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世家子弟的成长之路

 
    苏东坡的光环效应还是很明显的,钟粟让他去招生还真不是在开玩笑。 有这样一块金子招牌在汴京大学一放,很多是问题的问题都会变得不再是问题。 大宋朝廷狗斗的恶劣风气对学子们的影响并不算大,所以苏东坡不管是被认定为哪个派系,影响并不大。 再加上钟粟的操作明显就有搅混水的效果,俨然分为两派的大宋朝廷,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不懂了。 首先是赵佶“建中靖国”年号的发布,让不少人以为赵佶这是要大力推行新政了。 可大家等了好久,然后便没有然后了。 至于那些改革先锋人物曾布等人,依然在相位上,但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权势熏天。 如果说大宋朝廷中还有不安定的因素,那就是曾布和韩忠彦的斗法显然开始升级了。 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韩忠彦不是曾布的对手,当然,也有人提出,韩忠彦是向太后支持的人物,哪怕手段没有曾布高明,也未必会轻易落败。 见惯了大宋朝廷的狗斗,他们两人的争权夺利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风浪。 按照原来的历史线,这时候蔡京快要登台了。 可因为钟粟的出现,让赵佶对的目光始终落不到蔡京的头上。 韩忠彦一开始的确没有太多的想法,在他看来,只要有向太后的支持,斗倒曾布或许有难度,但平分秋色还是有可能的。 可随着向太后不再关注朝政的消息逐渐传出,他发现大后台已经靠不住了。 他很快想到了一个人——蔡京。 蔡京的本事他了解一些,如果能够收为己用,那他的胜算就会大很多。 几次向赵佶推荐,赵佶却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他不明白的是,赵佶现在已经不需要蔡京了。 原来的历史线上,他需要蔡京的才华,需要蔡京的眼光。 但现在有了丹青流芳书画工作室,手下又有了张择端这样的人物,蔡京显然已经落了下乘。 钟粟已经提前就把坑挖好了,一旦计划不周,让蔡京这样的人来到赵佶身边,那就是意味着大宋已经站在了灭亡的起跑线上。 退一步讲,和蔡京这样的老狐狸斗法,可不是自己这样一个官场小白能够搞定的。 自己的优势无非是对历史大势的把握,但权力斗争这种事情,非专业人士还是尽量别瞎掺和。 有本事的人多的去了,该死的时候还是得死。 狄青的功劳不可为不打,打仗的能耐不可为不强,但还是死在了文臣的软刀子之下。 这些都是鲜活的历史教训,钟粟就算有了三品侯爷,那也说明不了什么。 除非有了足以碾压一切的实力,不然最好不好干挑战极限的事情。 朝廷的斗争在继续中,反而便宜了钟粟的大举招生行动。 当然,招纳博士也得同步进行。 钟粟早就有明确的规划,汴京大学就是要成为大宋规模最大的属于,地方不缺,房间不缺。 学生和老师多多益善,只要符合王元道等人制定的标准,一概接纳。 当然,这里也有个例外,是钟粟确定的。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如果有一技之长、祖传手艺的那种,标准可以低一些。 其实真正按照标准来套的话,陈旉显然是不达标的,可他却能撑起农学院,而且还能将几千亩的学田送上正规。 现在仅仅是布局几千亩学田,真正到时候了,还有幽云十六周的那一巨片的土地需要进行规划。 能种粮的地方种粮,能种草的地方种草,到时候马场有了,草料有了,粮食同样有了。 然后将雁门几处重要关隘一堵,大宋就是铜墙铁壁一般。 至于扩张,钟粟更多地瞄上了西边。 北边是不错,但过于往北的话,气候环境明显太差了,甚至不适宜人类生存。 当然如果有一天,大宋真正到了强盛得憋得慌的时候,再考虑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事情也不算晚。 “老苏,老当益壮啊!” 看到苏东坡身前案几上摆满了一沓学生的名册,钟粟想起了自己在后世开学时学生报名的情景。 苏东坡在汴京大学的消息从《汴京头条》发布后, 一下子引起了汴京人的议论。 除了愿意来汴京大学学习的学生之外,更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人。 虽然苏东坡离开汴京的时候的确有点儿长了,但越是这样,苏东坡的诗文在汴京传播得更加广泛。 失去的东西往往才是最美好的,苏东坡在的时候,很多人将他当做保守派的人各种仇视。 可当他离开后,很多人都开始感念他的功绩。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留下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其实那些在苏东坡背后捅刀子的家伙,内心对苏东坡的诗句同样非常佩服,只是口头上并不承认。 “还不是你小子逼的,不过也好,令老夫没想到的是,离京多年,还有不少人记得老夫。 每天都有不少故友探望,实在有些烦不胜烦。 现在躲在汴京大学,收收学生,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苏东坡对目前的这份工作非常满意,远离朝堂的是是非非,过着简单而又舒适的生活。 钟粟对苏东坡准备了非常舒适的房间,能让这位才情满腹名垂千古的文化巨人为自己做事,实在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 钟粟甚至推测,赵佶做出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有目的的。 大宋朝廷一直以来就是个大染缸,就算是清清白白的太学生,从踏入自己岗位的那一刻起,他们中的不少人,就得考虑站队的问题。 久而久之,相对单纯的太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各种鬼蜮伎俩。 一旦学不会,或者不够炉火纯青,下场或许会很惨。 唯一能够利于不败之地,或者说能够得到庇护的,自然是大世家子弟。 他们一出生就带着光环,在长大、学习的过程中,还会有无数的人生导师在为他们服务。 他们中只要稍稍还行的,自然会被送进太学,然后就是镀金。 这就是大宋世家子弟的成长之路。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