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玄兽盟彻底覆灭,钟粟几年中的隐患终于彻底消除,现在他可以放心大胆地炼铜了。 两个厂区的选址已经初步确定,但还需要好好谋划。 真正要大规模进行生产,比起实验室里弄出样品要复杂得多。 钟粟在后世的家里没有矿,自然也没有开矿办厂的经验,但这并不重要,他只需要做好技术方面的指导,用好手下的这批人就好。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湿法炼铜必须得用铁来作为置换。 这样就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究竟是要直接购进成品的铁,还是需要购进铁砂来炼铁。 两种办法各有利弊,直接购进成品铁是比较方便,但首先是价格比较贵,这样炼铜的成本明显提高。 另外,成品铁的纯度也难以得到保障,这个钟粟在之前的实验中已经深有体会,纯度太低,置换效率会大大降低。 反正对大宋这个时代的冶铁工艺,虽然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但钟粟却不太满意。 如果遇到良心供应商,倒还好办,万一奸商横行,始终会影响到出铜率的。 第二个办法,那就是直接购进铁砂,就是铁矿石,然后自行加工。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什么纯度之类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谁也不会干给自己挖坑的事情。 不过这个办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前期投入过大,也就是说,为了采铜,还得专门建一座炼铁厂,另外还得考虑焦煤的加工。 自己在登封是小规模炼铜,甚至主要做一些铜装饰,用铜量不大,怎么做都行。 现在情况变了,这是在为大宋朝廷炼制特供铜,而且需求量越大越好,怎么也不能凑合。 钟粟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这是关乎惠州府的大事,他也不方便擅自做主。 这个情况很快提到了惠州府衙的议事日程上了。 何文运一听,头都大了,怎么会这么麻烦,但大概的意思他还是明白的,朝廷要办大事,而且决心也跟大。 只要能联想到钱,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苏铜司、钟使,咱们能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一番改进,这样出铜率也提高了,还节约了成本。” 钟粟一听就知道何文运打的什么主意,她显然没有在这次开宝箱中捞到好处,到现在还没有死心。 如果能在炼铜的方案上做点手脚,向朝廷报告时稍稍动点心思,照样捞好处。 “何知府,这个想法是很好,但现在面临的情况跟以往没法比了。按照钟使的炼铜方法,产铜量比起原来几乎要多出六七倍,而且所用的时间减少一大半,这个情况大宋朝廷已经掌握,如果做一些改进,恐怕也提高不了多少,成本反而会增加不少。” 惠州原来炼铜厂的孙大匠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孙大匠是铜厂的总工程师,一开始对钟粟的炼铜法不屑一顾,钟粟去铜厂的时候,他甚至带人公然反对。 他倒不是因为怕被钟粟抢了饭碗,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完全不相信钟粟,也不相信世上还有更好的炼铜法。 他还有一个疑虑就是,钟粟实在太年轻了,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年过半百的孙大匠自认为已经对炼铜的法门登峰造极,而且还一度得到过州府类似最美工匠之类的奖励。 不过钟粟早有准备,他知道一定会有人不服气。 他带着几个人不声不响,把自己在宋哲宗跟前进行的那一套再次演示了一番。 孙大匠看完后彻夜难眠,第二天天刚亮,他就主动找到钟粟负荆请罪,同时表示,要拜钟粟为师,潜心学习炼铜技艺。 对于孙大匠的本事,何文运也自然心里有数,这句话再次将何文运的春秋大梦推入了万丈深渊。 何文运恨不得直接冲下去掐死孙大匠,但这个想法只能YY一下,还是回家慢慢诅咒孙大匠吃饭被噎死喝水被呛死实惠一些。 议事到了这个地步,何文运只能暂时将万丈的怒火硬压在屁股下面。 “钟使的炼铜法居然如此好用,本府的确有些孤陋寡闻了,既然这样,改进的方案就当没说,大家继续畅所欲言。” 看到何文运这幅样子,钟粟几乎就要笑出声来。 “依老朽之见,炼铁还是要考自己,也许暂时可以购买铁器,但时间一久,恐怕会影响到炼铜,据钟使所言,没有好铁,湿法炼铜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孙大匠再次建言道。 “那按照孙大匠的说法,铜厂铁厂要同时建了吗?你想过建造成本吗?” 听到孙大匠再次说话,何文运的脸上森林覆盖率马上又提高到了百分之百。 “老朽只是觉得,长久之计还是得都建,至于究竟怎么做,还得听听大家的意见。” 孙大匠也听出了何文运话中的火药味,却也不甘示弱。 “何知府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同时开建铁厂铜厂耗费巨大,不如这样,炼铜开始我们先直接采购铁器,然后再慢慢开始建铁厂。再说咱们的铜又不是白炼,至于铁厂的耗费慢慢就有了,各位以为如何。” 钟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同意钟使的看法。”一言不发的苏东坡观察了一会儿,也觉得钟粟的想法兼顾两方,相对更为可行。 紧接着又有几个人表示同意钟粟的意见,到了这个程度,何文运自然无话可说。 他心里清楚,虽然自己是惠州的老大,但这个五品采铜使身份不可小觑。 他是带着大宋朝廷的使命来的,只可曲中求,不可直中取。 从官面上的最终决定来看,钟粟已经达到了目的,但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铁厂一定要建,而且不能延误,至于经费的问题,他心里还有另外一笔账。 议事结束后,苏东坡其实还是看出了端倪。 “钟老弟,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我怎么觉得不像。” “当然是了,这个想法不是很好吗,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见,从明天开始,咱们就要开始初期建设了。” “行了,你在老夫跟前就别绕弯子了,你心里究竟怎么想的。” “其实真的没什么,先建铜厂是确定的,但如果发现经费没有那么紧张,剩余的部分足够建铁厂,你说咱们是不是可以同时进行呢?” 钟粟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东坡。 “哈哈哈……老夫果然没有猜错,就知道你还留了一手,也好,咱们这么做又没有错,到时候在何知府那里也没什么不好交代的。” “不过在没有动手之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啊,好好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