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四年,杭州大旱,饥疫并作。太守苏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去岁大旱,杭州多有灾民,幸得救济得当方不致酿发大祸。
一幅《清明上河图》,一篇《东京梦华录》,直将大宋描绘的歌舞升平、河清海晏,国家富庶,百姓幸福。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然,简单的说,大宋是一个土地兼并不受抑制的朝代,农民地位低贱史无前例,还不如蒙元满清;是一个官员合法垄断国营专卖的朝代;是一个靠剥削压榨老百姓生活必须品抽出了史上最高额的赋税、花掉了史上最高额军费、养出了史上最庞大军队,最后偏安一隅不可得的朝代。
冗兵、冗官、冗费,承受其重的只能是最底层的百姓。否则,有宋一朝,就不会有那么多暴乱、起义了。
虽不致饿殍遍野,但遇天灾,大有食不果腹之民。
王棣终究没细说,时代不同,三观不致,骤然而动就是乱搞事。王安石变法,前车之鉴哪。
不管哪个时空,真不是给足够长的撬棍便能撬动地球的。但凡触动多数人利益的事儿,必以失败告终。
对于祖父施新政一事,他原本是不好置喙的。只是,由此引发的政治斗争对这个家族影响太剧了。
老王同志满怀抱负,一腔热血犹胜少年,不管不顾地施展个人志向,险将“众叛亲离”。小王同志就看得透些,兄长这么搞,很容易就万劫不复,鸡蛋不能放一个箩筐啊。
相较而言,王棣还是佩服王安礼的觉悟力多些。
怎么说呢?或许是兄长的光采太盛,王安仁、王安道、王安世政道不显莫需提,王安国、王安石、王安上可都是政界明星,尤其是三兄,委实的光芒万丈,恰恰又是风头太盛,且执拗独行……劝不了,也不好劝,兄长兄长,即为长。但既走政途,个人立场得表现,总之非兄弟阋墙,真真直臣也。
忠孝难两全,成其忠也。
后世周姓兄弟口诛笔伐、拔刃相见,何也?
成其全也。
但,人走真的茶会凉。
原本的历史是,王安石逝后,其夫人唯随女婿蔡卞而居。
啥意思呢?
自家老王素以清臣自称,且于神宗元丰七年七月廿五日,“集禧观使王安石以所居住的江宁府上元县房宅为僧寺,北宋朝廷赐名‘保宁禅院’。”无身后物呢,发妻孤苦凄零,也得靠女婿养活。以此全身后名么?毋论身后事?
好在有王棣。
潜移默化谈不上,似乎“半山小神童”这名号显了作用,王氏一门多进士,出个早慧的神童也是有的。方仲永嘛,生在好家族就不“伤”了。这年头,不缺“神童”。
前世记忆犹新,踏过万马千军……呃,考入所谓的“211”,毕业后又走后种关系谋了份公职,然后酒精考验,年近不惑方悟了此中真谛,却不想忆童年记往昔、学了回**便灵魂至此……说多了都是泪,也没地儿说……早慧啊?何止呢,是“韬光养晦”这些年,着实磨练人。也亏的是他有宅男的本质,适应这个时空较容易些。
这是个星光璀璨的时空啊,居然还是王大大的嗣孙,何其幸也。
只不过,他很快便了解了王家的处境,无奈苦于“不能言”,只有“冷眼旁观”,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哎,终究是祖孙乐融触,情真切。
休管王安石执政如何,但那舐犊之情他是切身体会到的。总得让“家人”活得舒坦些呀,虽然,嗣祖父、父母皆已不在世,但还有嗣祖母呢,叔父王旁一家陪伴祖母身旁——这叔父呀,少无才名,成家未立业,荫补入仕更无寸功,性子文弱,在官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未几,干脆辞了公干在家“混吃等死”,倒真是人如其名,跟随母亲身“旁”。
这二年,王安礼知江宁府,虽帮衬接济亡兄遗孀一家子,但其为官清廉,家无豪财,还真无法事无巨细的照顾周全。期间,王家长女婿蔡卞恰巧也在江南任职,再三请岳母前去好侍奉尽孝,因王棣之故而谢绝。投靠姑父,终是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做人,总得靠自己。
有着超越千年的见识,还能饿着不成?金手指一开,财源滚滚来。
可惜的是,他非理科生,初中时的化学就学的一团糟,水泥、玻璃什么的自是捣腾不出来,酿酒、炒菜什么的暂时不想碰,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写话本。
抄袭,也是一门技术,正好可以练练字,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金陵城最大的书堂——“染墨轩”里一本名为《飞龙全传》的话本悄然上架。嗯,被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数日后,某个闲得蛋疼的顾客进了“染墨轩”,东翻翻西动动,凑巧拿到那本《飞龙全传》。
这位仁兄也是读书识字的半桶水士子,书法不行,但一定的鉴赏力还是有的,随手翻了翻,便“咦”了声,心里嘀咕:字不错,一笔工整的小楷,四平八稳,温和典雅,结字平稳端庄,用笔流动方圆兼备,而又寓方于圆,别有妙味。
都说好字是读书人的敲门砖,此言不虚。那顾客先被书法听吸引,便存了姑且一看的心思,右翻第一页,写着“第一回苗训设相遇真龙匡胤游春骑泥马”,章回体话本,写的是本朝太祖之事?
然后是“词曰:世事如棋,从来兴废由天命。任他忠佞,端的难侥幸。圣主垂裳,勋业昭功令。苍生幸,扫秽除氛,才把江山定。——右调《点绛唇》”
话本开篇调寄词谱,再标准不过。这词嘛,马马虎虎,说不上好,但也绝不差,在水平线上,拍太祖的马屁呢,堂而皇之。
继续往下看:“话说从古以来,国运递更,皆有定数,治极则乱,乱极则治,一定之理也。天下自唐季以来,五代纷更,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十三君,僭窃相踵,战争不息,人民有倒悬之苦,将士多汗马之劳,终于立国不长,究非真命之主。独至大宋,圣人应运而兴,御极以来,削平伪镇,把锦绣江山,奠定得十分安固,相传三百年鸿业。历国恁般久长,这也因他神武不杀,仁义居心,所以如此……”
卧艹,马屁精呀,阿谀奉承的话张口就来,那叫一个顺溜。倒是这些文字也算中规中矩,话本的标准打开模式嘛。
正文展开:“话说后汉高祖皇帝刘智远晏驾之后,太子承祐登基,庙号隐帝。为人懦弱有余,刚断不足。即位以来,虽不能海晏河清,却也算得烽烟消熄,承平日久,世道粗宁。这时有一位先生,姓苗名训,字光义,能知过去未来,善晓天文地理。他奉了师父陈抟老祖之命,下山来扮做相士模样,遍游天下,寻访真主……”
这人咂摸个中意味,有点意思。他看的快,盏茶工夫便读完第一回,居然津津有味,这本书也算是对了他味口,兴许也对了大多数人味口吧……
这时,书堂伙计笑嘻嘻地走了过来:“这位郎君,承惠八百八十文。”
那人愣了愣,呃,是没有白看的道理,估摸着这本话本书得有六、七万字吧,寻常抄书先生二百文一天,得抄上二、三天,再加上笔墨纸砚等耗费,定价倒是合理。
但……要知道寻常十口之户一天的吃嚼也就二、三百钱,这么薄薄的一本话本就得八百八十文,难怪读书最费钱、寒门难出士子呢。
这人家里倒是宽裕,也不耐看书堂伙计“笑里藏刀”的异样脸色,便掏了钱买了一本。
次日,那人又到了“染墨轩”,面色不豫:“那《飞龙全传》怎么回事?怎么只有十回,下面呢?”
可恶的断章狗啊,正看到精彩处,下面……就没有了……怎不叫人抓狂?!
伙计陪笑道:“续本不日即到,还请郎君稍等则个。”
《飞龙全传》一共六十回,王棣交予书坊的是第一卷前十回,算是试水市场,花了旬月时日,誊写了二十册。
彼时,太祖赵匡胤的故事,早在时人的笔记里就已有众多记载。《龙飞记》、《艺祖受禅录》、《清异录》、《青琐高议》、《湘山野录》、《湘山续录》、《画墁录》等众多笔记对赵匡胤的事迹都有记载。说书艺人,更是把赵匡胤的故事当做说唱的重要内容。
王棣抄写的这部《飞龙全传》算是博采众长,取材于多篇笔记,主要讲述了赵匡胤反抗昏君,逃走在江湖上行侠仗义,与好汉结交,最终建立大宋的故事。全书叙事三真七假,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间讲史平话的粗豪气息,也溶进了改编者语言雅驯、清隽的风格。
这样的话本,可谓是雅俗共赏,极其让人产生代入感,继而手不释卷。
王棣相信,“品涩居士”之名会因而大红。喜欢大宋河山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河山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