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赵佶驾临汴京大学(二)

 
    钟粟就怕赵佶没想法,只要他愿意,钟粟就能办到。 果然,赵佶似乎反复考虑了一番,便开口问道: “不知道这其中的窍门在什么地方,钟卿如果愿意献出秘方,一切都好商量。” 赵佶这么说,曾布迅速从赵佶的手中接过报纸,扫了一眼之后,两眼立刻放出了异样的光。 这印刷水平的确有些妖孽,活字印刷术早就已经出现,但是因为各种问题被排除在主流印刷业之外。 当然有不少人也尝试着进行了一番改进,最终自然是无疾而终。 可这钟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突破了其中的技术瓶颈。 虽然以铅当做活字成本会高一些,但起码宫廷中的这些印刷品完全可以用铅活字印刷。 至于民间,估计木雕版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钟侯,这《汴京头条》真的是以铅活字印刷而成的吗?” 曾布的情绪有些激动,居然都没留意到,钟粟还没有回答赵佶的问题。 直到洪六轻轻推了曾布一下,曾布才发觉自己有些唐突,脸色微微一红后退一步不再做声。 “无妨无妨,看来曾相也对这秘术颇有兴趣,这也是我大宋幸事,大家都看看吧。” 赵佶一说,尴尬的情绪有所缓解。 几张《汴京头条》开始在相陪的大臣中开始传递。 大宋的雕版印刷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但毕竟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想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难度非常之大。 可他们却发现,钟粟的这套铅活字印刷出来的东西,显然超过了雕版印刷的效果。 不但字迹清楚,而且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看着赵佶一脸的期待,钟粟自然想好了说辞。 “无非就是一套印刷秘术而已,献出来又有何妨。 这事好商量,不多此事官家在兴头上,咱们先不说这个。” 赵佶一愣,随即说道:“也罢,此事容后再议。” 赵佶不确定钟粟到底想用什么条件交换,此事当着所有人,万一钟粟说出什么不便答应的,场面一定会太好看。 与其这样,还不如等等再慢慢商量。 钟粟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只是觉得时间并未成熟。 等到了农学院,他再提出要求也不晚。 紧接着,赵佶又看了赵佶理工学院中的冶铁、炼铜等车间。 几乎个个都超出了他的预想,他开始意识到,这次的参观,钟粟显然是有目的的。 虽然自己抱着吃喝玩乐的想法而来,但现在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很快,从理工学院出来,赵佶又来到了农学院。 农学院成立以来,钟粟不仅仅是培养集中高产作物的种子。 陈旉当时和钟粟交流了很多关于农具的思路,钟粟毫无保留地将后世一些农具进行了展示。 一套涉及理念新颖的“代耕架”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这又是钟粟剽窃了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机械学家王徵的科技创作。 其实代耕架的思路在唐朝就有了,只是因为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对杠杆原理的认识不足,索然发展进步缓慢。 到了明朝的时候,代耕架才真正走向成熟。 当然,虽然名字叫代耕架,但可不是说能够代替人的。 如果真有那么好的事情,永动机也早就被破解了。 其实代耕架真正的作用,主要还是适合那些没有畜里的穷乡僻壤。 三人合作,比起原来的人力直接拉犁要省力很多。 当然,如果畜力普及的话,代耕架就没有了作用。 这些东西赵佶其实并没有兴趣,但因为自己毕竟已经是一国之君,自然懂得农耕的重要性。 所以还是在钟粟的介绍下认识了这些农耕用具,除了赵煦,其他人也是大开眼界。 “此物虽好,但是需要大量木材。” 张商英倒是个明白人,一下子变看出了其中的弊端。 赵佶一听点了点头,他比较距离“何不吃肉糜”的晋惠帝还有较大的距离。 在看着这具代耕架的时候,他就被这件农具的体积所震撼。 体积如此庞大,消耗的木材自然会不少,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此物每家每户置办一套当然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能够几乎共享一具,也不是不可以。 另外,我觉得如果是一个较小的村社,有这样一二十具,大家轮流使用,也未尝不可。” 钟粟当然知道代耕架的成本较高,但再怎么高也远远比不上购买耕牛。 正因为如此,在制造之初已经想到了后面的普及方案。 赵佶一下子和众位大臣便想到了,这又是一项发明,继续让钟粟拿出来分享,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可钟粟既然有这样的发明,总不至于是自娱自乐的。 事实上,钟粟还真不着急,自己手头上可是有一千亩的土地,完全靠着畜力显然有些不现实。 “此物虽是下臣发明,但只有遍及我大宋,才算是物尽其用。” 钟粟这么一说,赵佶心中一喜。 虽然自己是拥有大宋最高权限的人,没有之一。 但即便这样,那也不能当众就将别人的创造发明强行占有。 钟粟的说法让赵佶轻松了许多。 “工部、户部、都水监、司农业寺的人都听着,今日之后要虚心向钟侯学习农耕之道,明白吗?” 赵佶这么一说,以张商英为首的几人满脸堆笑。 他们知道,只要赵佶这么发话了,钟粟那里就好办了。 如果让自己直接去求钟粟的话,恐怕这里面会有很多问题。 钟粟也是暗中发笑,我都还没答应呢,这真有点倭寇进城的样子。 当然,除了这些,农学院还有不少新奇的农具,让主管农业的两名官吏汗颜无地。 他们自认为手握最先进的农耕器具,但和钟粟的这些发明相比,立刻显得黯然失色。 没想到尽力改进农耕技术,现在却被一个开书院甚至干商贾的人被轻易赶超了,说出来真是有些丢人。 别人面前也就罢了,在赵佶面前这样,他们觉得自己的脸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了。 好不容易从农学院出来,一行人又来到了兵工学院。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