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宋对西夏用兵图
钟粟在汴京见文彦博,其实多少有些舍近求远。
原因在于,文彦博真正的家,其实在西京洛阳。
尤其是章淳秉政之后,他也被认定为是跟保守系有关联的人。
不过看在资历超级深的份上,身兼的虚职太子太师降为太子太保。
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对改革派的危害性已经不大,所以基本处于洛阳养老的状态。
钟粟之前一直没有惊动文彦博,是因为苏东坡的事情几乎没有转机,已经被朝廷列入黑名单。
但这次来汴京就不一样了,元夕灯会,朝中重臣云集,亲政的宋哲宗心情不错,文彦博适当的时候说句话,就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不过这里面也有个最大的麻烦,宋哲宗是典型的改革派,文彦博这些疑似保守派人物说话,就算愿意说话能起多大的作用,还真不好说。
钟粟明白,想让文彦博、苏东坡这些人放弃自己的想法,改投改革派,那比直接杀了自己还难受。
但在民族大义上,如果能够有所建树,或许可以改变不利的地位。
这样不但保全了自己,也有利于大宋的国运。
钟粟丝毫不敢怠慢,前脚从苏东坡那里出来,后脚就去拜访文彦博。
毕竟手持程颐的荐书,见到文彦博比想象中的情形简单了许多。
“小子登封钟粟见过文太师。”钟粟面前是一个半躺在胡床上的老人,身体明显不怎么样,但精神却十分健朗。
“老爷,我帮你念荐书吧。”一个随身伺候的中年人说道。
“不必,既然是伊川先生的荐书,不妨看看,小子先坐吧。”
文彦博的话语平静中带着威严。
他咳嗽两声,展开了荐书。
“哦,钟粟,居然没有功名,但却学富五车,还慷慨解囊开设了嵩阳分院,不错。”
“那是伊川先生的夸大之词,文太师不必当真,小子只是从师傅那里学到了一些皮毛而已。”
“伊川先生从来不会夸大其词,你有什么事情,是要求官还是?”
文彦博这种人,该经历的风浪经历了,不该经历的也经历了,面对钟粟这样的小字辈,他说话毫不客气。
钟粟也不答话,当场展开一张地图。
他也心里有些不安,这张图纯粹就是依靠自己的记忆,画出的一张大宋对西夏用兵作战地图。
至于里面的兵力分布情况,他只记得一些主要的,有些细枝末节的情况,他并不了解。
“你手中是何物?”
“自然是大宋对西夏用兵图。”
“此物关涉我大宋机密,你从何处得来?”
“此物并非小子之物,而是苏东坡兄弟,经过多方分析得出的,文太师要不要听我说说?”
文彦博一愣,但还是开口说道:“说来听听吧。”
钟粟煞有介事地来了一番分析,从洪德城战役说起,进而说到即将到来的平夏城之战。
最后明确告诉文彦博,西夏会动员十二个监军司中的其中六个,可能性最大的是甘州、右厢、卓罗、韦州、中寨和天都山。
这六个监军司,多半会归名将妹勒都逋统率,重点目标是对付大宋泾原路部。
钟粟说完,看着文彦博,文彦博看了看钟粟,又朝地图上看看。
他发现,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似乎对大宋用兵西夏的情况非常清楚,甚至达到了前线一些作战将领的水平。
“你凭什么判断,战事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不是我的判断,小子只是个闲人,都是苏东坡兄弟闲来无事,通过这几年的一些边报和西夏客商的动向,分析出来的。”
钟粟发现忽悠已经有了起色,开始逐步加码。
“子瞻子由?他们为何不直接上报朝廷,何必要在老夫这里多此一举,还要假手与钟先生?”
文彦博直了直身子问道。
“他俩已经差不多时戴罪之身,直接上报朝廷,必然没人相信,直接来文太师这里,也怕牵连到太师。”
文彦博一听,两只手紧紧握住,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钟先生,你这个传话人也不简单啊,这种军事部署,就算是说清楚,也是十分艰难的。”
“小子打小喜欢读一些杂书,对三国用兵的故事尤其感兴趣,所以久而久之也略知一二了。”
文彦博赞赏地点了点头。
“这样吧,你的意思就代表苏家兄弟的,我明白该做什么,钟先生,此图就放在老夫这里,老夫一定会寻找机会,将此事告诉官家的。”
文彦博说完,明显已经很疲惫了。
钟粟觉得目的已经达到,便离开了文彦博家。
钟粟心里有数,文彦博是一代名相,也是一个极为光明磊落的人。
纵观大宋朝廷,钟粟觉得这是唯一可靠的人,也是最合适的人,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该找谁。
文彦博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曾担任过河东转运副使,长期与西夏相邻,经历过不少对西夏的战事。
现在虽然没有参与朝廷军事,但这样的大佬耳聪目明,多少会掌握一些。
所以不管怎样,他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何况这件事情关乎平夏城之战,没有人敢大意。
至于文彦博会采取什么办法,钟粟相信,这种历经宦海几十年的人物,肯定有自己的手段。
只要能将这些情况反应到宋哲宗那里,应该会受到重视。
这个宋哲宗虽然重用改革派人士,但对于西夏的战争一直没有放松过,可以说还是很有野心的。
可惜的是,大宋总体的战略还是偏弱的,如果能多出几个宋哲宗一样的皇帝,说不定形势会有改观。
不得不说,王安石其实在改革中,也尝试改变大宋之兵的软弱局面。
他提出的保甲制度,其实就是想壮大大宋的武装力量。
按照当时的情况,西夏、辽、金都属于游牧民族,在骑兵上得天独厚,这个是没办法改变的。
所以从数量上取得优势,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王安石想慢慢培养出一支潜在的部队——武装民兵,作为后备补充力量,然后在前线吃紧的时候及时投入。
宋神宗当时也觉得王安石说得很有道理,甚至已经准备着手实施。
但司马光的一句话,让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司马光觉得,如果民间出现了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到时候恐怕外族没有打进来,自己先乱起来了。
宋神宗自然担心自己成了千古罪人,所以这项制度,始终没有得到彻底地执行。
大宋一直想干的事情,就是夺回燕云十六州,其实错过了好多机会,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太祖以来的军事路线。
前线将士始终缺少战争的决策主动权,朝廷干预太多,那时又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往往贻误战机。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