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大宋是被吵死的

 
    钟粟想到了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狗斗,自然想到了更多的事情。 这两个人,的确在政见和脾气上都有着很多的不同。 当时发生了一起《登州阿云案》。 这家事情别说结尾了,就连开头都投着不可思议。 大宋治平四年(1067)的夏天,山东登州一个叫阿云的女子,在为母服丧期间被许配给韦阿大。 重大疑点出现,付丧期间,嫁给韦阿大。 史书上只记载了是在服丧期间被许配,至于是谁做主的,史书确没有记载。 可阿云嫌弃韦阿大长得太丑,嫌弃得入骨三分,所以在新婚之夜,完成了不可描述的事情后,阿云趁着韦阿大熟睡之际,拿刀准备杀死韦阿大。 哪怕韦阿大有一副魔鬼五官,也不至于招来这样的无妄之灾。 阿云毕竟不是专业杀手,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杀人培训,自然做得毛手毛脚。 韦阿大在熟睡之中居然被砍中了好多刀,耗子没有丢掉性命,只丢掉一根手指。 没有专业水准,自然当即就被官府给收监了。 堂审之下,阿云自知已经难以幸免,便主动交代了事实。 杀死韦阿大就是不愿意跟丑八怪过一辈子,不仅伤眼睛,还倍没面子。 理由非常夸张,但却在法理上站不住脚。 试问如果人人如同阿云,这个世界上恐怕会有不少男人,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意冒死娶亲。 面对强大到恐怖的理由,县令依据大宋法典以“谋杀亲夫”的罪名判处阿云斩首。 事实上,宋代县令是没有随意判处死刑的权力的。 阿云案报到登州府后,知州许遵详细翻看了卷宗,果然发现了以阿云的婚事是在为母亲服丧时订的,属于违法行为。 既然是违法行为,自然是无效婚宴。 按照《宋刑统》中某条某条的规定,子女在父母丧期间的嫁娶活动是不被法律承认的。 这样一来,阿云在母丧期间嫁给韦阿大,自然是不合法的,所以不能按谋杀亲夫论。 而且从卷宗上看,阿云还有自首情节,死罪可绕,他的处罚建议是:判处流放二千五百里。 哪怕到了州官这里,州府最高长官依然不能决定人的死活。 知州许遵多果断将案情和自己的建议上报审刑院和大理寺。 审刑院和大理寺的意见出奇地一致,认为法理上是讲不通。 结论是阿云属于典型的谋杀行为,必须执行死刑,才能给死者换一个公道。 这件事情说道这里,显然已经有些一波三折了,几乎都可以单独写一部小说。 可知州许遵对审刑院和大理寺的意见不同意,他觉得这个事情他管定了。 随后,他便继续申辩,案子又被转移到了刑部。 刑部的做法显然简单粗暴了许多,了解清楚案情后,果断作出决定,保持原判:杀! 不过还没来得及杀,许遵居然从登州府升官到中央,而且鬼使神差地来到了大理寺,恰好具备了驳回刑部的腰力。 刑部又怎么了,又不是谁一个人的机构,那是大宋的,所以做事要负责,不能马马虎虎。 许遵与此同时还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请求皇帝把案件发给翰林学士们讨论。 到了这一步,大宋两位大人物王安石和司马光开始介入本案。 果然,就算用脚后跟都可以想到,两人都不需要商量,得出的结论自然截然不同。 王安石支持许遵,认为应该按神宗的敕令来量刑,他认为应该免去死罪。 他觉得应该给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自首就应该减刑,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犯罪嫌疑人选择自首。 司马光则支持刑部,认为认为罪犯谋杀人,让受害者已经受伤,罪犯就不能适用自首减刑的条例。 他觉得如果放过阿云,不是为罪人开自新之路,而是助长罪犯的杀人气焰,让小人得志好人受苦。 大宋朝廷也因此被带入了争执的漩涡之中。 可恰好在这段时间,宋神宗正在全力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 熙宁二年八月,神宗下诏阿云案以王安石的意见结案,诏阿云免死。 这件普通的民间刑事案件,最终的结果居然是闹到了朝廷上。 最后还得皇帝亲自下诏才能解决,也算是一桩奇闻。 司马光的优点在于先求稳,但却有不思进取,不敢打破常规的趋向。 王安石则什么都不在意,几项新政条条写着功利二字。 大宋是需要钱,可那些钱用来做什么呢,还不是有一部分落尽了契丹人的腰包吗? 王安石做事过分,司马光也不遑多让。 大宋就这样,时刻处于两帮人你死我活的狗斗中,民间也举得无所适从。 直到宋室南渡后,两派的狗斗依然存在,基本上持续到了大宋没灭亡,大宋可以说是被吵死的。 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一切暗涌,钟粟不想在让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事实上,赵佶从发布新的年号之后,固然想明白了不少。 他渐渐觉得,钟粟这套做法虽然慢一些,但确是祛除沉疴的一味好药。 王安石变法如果除去他的死心,还是有一个振兴大宋的想法。 司马光自然也想做一代明相,让大宋的基业更加稳固。 可大宋狗斗已经形成了气候,不狗斗反而觉得没什么意思。 随着苏东坡的来临,汴京大学又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入学高潮,这自然也包括好多名人雅士,愿意到汴京大学效力。 对于这些人,除非是在历史上坏透的那种货色,其余的全都开门迎客。 只有一个声音的学院是不行的,他现在更希望这些真正的汴京人互相展开竞争,有些独特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产生的,哪怕是作为穿越者的福利——后世的知识积淀,那也比不上群策群力。 民国是华夏的几所大学,其实真是各种思想交融的,但这些人在那种混乱的环境中,依然博得了大师的美名。 有了这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钟粟不觉得他的计划能够失败到哪里去的。 “老苏,明天开始,给我去招老师、招学生去,听见了吗?” 苏东坡一听,一脸的茫然,什么情况?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