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战胜的忧虑
路贲在将作监搞装修材料,钟粟去了慈明殿。
他还没到慈明殿门口,长公主就已经闻声跑了出来。
“师傅,你是不是把我开胭脂水粉铺的事情忘了?”
看着长公主上下起伏的胸口,钟粟突然做出了一副万分遗憾的表情。
“好啊,你真的忘了,你可是答应好的,当时煦哥哥也在场的,你可是我师傅,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长公主开始还抱着一丝希望,现在看到钟粟的表情,觉得果然忘了。
“长公主,那今天还要讲书吗?”
钟粟换做一副笑脸问道。
“不讲了,本公主心情不好,不想听了。”
长公主说完,背过身子,但又不进去慈明殿。
她其实还是想听钟粟讲书,只是他觉得钟粟忘了他开店铺的大事情,又气又觉得遗憾,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好吧长公主,告辞了,下臣先回去物色工匠把胭脂水粉铺装修好再来讲书。”
钟粟说完,转身假意往外走去。
“你说什么,店铺找好了,你不是说没找好吗?”
长公主已经旋风般地拦住了钟粟。
“这会儿不是一直都是你在说话吗,我可曾说过一句话?”
“可你那个表情……”
钟粟本来还想再逗一逗公主,赵煦突然坐着龙辇过来了,他便用手指了指,长公主也不想继续闹腾了。
这一天的讲书,长公主的表情异常丰富。
钟粟知道,她喜欢听书,同时又在憧憬自己的胭脂水粉铺,所以才会有这些丰富的表情包。
讲书结束了,长公主这次算是破天荒没有听得太认真,她迫不及待地问道:
“师傅,铺子什么时候能够开业?”
“等一段时间吧,先简单装修一下,等一切都弄好了,你再去看看。”
长公主听到这里,眼神中充满了向往,恨不得立刻去看看。
“改天去看看也可以,今天我找钟卿还有别的事情。”
赵煦这样一说,长公主也敢再说什么,她也明白,大事要紧,自己开个店铺,还不足以和军国大事相提并论。
赵煦并没有继续乘坐龙辇,而是选择了步行,钟粟看见赵煦一言不发,他也没有多问,只是跟在后面。
勤政殿中,早已聚集了一二十名大臣,其中还有一位须发皆白武官打扮的人,钟粟从来都没有见过。
本来这里的面积就比垂拱殿小了很多,现在聚集了这么多人,看起来甚至有些拥挤。
赵煦进殿之后一言不发就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下面的大臣也各个神色凝重。
钟粟觉得非常奇怪,今天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所有人都是这个样子?
钟粟奇怪,其中的不少官员也有些奇怪,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钟粟,但看到了他的金鱼袋之后,这些人眼睛里先是浮现出了一丝惊愕,但很快又收回了目光。
钟粟看了看,开封府尹吕嘉问也在人群里,等到大家的目光收回之后,便慢慢靠了过去。
吕嘉问对钟粟的来到也十分惊讶,但看到他是赵煦带来的,也不再多想。
他自然知道钟粟靠过来的目的,悄悄对他简短说了大体的情况,钟粟也通过后世模糊的记忆回想了一番。
听吕嘉问说,原来平夏城之战算是基本结束了,虽然还有小规模的冲突,但已经问题不大了。
按照大宋的官方说法,平夏城之战是大捷,事实上,大宋在这场战争中也消耗甚巨。
按照后世的说法,平夏城之战可以分为两次。
第一次平夏城之战从1093年开始,宋军主将是强硬派人物吕惠卿,他对西夏的态度,就是一个“打”字。
另外,泾原路经略使章楶也在大战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能征善战也得到了精彩的体现。
战争一开始,宋军毫不犹豫主动出击。
平夏城和灵平寨的竣工,代表着第一次平夏城之战的结束。
虽然各方都有死伤,但宋军在战略上去取得了先机。
宋军基本没有停歇,第二次平夏城之战烽烟再起。
环庆路筑起兴平城,作为攻击西夏韦州监军司的踏脚石,同时,孙路下令在山峦高地筑起横山城。
泾原路在平夏城近郊筑起四座城,全面控制石门城和葫芦河西岸。
其后,章楶下令部队继续推进,在没烟峡的进出口筑起了两座堡寨,目的是堵塞西夏从天都山入侵的路线。
熙河路前线,钟傅保持积极的姿态,加强兰州及其近郊的防线,从西南逐渐逼近天都山,先在青石峡筑城,第二年又进一步完成会宁关的工事,大宋的控制范围得以向东扩展,穿越天都山,连接平夏城。
西夏军把矛头对准最要害的平夏城,进攻异常猛烈。
他们明白,只要拿下了平夏城,那就意味着拔掉了最大的一枚钉子。
不得不说,第二次猛攻西夏城,西夏军组织完善、进攻突然,而且是日夜不息地进攻,还运用了不同战术,包括挖地道、冲绷和楼车等。
大宋军队虽然一开始有些始料未及,但之前就有充分的准备,所以也抵抗得非常顽强。
随着天气的不断恶化,西夏军的粮草也越来越少,军队终于陷入了恐慌,大战进行了十三天后最终被迫败退。
章楶等将领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开始组织快速反击,一时之间,西夏军兵败如山倒。
最终的结果毫无疑问,宋军以不小的代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也因为胜利,国际局势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西夏很快便请求契丹的军事介入,果然不久以后,辽国使者来到了开封,促请即时停战。
辽国并不希望大宋灭掉西夏,这不符合他们的战略利益。
虽然辽宋结为了同盟,但这也只是考虑到多方面原因的权宜之计,他更希望宋夏打个两败俱伤,可是事实的结果让他非常不满。
可以说,契丹既看不得西夏好,也看不得大宋好,既然战争没有削弱大宋,那就在和谈调停上做点文章。
钟粟现在算是大概明白了,明明打了胜仗,举国处于欢庆之中,但朝廷的高层却高兴不起来。
这里面的水太深,如果决策上稍稍有点失误,都有可能造成预料不到的严重后果。
钟粟算是明白了,作为统治者,有时候真的很难,战胜同样有战胜的忧虑。
当一个小老百姓,也许要收到各种盘剥,但如果辛勤耕耘,脑子再稍稍活泛一些,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
他本来也想当一个富有的大宋老百姓,但不知不觉之中,还是搅进了上层。
就像今天赵煦带着钟粟来到勤政殿参加议事,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
据钟粟的了解,现在应该有两个不同声音,赵煦却拿捏不定。
他让钟粟来,显然是想让他帮自己下定决心的。
钟粟进殿之后过了几乎足足一刻钟,赵煦终于说话了。
“大概的情况想必大家都听说了,但具体如何,还是让章将军来说说吧,他刚从前线归来,对情况掌握得最为清楚。”
刚才人群中的武官越众而出,点了点头,便开始朗声向所有人开始介绍具体的战情。
果然,武官介绍的情况和钟粟的记忆完全吻合。
钟粟突然一惊,章将军,章将军是哪位,不会就是章楶吧。
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面,但钟粟对这位能文能武的章楶还是非常有好感的。
其实,这也是大宋的一大特色,大宋不敢随意把兵权交给纯粹的武官来统帅,所以往往让文官来统兵。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不少文官还真能入乡随俗,居然最后变得能文能武。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范仲淹,1039年,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集兵于延州城下(也就是后世的延安)准备攻城。
消息传至汴京的时候,朝野震惊,很多人都觉得西夏兵势大,怯战情绪弥漫。
危机关头,朝廷启用了范仲淹,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争,李元昊最终被迫向北宋称臣,并签署了庆历和议,宋夏汴京一度处于和平之中。
如果这人是章楶,钟粟倒是发生了兴趣,他开始仔细倾听起来。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