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法王寺

 
    钟粟七人疾走一阵,法王寺后山坡上的几座泥塔已经隐隐在望,这是在大宋。如果时空切换元明时期,还会看到更高的法王寺塔。 古人的智慧还是无穷的,钟粟怎么都难以想象,他们究竟怎么用黄泥建起了几座塔,而且可以做到千年不倒。 除了这几座泥塔,还有几座砖塔,同样在千年风雨之中屹立不倒。 后世各种高科技建筑材料无数,还是在大量专家的测算下堆起来的建筑还没交工就塌了的都不少,钟粟想到这些就牙痒痒,将这些罪魁祸首拉出去喂八回狗都不冤枉。 太阳还没落山,七个人已经来到了法王寺的山门口,大宋时期法王寺香火旺盛,寺内寮房众多。 张愣子是挂单的行家,一番交涉,又摆出了钟粟蒙馆先生的身份,手续很快就办好了。 其他六个人倒也好办,大通铺随便将就一晚上就行了,但小芳子是个问题。 倒是接待他们的小沙弥出了个注意,寺庙附近有一处姓金的菜农,寺里有时会买她家的菜蔬,倒是可以商量借住一个晚上。 钟粟先将四个丐帮兄弟留在寺中,便和小芳子张愣子去菜农家商量。 钟粟几个人虽然也是山村来的,但毕竟靠近登封城,对于这里的山民,那也是大地方来的。 几个人说明来意后,这家人倒是非常热情,小芳子的住宿问题也就解决了。 “金老哥,你们在这里住了多长时间了?”钟粟说道。 “祖祖辈辈就在这里,住了几代人我也说不清楚了。”金老回答到。 “日子还过得可以吧?” “我们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在登封城做点零工,我们平时种些菜蔬和药材,倒也够吃。” “那还不错。” “你们是投亲还是玩的?” “老哥,我其实是南边王庙村的教书先生,听说这里的茶树不错,来采点茶叶。” “原来还是个先生啊,读书人还是好啊,你年纪轻轻,将来考个功名,也很不错的。” 钟粟笑了笑,算是回答。 晚饭上来了,钟粟一看,有几样野菜倒是清爽碧绿的,看着就有食欲。 “山里人没什么吃的,小先生就对付一下吧。” 老金带着歉意说道。 “已经很丰盛了,这个野菜我最喜欢吃,张兄弟、小芳子你们都尝尝。”钟粟边说边夹了一大口。 “这些年多亏了法王寺的照应,我们种的药材,只要带到寺里,从来都是照价收的。这日子才过的有点滋味。”敬老又说道。 “哦,法王寺还研究医药?”钟粟问道。 “寺里的澄定方丈医德精深,附近的人只要有病,都要去那里瞧病,药费也是随意给,没钱人不给也行。” “看来这澄定方丈倒是菩萨心肠啊。” 钟粟再次感慨连连,后世CEO方丈释某信同学根本没时间济世渡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万丈红尘中招摇,甚至屡屡有各种桃色传闻。 后世法王寺释延佛方丈身残志坚,以救济天下苍生为己任,也是广为流传。 据说,有一皈衣弟子释延菩,不到一岁得了气管炎,几十年多方医治无果,但吃了释延佛方丈配置的药后,至今没有复发过。 钟粟觉得,法王寺这相隔千年的两代方丈还真有一些相通之处,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晚饭结束后,钟粟和张愣子把小芳子留在了金老夫妇家中,然后返回法王寺。 几个人在小沙弥的引导下简单参观了寺内的情况,在一处回廊的墙上赫然有一首诗,却没有落款。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这不是明道先生的《秋月》诗嘛,倒是非常符合法王寺这种世外之地,没想到明道先生讲学嵩阳书院,声名居然远播空门啊。” 钟粟说的是实话,但也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先贤。 “想不到居士也知道我嵩山大儒明道先生,可敬可佩啊。” 几个人一边说一边走出回廊,前面有一间独立的小房子,钟粟觉得很是奇怪。 小沙弥看到钟粟的眼神,笑着说道。 “这是方丈炼药的地方,方丈担心意外走水,所以单独盖了这件房子。” 小沙弥刚说完,房门吱呀一声打开,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僧。 “方丈!”小沙弥赶紧走上前去。。 “那几位是来寺庙挂单的吗?” “是。” 钟粟没有贸然上前搭话,只是施了一礼,澄定方丈也还了一礼,便向大殿方向走去。 回到了寮房,大家也都累了,说了一会儿话就睡了。 到了半夜时分,钟粟被下水憋醒,起床出门要解决问题。 夜色朦胧,远远听见方丈炼药房的方向传来一阵异响,钟粟觉得应该是用药杵捣药时发出的,也没在意。 等回到寮房门口,那里突然发出一身重物落地的声音。 钟粟突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难道是里面出事了,澄定方丈不会遇到什么情况了吧。 他不想袖手旁观,立刻就赶了过去。 房门已经打开,只见澄定方丈双面紧闭,神智似乎已经不清楚了,一个小沙弥正试图叫醒他。 钟粟一脚踏进门去,里面一股强烈的刺鼻味道,这显然是某种药物导致的中毒。 他一把扶住方丈,“方丈可能是中毒了,先扶他出去。” 两人将方丈架着扶到了回廊之处,然后让他平躺,钟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他这里通风很好,也许可以缓解一下。 他又摸了摸方丈的脉搏和口鼻,呼吸脉搏都是正常的,便解开方丈的衣带,尽量保持呼吸畅通。 然后用力掐方丈的人保、十宣穴位,并让小沙弥拿来一把扇子,加快空气流动。 这时候,寺中的僧值也听到了动静,赶了过来,还报告了几个管事的老僧。 张愣子几个也听到消息,来到跟前。 “这位居士,请放开方丈。”一名中年僧人比较着急,就要上前动手。 旁边的一个老僧却制止了中年僧人的举动,并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 中年僧人更加焦躁,但迫于老僧的压力,一直在尽力克制着。 钟粟轮流掐方丈的几个穴位,同时命令小沙弥,“不要停下,继续扇风。” 小沙弥看了一眼老僧,老僧点了点头,小沙弥马上继续开始扇风。 这时,附近的僧人居然越聚越多,钟粟紧张的后背都被汗湿透了。 千万要醒过来,否则我钟粟一世英名恐怕就完了,医治方丈失败这种大型医疗事故我可担待不起啊。喜欢大宋教书匠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教书匠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