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一千亩地
“不能再多了,就一千亩。”
赵佶淡淡地说道。
“官家,当时你可是答应要给三千亩的,怎么一转眼就成了五百亩,这折扣也打得太狠了吧?”
钟粟现在才不会客气,赵佶这次一趟视察,可是得到了无数的好处。
自己大量的专利要无偿供应给大宋使用,何况这些地又不是白送的,租来的而已,还得交租子。
钟粟已经多次从皇室敲诈勒索土地,虽然说是租,但大家并不愿意。
可是钟粟每次要租的理由总是非常充分,又不得不答应。
就像这次,人家是要用来培养高产作物的,一旦培养成功,那是要造福大宋的。
大宋皇室自然可以优先享用,长远来看,这绝对是好事。
可人的心理就是很奇怪,所以后世才有了叫好不叫座的说法。
看着赵佶一脸的无可奈何,钟粟还想再压榨一下试试。
“太狠,这话用在你身上再也合适不过吧,好歹也是我大宋侯爷,还是三家书院的山长,读书人怎么老是扎在利字上。”
赵佶觉得钟粟只要一和钱挂钩,智商情商都用暴涨,谈判能力自然会得到强大的加持。
所以他只能站上道德的制高点进行引导,至于有没有用,那就不好说了。
“我谋小利,大宋获得大利,这可是千秋伟业,官家可要想清楚了。”
钟粟说完,赵佶一口茶几乎要喷出来了。
为了几百亩地,居然都扯到千秋伟业上了。
赵佶觉得,这事情压根就应该丢给曾布这样的官员,自己亲自谈判实在太郁闷。
明明是自己在想办法给钟粟争取地亩,现在却像是自己欠了钟粟钱似的。
好像也没错,钟粟都愿意把自己的好东西拿出来,自己为钟粟争取一些地好像也没错。
“钟卿,其实你也不急于一时,这一千亩先种,其他人看到了好处,说不定会争着把地交给你的。”
赵佶灵机一动,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钟粟却是看出来了,赵佶是真没有办法了,这已经是他动员力的极限。
事实上,加上这一千亩地,他已经手握两千亩的土地,早就超过了用来培养种子的数量。
大宋富庶,皇家宗室更是握有大笔的财产。
平时觉得无所谓,但要让他们把这些地租出去,他们一下子就变脸了。
赵佶现在初登大宝,这么一番搜刮,他也算是费了好大的功夫。
好在钟粟那些高产作物他心里多少有点数,他也想放开手脚让钟粟去干。
如果真能在大宋得到推广,说成千秋伟业一点儿也不夸张。
钟粟觉得地的问题就这样了,赵佶和自己比较认识的早,才会这么好说话。
如果换做其他人,自然是规规矩矩的君臣之道,哪会出现这种讨价还价的情况。
事已至此,他觉得也不为难小赵了。
“印刷术这些,都写在札之里,官家看着办吧。”
钟粟说着,将一个薄薄的小册子拿了出来。
赵佶一看,喜出望外。
有了这次汴京大学视察,赵佶才算是搞清楚了一些情况。
大宋朝廷的将作监军器监同样存在,只不过不同的是,钟粟的这几家学院。
尤其是理工学院、兵工学院主要负责研发,而量产的事情自然是将作和军器监的事情。
想想这样做也没错,倒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这只能说是一种规矩。
钟粟只是臣子,如果把量产的权利也全部交给了他,弄不好会有尾大不掉的可能。
先帝赵煦能够这么考虑,自然想到了更多。
到了赵佶,这样的政策也只能贯彻执行。
当然,因为汴京大学有大宋禁军驻扎,适度保留一部分兵器也是允许的。
钟粟心满意足地拿到了地亩离开后,赵佶却陷入了思考之中。
他开始隐约感觉到,钟粟在帮自己谋划一步大棋。
硬要跟向太后争锋,只会引发皇家的内乱,最终损害的还是大宋的利益。
甚至还有可能会有一些跳梁小丑乘机谋取利益,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
如果碌碌无为,显然也是不行的。
当初议定赵煦的**人时,就有人提到了其他皇子。
虽然自己已经登基,但如果毫无作为,必定会出现一些杂音噪音。
钟粟的这个策略,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既然向太后要在掌权用人上做文章,那就让她去折腾。
自己干脆干一些实在的,大宋的文书系统来一点变革,这总是没问题吧?
至于发展能够上面,推广一下这些新品种的高产作物也没问题吧?
钟粟的想法可是很明确,朝廷免费发放种子,愿意领取的,来年只需要缴纳租子。
不愿意领取的,只要想好就就行,绝对不强求。
赵佶也想好了,后苑地方还算不小,他也要开辟出一块地来,然后试着种上钟粟的高产作物。
一来他想亲眼看看,钟粟所说的高产到底是怎么个高产法。
二来赵佶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也想借机给自己找点事做做。
赵佶有自己的打算,向太后那边也很快得到了消息。
事实上,自从赵佶进入了汴京大学,一直都有人在暗中将赵佶所有的举动及时传递给向太后。
可所有的情况都显示,赵佶只是想做些事情,并没有强力推行改革新政的举措。
而且看他带去的大臣,似乎也没有特意区别那些人属于改革派,那些人属于保守派。
向太后有些莫名其妙,一开始她担心失了先机,连番安插自己的人。
这样做也是担心改革派的力量太强没法匹敌。
可从现在的情势来看,本应出现的剧烈竞争居然没有发生。
赵佶除了抛出一个“建中靖国”的年号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实质性的动作。
这个做法让向太后百思不得其解。
紧接着,向太后再次得到了消息,赵佶居然要在后苑开辟一块地,然后尝试种植钟粟提供的高产作物种子。
“建中靖国、建中靖国……”
向太后反复咀嚼着这个年号,她觉得,也许自己真的想多了。
赵佶这么做,也许真么那么多的想法。
当然,不管怎么样,向太后不会因此而放松警惕,只不过安插人都事情可以缓缓了。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