。 “高御史可能还没听明白,钟某的意思,不是你我制造事端,而是让这朝中引发一些事端。” 高澄一听,几乎苦笑不得,这算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吗? 这是要做大宋吃瓜群众啊,还要时不时扔瓜皮的那种。 “钟侯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望直言相告,如果包藏祸心,就请自便吧,高某还有事情,不,高某还要养病。” 高澄总有一种被耍猴的感觉,说话的语气已经有些不客气了。 “高御史似乎误会钟某了,我也不拐弯子了,请听我一言。 如果高御史觉得不可行,就当钟某没说。” 高澄听了,缓缓点点头。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