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山长有令,不得不从
汴京大学的新生录取工作进行得非常紧凑。
录取**公布的第二天,新生入学报名随之开始。
乍一看,汴京大学的新生录取率并不高,这是作为一所著名书院必备的觉悟。
汴京大学再也不能像刚开始那样抠抠搜搜了,当时只要愿意来的,直接就是来者不拒,先把人气搞起来。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差生实在太多,根本没办法有太好的发展。
好在当时招手的学生并不多,以后慢慢淘汰便是。
这一茬算是正式招生的第一批,在报名之前,钟粟就已经大概确立了一下方向。
虽然文学院的学生占比还是最大,但其他学院还是来了不少人,比预想中的甚至还好一点。
尤其是兵工学院,有些学生愿意来,据说是冲着兵工学院神秘的面纱而来。
在汴京外界,兵工学院可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学院。
坊间甚至传说兵工学院的主攻方向是木人木鸦、记里鼓车、木牛流马、王莽卡尺、冰鉴之类的黑科技产品,八牛弩之类都拿不出手。
甚至激进一点的说法,这些黑科技产品已经有了第一批成型实物,现在之所以还会大量招生,就是要继续研发,最终大规模制造。
至于研发制造这些东西来做什么,所有人其实都心里有数,自然是为边境之敌准备的。
这些说法钟粟自然听说了,但他只是一笑了之。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教育和传媒的作用已经很是明显了。
适当的传言和炒作是一件好事情,没必要进行辟谣。
只要有了这些充满神话色彩的东西存在,大宋人民才会慢慢找回已经丢失的信心。
大宋人有信心了,才能对抗击外族的统治者产生鼓舞。
汴京大学分班也基本上遵守了个人意愿,强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可到了李纲这里,钟粟有些犯难了。
钟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报考的是文学院。
其实想想也没什么问题,李纲又不是天生的抗金名臣和民族英雄,他的成名也算是时势造英雄。
他的父亲李夔虽然通晓军事,但现任太常少卿,典型的文职。
钟粟可是非常清楚,宋朝崇文固然是好事,但也带出来了一股抑武的歪风邪气。
就拿每次的朝议来说,明明是研究军事和国防问题,但往往是一群文臣在纸上谈兵。
更多的武官却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他们也心里有数,就算说了也没用,没用几个人会听他们的说的话。
所以弄来弄去,大宋倒是涌现出了一批以文入武的将军。
范仲淹、富弼、韩琦、章楶这些人都是文臣,但却都无一例外都带过兵。
哪怕是苏颂、文彦博这些人,也参与过外交、平叛之类的行动。
一直到了宋朝的最后一缕夕阳,文天祥也是带兵冲锋的文科状元。
总之一句话,文臣吃得开,武官没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臣自然是首选,哪怕是武官岗位上的,也在时时刻刻想着有朝一日能转为文职。
李纲做出进入文学院的选择,其实也无可厚非。
钟粟有些纠结了,如果这么玩下去,说不定李纲还无法发挥出原来历史上的实力,更别说会有BUFF效果了。
钟粟在纠结,李纲其实也很郁闷。
早就听闻了兵工学院的大名,从小也听了好多父亲李夔讲的战争故事,可在做选择的时候,却只能选择文学院。
文学院好则好矣,但也只是好好学习,然后考中进士,然后平平淡淡地当官。
但李纲毕竟才十七岁,身上还有着比较强烈的少年心性。
如果一辈子就这么平平顺顺,显然不够精彩。
男孩从小爱枪械车辆,这个古今同理。
之所以选择了汴京大学,也是幻想着能够偶尔有机会过过器材眼瘾就行了。
至于专门投身精力去摆弄,他觉得书院是不会因为他而坏了规矩的。
最后万分纠结的结果,自然还是做出了进文学院的决定。
汴京大学实行的是寄宿制管理,哪怕家在汴京,也只能上五天课回一次家,这个有趣的规定已经被大家接受。
当然,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回家,大学的各类公共场馆依然为学生们开放。
如果觉得书院呆得太闷,一出书院大门步行一小段路就是汴京大学商业街。
发展到现在,汴京大学商业街除了没有青楼,其余的应有尽有。
对于开青楼这种事情,他不是没想过。
国子监太学附近不但有,还有好多家,大宋高层对这样的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都是成年人了,读书的生活也非常枯燥,适当的放松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钟粟始终觉得,别的商贾干这个他不会反对,自己也去开青楼,还真下不去手。
再说,就算他真想这么干,估计小然和苏婉婉也不会同意。
纯粹意义上的青楼没有,但卖艺不卖身的那种场所钟粟倒不是问题。
范仲淹、苏东坡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都会偶尔去青楼玩玩,不但无损他们的人品,甚至还制造出了不少佳话。
钟粟只能在尽可能人性化的情况下做到这一步了。
其实真正的风月场所,所谓的佳话都是骗局,最多也就是故意炒作出来的一个梦,常态化的反而是那些人间惨剧。
汴京大学商业街就这样,如果要逛窑子,可以多跑一段路,或者干脆去别的书院。
汴京大学也有了一些膨胀的资格,你爱来不来,他都在那里。
当李纲在入学报名的时候再次确认了自己的学院后,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在汴京商业街找个买醉的地方,把自己的梦想暂时埋了。
当他准备离去的时候,却再次看见了汴京大学年轻的山长钟粟。
现在自己已经算是汴京大学的正式学生了,见了山长自然要执师礼,李纲就算有点郁闷,也没有忘了这个。
“学生李纲见过山长。”
“伯纪(李纲字伯纪)啊,随我去一个地方。”
钟粟说完,也不看李纲的脸色,转身便走。
李纲一脸不解,这位钟山长跟自己不熟吧,怎么直接就点名私聊,到底是几个意思。
自己的父亲虽然是太常少卿,也算是官宦之家,但他也清楚,这位山长可是朝廷的三品侯爷,似乎没必要刻意讨好自己家。
再说,他已经听说了,这次淘汰的考生中,背景比他强大的可以有不少。
不管了,山长有令,不得不从,先跟上去再说。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