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75%的酒精

 
    钟粟本来还想单独见见张林,但听黄神医说,不但身体恢复得不错,医术也进步神速,他多少还是有点吃惊。 既然没有什么问题,不见也罢,情况搞清楚了,对张窑主也可以有个交代。 黄神医又说起了墨家总部的事情,他只是按照钟粟的意思去做,却不明白钟粟想干什么。 “钟先生,你好像没有随便救人的习惯吧?” 黄神医对钟粟还是很了解,钟粟不是那种爱心泛滥的人,起码不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什么叫随便救人的习惯,你好歹也是头顶七色光环的神医,怎么能说出这么不专业的话来?” 钟粟笑着问道。 “什么,七色光环?你才头顶七色光环,你们全家都头顶七色光环呢。头顶七色光环的那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怎么也轮不到郎中,更轮不到我。” 黄神医的一番话把自己逗乐了,什么时候居然学会自己的说话方式了。 “好吧,我头顶没问题,我全家头顶也行,问题是我有全家吗?” 钟粟笑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黄神医了。 “先不说别的,个人大事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了,渤海郡王府不是在增城吗? 你现在可是堂堂五品采铜使、惠州铸钱监大监,他尉迟宫铭是郡王不假,但也就是一顶大帽子而已, 见了当今官家,说出的话还未必能比得上你的,他还不买你的账?” 提到了全家,黄神医想到了钟粟目前还是单身狗一枚。 钟粟拿不准黄神医这话是故意说笑还是真话,也许各占一半。 “这能一样吗?我就算是一品又如何,人家不同意,我总不至于去抢吧,官家就算是选妃,有时也不见得就非常顺利。” 钟粟说完,黄神医哈哈大笑。 “我倒是觉得事情有眉目,你想啊,小雷子都来书院了,这就是一个好兆头啊,你可不能放松啊,也许再加一把火,这事就成了。” 黄神医这句话倒是说得很认真,钟粟可以确定他没胡说,但钟粟却不想认真了。 “老黄啊,我倒是有个想法,惠州城也有个卖香引子的刘阿婆,跟你也是年龄相仿,不如我来做媒,这事准成。 你想啊,如果将刘阿婆弄到手,保证你这辈子喝不完的香引子,这主意不错吧。 另外,这事情只要成了,所有费用都由我钟粟承担,还有就是……” “停停停,这话到此为止,今天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我也没听见你说的话。” 钟粟正准备继续找一些更具杀伤力的话挤兑一番黄神医,黄神医直接扛不住出口打断了他的话。 “这话可是你挑起来的,跟我可没有关系,好吧,你说停就停吧。” 钟粟知道黄神医算是求饶了,也不再继续逼迫。 “不管怎么样,小雷子那孩子听说很不错的,苏东坡几个人都很喜欢,说做出的文章越来越好了。 这些事情我也不太懂,你既然来了,去看看也好,这孩子一直在念叨着你,我刚从墨家总部回来的时候,还来我这里打听过你的消息。” 黄神医终于完全正经下来。 “我的确得去看看,原来没有父母,怎么都好办,现在找到家了,一个人在这里怎么都比不上家里。” 钟粟和黄神医又说了一些关于中药方面的事情,尤其是又提出还要再次重启滋补酒的酿制。 黄神医倒是对这个也很感兴趣,他虽然不是特别喜欢喝酒,但有时心血来潮,也会来两杯。 钟粟这次也告诉他,病人伤口的处理,可以用他特别酿造的高度酒。 黄神医听到这里精神一振,这也是困扰他的一个难题。 其实在古代社会,简单的外科手术已经有了,但病人往往不是死于手术失败,而是死于伤口感染。 细数不少历史上的猛人,受到一个简单的创伤,动不动很长时间不能恢复,其实就是伤口感染。 古代还没有发明抗生素,更没有无菌技术,一个小小的伤口,常常会不断变大,最后就会变成败血症。 当然处理的方式也不是是没有,但相当地简单粗暴,那就是火烧和油灼,将细菌烧死,当然细菌烧死的同时,人也往往被痛晕。 有了高度白酒,虽然效果远远比不上抗生素,但已经好了很多,起码不至于那么痛苦了。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成本却非常之高。 《元史》中记载了这个事情,成吉思汗在攻城略地挥师西进的时候,他的手下有一名大将不慎被箭矢射中胸部。 当时就翻下马来,血流不止。他的部下赶紧将他抬了回来,让医官赶紧救救他,再不进行治疗,光是流血就足以致命了。 但是由于箭头的位置过于刁钻,不可轻易拔下来,要不然就会当场去世。 成吉思汗灵机一动,命人牵过一头牛来,当场迅速宰杀,掏出内脏后将伤者放入牛腹中,本来奄奄一息的将军不再出血,情况也稳定了下来,甚至恢复了神智。 经过一番后续治疗,这名将军居然治好了。 后来这个疗法还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腹罨疗法”。 据后来的砖家考证,这个方法还是很有作用的。 不过钟粟却不相信,他觉得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如果真有这么简单,好多将军都不用去死了。 很多时候,推测和瞎猜没有太大的区别。 钟粟觉得,除非真将某个受伤的砖家丢进去试试,否则都是打嘴炮的。 那是元鞑子发明的方法,其实就是个蒙古大夫,能信吗? 抗生素先别想了,但提高酒精的度数,钟粟还是有把握的。 按照后世的理念,75%的酒精是最合适的,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细菌内部,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将细菌杀死。 白酒除了度数不够,还存在各种杂质,虽然也有效果,但并不是很好。 登封的时候,钟粟其实就想过提纯酒精,但一方面事情太多,另一方面设备还不够好,只好放弃。 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首先蒸馏锅已经得到了改进,其次是时间也相对充足了一些,还有就是苏东坡会酿酒。 只要在酿酒环节做一些调整,再在后期蒸馏上改进一下工艺,接近75%的酒精还是有可能制出来的。 钟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黄神医,当然这个锅还得由自己那个并不存在的师傅来背。 黄神医自然深信不疑,他觉得钟粟只要是很郑重地说出来的,目前还是很靠谱的。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