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密县偶遇

 
    钟粟出宫之后,叫上路贲直奔汴京各大卖场,这里毕竟是大宋第一城市,天子脚下国都所在,最顶级的年货都能买到。 很多街道人来人往,到处都是商贩和逛街的,马车已经无法通行,不得已之下,钟粟只好和路贲钻进了人群开始抢购。 繁密的人群中自然不乏小偷小摸的,但有了路贲护驾,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 偶尔听到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那必定是路贲将伸向他的第三只手捏得接近骨折。 路贲也不过分计较,给点小小的教训也就算了。 逛街的人听到惨叫莫名其妙,但周边的固定商贩却是心知肚明,他们对这些惯常出没的扒手非常了解,但这天却见到他们一个个无比狼狈,捂着手迅速离开,就知道遇到克星了。 钟粟将安保工作全部交给了路贲,只是专心挑选中意的东西。 好在有路贲这个大块头在,负重前行的能力绝对一流,买到的东西随手往他手里一扔就行。 钟粟虽然称不上购物达人,但哪些东西是登封没有的,他还是大概心里有数。 挤了半天后,钟粟也觉得差不多了,便返回去后将年货装车。 腊月二十五,钟粟从汴京准时出发。 他现在一刻也不敢耽搁,接下来还有三百里的路程,虽然自己的车是双马配置,但也得走个三四天。 出了汴京不久,马车开始沿着西偏南方向而行。 中原一带的官道一直修整的不错,这也与未来应付西北的战争需要运输粮饷有关系,加上大宋没有后世那种高度集中的春运大军,一路之上倒是非常顺利。 钟粟一开始和路贲一起坐在车辕上欣赏路旁的景色,本来就是冬天,加上小冰河时期的原因,道路两旁的山野几乎看不到一抹绿色。 远处更是灰蒙蒙的,各种或高或矮的植物混杂在一起,只有一阵冷冽的山风吹过,才能看清那些起伏的植物还没有完全冻僵。 钟粟看来一会儿,就已经受不了了。 “进去吧,里面暖和。”路贲的声音和山风一样的冷冽。 钟粟发现,练武之人还是很有优势的,虽然无比寒冷,路贲却没有弯腰缩脖子的动作,只是两眼盯着前方绵延的官道。 景致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钟粟很听话地窝回了车中。 还是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他开始烧水泡茶。 不一会儿,小茶壶中已经白雾缭绕,钟粟冲泡好了长公主送的铁观音,给路贲送出去一大杯。 “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吧。” “我喝这个。”路贲扬了扬手中的酒壶。 好小子,居然在驾车的时候喝酒,这是明目张胆的酒驾啊。 “对了,墨家允许喝酒吗?”钟粟好奇地问道。 “没说能喝,也没说不能喝。”路贲的表情稍稍舒展了一些,大概也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意思。 “我放在炉子旁边给你温温吧?” “不用了,温了自然喝着舒服,但总会凉的。” 钟粟发现,和路贲说话实在没有多少趣味,便再次缩回车中,一个人品茶读书。 从惠州到汴京,再从汴京赶往登封,钟粟发现,路贲这个人似乎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就是对路的感觉特别好。 弄清楚基本方位,然后偶尔在半道上问个把人,他就能基本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汴京到登封的路又比较好走,钟粟干脆不闻不问,在车里喝茶读书睡觉,直到自己休息的不能再休息了,便会接过路贲手中的缰绳赶一会儿车。 就这样,路上钟粟只是偶尔搭把手让路贲稍稍歇息一下,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路贲驾车。 第三天的时候,钟粟和路贲来到了密县,这是钟粟计划中的最后一个中继站。 在密县休息一晚上,第二天便要一鼓作气赶回登封。 这天晚上,钟粟和路贲都有一种非常放松的感觉,两人找到了密县较大的一处酒楼,点了一份南井烧鸡,一份青屏烧羊肉,一份老城芥菜豆腐,一份百寿丸子汤。 据说这四样都是当地的特产,钟粟和路贲毫不含糊,稀里哗啦就来了个光盘行动。 所有肉菜汤消灭干净后,路贲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钟粟毫不含糊,又加了一份牛坡排骨,路贲照样不疾不徐消灭干净。 “路贲,感觉怎么样?”钟粟笑呵呵地问道。 “味道不错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路贲居然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钟粟非常理解路贲的情况,墨家中人不讲究吃穿,还要常常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 虽然钟粟给了路贲足够的钱,但只要不是和路贲一起吃饭,路贲的做法就是买一碗素面,如果不饱,那就来两碗。 吃完饭后,两人也没有什么话说,路贲径直回到了房间,钟粟却有吃过饭后散步消食的习惯。 这几天一路奔波,他准备去看看自己的马车,万一有什么隐患自然要及时排查。 从车底到车帮查看了一番,一切正常,钟粟满意地拍拍手正准备回去,突然感觉好像有人在盯着自己。 “兄台可是采铜使、惠州铸钱监大监钟粟先生?”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钟粟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目测年过六旬,身材强壮的老人,两眼目光如电,在看着他的同时,还不时从马车上瞟过。 虽然自己的车帮上有一个铜色的“钟”字,但写“钟”字可不见得都是采铜使、惠州铸钱监大监啊。 但对方能够一口报出,不管是什么情况,拒不承认也没有什么意义,何况就算是有图谋不轨的人,有路贲在,他一点儿也不担心。 “正是钟某,敢问老丈何以猜到小子的身份?” 钟粟一边回答,一边在脑海中飞速搜索,看这人的形貌衣饰、言语气质,多半是有官职在身,可究竟是什么人呢? “钟先生登封起家,精商贾、通将作、善诗赋、广教化,可谓我大宋一奇人,天下何人不识君?” 老者确定了钟粟的身份,再次笑着说道。 “这都是坊间传说而已,小子哪有那么大的本事。” 钟粟更加吃惊,话说得有点大,但都是事实,这老人从未谋面,居然对自己了解的特别清楚,而且话语之中还带着赞赏之意,说不定和自己有什么交集。 “老夫原来也以为是坊间传闻,但在见到这辆马车的时候,我的想法变了,用料扎实,设计精巧,好多地方我居然都看不明白,好东西啊。” 老人叹着气说道。 “那也说明不了什么,也许这辆马车是我买的呢。” “汴京倒是有一些这样的马车,老夫也曾见过,但唯独你这一辆,结构工艺差不多,但细微之处还是有所不同,应该说比其它的都好。” “老丈果然好眼光啊,居然能够看出这点细微差别,恐怕放眼大宋,也没这样几个人。” 两人说着话,路贲也听到声音走了出来,钟粟向路贲投去疑问的眼神,路贲摇了摇头。 钟粟初步推断,这人应该不是墨家中人。 “不知老丈可认识杨九间?”钟粟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丝线索。 “将作监少监之一,土木设计更是精妙无双,自然认识。”老人似乎也想到了什么,笑着答道。 “小子斗胆相问,老丈和将作监李明仲怎么称呼?” “钟大监目光如炬,看来已经猜到了老夫的身份,不如把酒而论如何?” “好,老丈有请。” 两人一同步入酒楼。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