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入学考试答辩

 
    汴京大学入学考试的题目是确定的,这就意味着,如果胸无点墨,照样可以提前花钱直接带着答案入场。 一开始王元道这些人非常担心,他身为国子监多年的老司业,自然明白科场中那些层出不穷的手段。 何况这次考试直接就是开卷,万一所有的考生都表现优异,那又该怎么办? 但随着钟粟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后,王元道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 他明白了,钟粟可没有那么糊涂,他是有后招的。 按理来说,这样的考试明显存在偏颇,但钟粟倒是没想着一定要通过这个就能确定什么。 后世的面试让他印象深刻,临场反应这种能力其实也非常重要。 作为汴京大学的学生,不能光会做文章,还应该能说会道。 考生们的答题果然速度惊人,不管是有没有真才实学,准备同样都很充分。 可等到学子们志得意满,准备离场回家等待结果的时候,钟粟却宣布了一项规定。 “各位,笔试分为两个模块,第二模块还得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负责。” 闻道台后的广场上,钟粟宣布了这个决定。 此言一出,众人集体石化。 这汴京大学到底玩什么幺蛾子,还要第二模块? 为什么不早说,好像也能数得过去,考试的内容都公布了,人家只是对形式做了花样翻新,这也不算耍流氓。 沉默了很短的时间,考生们开始小声地议论。 到了这个时候,是骡子是马显然已经开始逐渐暴露。 当钟粟宣布休息半个时辰,用些茶点之后便要进行第二模块的答辩环节时,其中的少数人已经难以承受强大的压力。 文章本来就不是自己写的,为了进入万众瞩目皇帝亲临过的汴京大学学习,这才费尽心力强行背会了。 可一纸关于答辩的要求出现后,这些人显然慌神了。 考生要当场陈述一番所写文章的内容,考官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即兴提问,考生得当场作答。 这样的做法,让不少滥竽充数的考生顿时觉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我他妈背会这篇破文章都已经不容易了,还要说出其中的道道,还不如杀了我了事。 谁知道章楶当时是怎么筑城的,可我的文章里面偏偏写到了这个,还说得好像自己亲眼见过一样。 谁又知道那些契丹人连个姓都整不清楚,不是姓萧便是姓耶律,把其他姓氏灭了好玩吗? 谁又知道西州回鹘、甘州回鹘、黄头回纥是怎么回事,真是乱七八糟的。 …… 如果不是因为现场氛围有点严肃,下面绝对是一片哀嚎之声。 这些靠着枪手混入的考生想了想,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的很多东西,能够一知半解的还算好的,有些压根就说不出个一二三,甚至连哪国在南哪国在北都说不清楚。 如果答辩是问到了细节,一下子就穿帮了。 能不能入学都是小事,丢人现眼才是大事,自己家好歹也算是小资阶级,多少还有些名望。 一旦传出自己靠着枪手混入汴京大学,祖宗八代的脸就算是丢到茅坑里了。 但是找枪手还是因为看到了这个机会,也觉得没什么难度。 虽然说汴京大学不如太学,但和太学关系好啊,太学那是一般人能进得去的吗? 另外听说学业优异的还能去太学交流学习,到时候再找点门道,说不定毕业后还能混个一官半职的。 一番激烈的心里斗争之后,这些马甲考试开始不约而同向后移动。 很快,需要上茅厕的,肚子疼的,眼疾复发的…… 总之各种稀奇古怪的情况都出现了,目的都是一个想法,开溜。 有些人被其他人抢了先,借口似乎已经用完,便干脆采取了不告而别的办法。 溜了再怎么说只是弃考而已,但总比把脸丢到姥姥家要好很多。 钟粟当然注意到了这样的情况,贺松风用询问的目光看了看钟粟,意思是该怎么办。 钟粟轻轻摇了摇头,这些弃考的家伙谁知道什么来路,如果当场揭穿,只是得罪了人而已,不值得。 钟粟、王元道、贺松风几个人就像在看一场大戏,才不到一刻钟,一下子居然跑了近一小半人。 钟粟不觉得意外,甚至觉得,能够留下一大半,已经出乎了意料。 就算这些留下的人,也不见得就是有真才实学的。 有些也许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蒙混一把试试。 有些大概是觉得自己能言善辩,自我感觉就是诸葛亮在世的那种,也想火中取栗。 钟粟丝毫不在意,淘汰的人多一些也是好事,不然汴京大学更不容纳不下。 一个时辰过后,大家再次齐聚闻道台广场。 这里要宣读分考场的名单, 随着人数的减少,钟粟也发现了一些自信满满的人,这些人要么就是特别能装,要么就是真的有真才实学。 对于各种胡乱找借口离去的人,他们似乎并不在意。 钟粟发现,尤其是靠后站着的一个长衫少年,年龄显然不大,却对周遭的情况视而不见。 他没有特别的举动,却引起了钟粟的注意。 不过即便他真有真才实学,钟粟也不会贸然开绿灯。 选人这种事情,宁缺毋滥,看目前这形势,汴京大学已经不担心没人来了,自高身份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长长的名单宣读完毕,广场上的考生马上开始按照顺序绕过闻道台向各个考场走去。 这次答辩,钟粟也是主考官之一。 其实一开始他并不想当这个主考官的,但王元道和贺松风却认为,作为汴京大学的山长,第一次大规模招生,还是应该亲力亲为。 钟粟倒不是担心什么,他只是觉得,干这样的事情,自己怎么都比不上王元道这些大宋土著。 当然,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宋的文章几乎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实在吃力。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说是答辩,其实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确定文章是不是本人的。 如果是,顺带可以考察一下考生的真实水平,比如观点是否鲜明、论证是否缜密、文笔是否优美等。 钟粟也走进了自己负责的考场,之前注意到的那个长衫少年居然也在这个考场。 钟粟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长衫少年似乎也注意到了,轻轻点了点头。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