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渤海郡王

 
    苏轼兄弟继续教科书式地喝断片,苏颂还是很有节制,在感觉尽兴之后果断选择了离开。 一场酒让苏家兄弟清醒了许多,能够用钟粟的办法逃过难关,已经是万幸之喜。 如果还想把这个作为加官进爵的依凭,还真有些不好意思,何况这里面文章太深。 就在兄弟两人感叹人生的时候,官家突然来报,渤海郡王尉迟宫铭来了。 两人非常吃惊,这个渤海郡王尉迟宫铭跟他们八竿子打不着,也仅仅听说有这一号人物,还从来都没见过面。 关于他的一些故事,苏家兄弟也知道的不多,据说他本姓高,是开国功臣高怀德的后代。 高怀德为赵匡胤的开国大将之一,算是赵匡胤的准拜把子兄弟。 他的虽然名声比不上石守信,但论起功劳,却也非常显赫。 加上他本来就出生将门,有拥戴赵匡胤的功劳,还帮拜把子大哥赵匡胤打败了李筠、李重进的叛乱。 大哥半推半就穿上了黄袍,然后又夺得了江山,高怀德被封为殿前副都点检。 挂掉后还追赠为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 当然,他能寿终正寝,一方面跟他主动放弃兵权有关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是赵匡胤的妹夫。 高怀德之后,他的子孙后代承袭封荫,过着低调而富有的生活,据说他的后代都擅长商贾,所以也就开始淡出了大宋官场。 也正因为低调从商,所以爵位也一直保留。 但到了后来,高怀德的家族却出了一个败家子,据说他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铁器卖给了胡人。 这种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几乎等同于叛国大罪。 这事情出来,爵位暂时弄丢了,后来经过调查,所谓的交易其实根本就没有成功,里面好像还牵涉到一些机密,算是叛国未遂。 但事情的影响实在太恶劣,大宋朝廷也很是纠结,过了一年多,爵位还是恢复了。 不过高家不知道是因为觉得耻辱,还是别的原因,居然改姓尉迟。 当时坊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高家本来就是尉迟姓的一个分支,是真是假已经无从知晓。 这样一位长期隐遁的郡王来访,苏家兄弟自然非常意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谁知道他要干什么。 兄弟俩和尉迟宫铭见面,由于是第一次见面,苏东坡仔细打量了一番尉迟宫铭。 只见尉迟宫铭虽然已经年过五旬,但目朗如星,身体强壮,龙行虎步。 头戴一副普通的进贤冠,身穿一件稍稍显旧的蒙衫,一件鱼袋若隐若现。 一眼看去,几乎看不出是一个商人,倒更显是一位致仕还乡的朝廷大员。 “兵部员外郎见过郡王。”苏家兄弟知道,不管怎么,不能失了礼数。 “苏氏一门,才名冠绝天下,今日小王能够见到,实属三生有幸。” 尉迟宫铭也是非常谦恭地还礼。 “东坡孤陋寡闻,只听闻尉迟家祖上战功彪炳,却从未谋面,真是惭愧至极。” 对于这样的功臣之后,苏东坡自然萌生出一重敬意,平时的荒诞滑稽暂时藏了起来。 “小王蒙祖上寸功,得以袭爵糊口,后因果种种,爵位算是勉强得保,实属惭愧。” 尉迟宫铭倒是毫不讳言自己家的黑历史,苏东坡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更不知道怎么接话,只是一个劲儿地劝他品茶。 尉迟宫铭确是一脸淡定,端起茶碗看看,表情立刻显得很是怪异。 他喝了一口,脸上有浮现出了满足的笑容。 对于这位郡王的连续变脸,苏东坡觉得很是奇怪,但马上明白了,他给郡王的恰好是钟粟的茉莉花茶,这种茶第一次喝的人,难免会有些大惊小怪。 苏东坡正准备解释一下,没想到尉迟宫铭先说话了:“如果小王没记错的话,这难道是福建的茉莉花茶?” 尉迟宫铭说完,苏东坡又惊又喜。 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个低调到骨子里的郡王,居然还认识茉莉花茶。 “是茉莉花茶没错,不过不是福建的,而是登封一位小友所制,郡王如果喝不惯,我让人换掉便是。” “不不不,这茶小王不但知道,以前还有幸在福建喝过一次。” 尉迟宫铭说完,目光中带着一丝对过去的神往。 苏东坡也是暗暗吃惊,这尉迟宫铭还是也是不简单,自己也算是很博闻了,以前也不知道这茉莉花茶。 他不但去过福建,还喝过这种茶,倒是有些意外,看了低调终归低调,见识一点儿也不低。 “不知郡王今日到寒舍,是有什么事情吗?”苏东坡和尉迟宫铭又闲谈了几句,还是忍不住问道。 “怪小王考虑不周,把正事都忘了,小王此次前来,其实是想跟子瞻兄弟打听一个人。” “原来是这样,郡王请讲,东坡潦倒半生,谈不上建功立业,但各类朋友到不少,说不定真能打听到。” 苏东坡越感到奇怪了,一次都没见过面,一见面就要跟自己打听人,这郡王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我想打听的,就是这制这个茉莉花茶的人。” 尉迟宫铭说完,兄弟两人同时一惊,他们可从来没听说钟粟说起过尉迟宫铭,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郡王说的这个人姓钟,我兄弟都认识,不知你打听他做什么?” “两位不要误会,相比你们也知道,我尉迟家族虽有王爵,但早已世代商贾,近些时日,听说这位钟先生神通广大,手里常常有各种奇活,难免见猎心切,所以……” “原来郡王想和钟先生做生意啊,这个好办,他这个人闲不住,说不定哪天就来汴京了,到时候只需让人告诉郡王即可。” “那就感谢两位兄弟了,小王静候佳音。” 尉迟宫铭说完,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苏东坡有点奇怪,但毕竟大家都不熟悉,有些话还不方便多问。 “郡王,东坡孤陋寡闻,到时候如果有钟先生的消息,不知道该如何通知郡王。” “小王大意了,你只需派人将此物带往含辉门的‘许记古董店’,小王自然就知道了。” 尉迟宫铭笑呵呵地拿出一块玉牌,交给苏东坡。 苏东坡拿到一看,玉牌本身就是上好的玉料,四周也不知道用什么工艺,硬是嵌入了一条金边,看金边的光泽,显然是赤足的黄金。 玉牌上还镌刻这一个大大的“许”字,下方有一排奇怪的图案。 先不论这玉牌的材质,但是这精细的做工,绝对是高手匠人花费心血打造的。 苏东坡不由得慎重的几分,感叹道:“有钱人真会玩,无非就是这么一个凭证,又不是银票,至于加工的这么考究吗?” 看到苏东坡收下了玉牌,尉迟宫铭大手一挥,几个壮汉马上将许多坛酒扛了进来。 苏东坡一看,就已经认出,这些酒几乎都是汴京十二楼自产的上好货色,这郡王可真是出手阔绰。 “小王听说子瞻饮酒后往往诗兴大发,我辈虽是粗人,但也喜好读子瞻的诗赋,希望有了这些酒,能让子瞻多写一些一些好诗赋来。” 尉迟宫铭说完,拱了拱手,也不等苏家兄弟回礼,便转身离去。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