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核雕,一篇《核舟记》,让佛印禅师笑的愈发像弥勒佛了,自是少不了搜刮赞誉的词送给王棣。如“刻核舟者神于技,记核舟者神于文。摩拟人物于纤微,意态神情毕出,何异道子写生?”可见其满意度之高。
尤其是描写佛印的那几句——“……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非止是果核雕刻的入木三分、惟妙惟肖,文章中的人物描写亦是神态逼真、直如图画。刻者与写者,可谓是相互发明,相得益彰。
了元和尚在金陵逗留数日,只在“半山寺”与住持论了一通佛法,其余时间便让王棣陪着到处闲逛,逍遥自在的不似出家之人。
用他自己的话则是:出家修行是福德深厚,有大因缘可以出家;在家修行也是有大因缘,生大慈悲在红尘中渡生炼心。都是承佛事业,何来分别?所谓分别,是你我的知见而已......同理,出家修行者,在寺庙里念经祷告与在外面蹈走红尘亦无区别。
这通禅理说的,果真是得道高僧的真知灼见啊,字字珠玑。
腊月十三,了元离开金陵返还扬州。
这些天一老一少、一僧一俗相伴出游,便是秦淮河也去过一遭,很是吸人眼球。不过,二位都非“俗人”,又怎会在意旁人异样的眼神?
若非要在年前返还归宗寺,天下闻名的佛印禅师还想着要瞧一瞧金陵城来年上元节的花魁大会呢。
十里秦淮河,大红灯笼高高挂,流光溢彩,莺歌燕舞,环肥燕瘦,啧啧,赏心悦目哪。
遗憾自不消说,但可去杭州弥补回来。
苏轼甫知杭州,定会“搞风搞雨”一番,风流若斯,文会雅集、花魁盛会什么的自是少不了。
二人约定来年烟花三月下杭州,且去蹭吃蹭喝一番。
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
除夕夜,半山园祖孙三辈十余人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
团圆夜里除旧岁,鞭炮声中迎新年。
正月初一照例是家人相聚,初二开始拜年访友。
王家寓居金陵,这些年罕有回临川探亲,在此倒免了拜年之礼。只是王安礼乃是江宁知府,这当口诸多下僚属官衔尾登门,光明正大的给上司拜年祝福,并无收授贿赂之嫌,倒也不好拒之门外。
这些官场上的人情世故有王旁、王旉陪同处理,王棣等自去踏春赏景。
也是老天赏脸,年后数日都是晴天,出游免却了御寒之苦。
初二日,王棣数人去钟山孙陵岗赏梅。
顾名思义,“孙陵”乃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所在地,他的夫人步氏及后妻潘夫人,太子孙登也葬在孙陵附近。
自六朝有人在孙陵附近种植梅花始,而后陆陆续续的有人在此植梅,相沿不衰。数百年后,孙陵左侧便成了梅花山。
到而今,梅花山山上植梅数千株,品种繁多。春天梅花盛开时,遍山梅花争芬斗艳,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一行数人皆是气度不凡的弱冠少年,一路上免不了让别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一番。尤其是王棣,身量颀长,样貌俊美,头发随意地束于脑后,一身白绸裳更衬得玉树临风。这么个翩翩公子,少不得吸引一些女郎的目光,春意盎然。
梅花山只是处小山岗,远远的便能瞧见满山的姹紫嫣红。游客几乎不用受登山之劳便可欣赏美景。
梅树簇拥中有一组清新淡雅的建筑很是显眼,走近了瞧,名为“暗香阁”的匾额高高悬挂。
有士子打扮之人正与别人解说:“这‘暗香阁’取自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诗句。和靖先生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其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诗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当为千古咏梅绝唱。”这士子摇头晃脑的普及一番林逋的其人其乐,又赞道:“此阁造型优美,独具特色,把梅花山点缀得愈发丰姿多彩,真是匠心独具。”
王棣几人相视而笑,默默走开。
原来这“暗香阁”正是王安石的手笔,罢相寓居金陵的数年,他来此赏梅数十回,时有游赏疲累却苦无休憩去处之感,遂匿名建有此阁。世人只道是江宁府的“政绩工程”,却不知是介甫先生的善举。
这“暗香阁”其实是栋二层茶亭,上到二楼可凭窗欣赏梅花山的醉人景色。楼下还有咏梅斋、疏影堂和知春亭,亭、阁之间有曲折、跌落的回廊相接。廊道尽在梅花簇拥掩映当中,若隐若现。
王棣几人被人直接引上了二楼,坐了位置最佳的临窗雅座——王安石建“暗香阁”的初衷是方便游人歇息,但每遇赏梅时节,梅花山游人如织,这处楼阁难堪其负。后来便立下规矩,将阁楼改为茶楼,进楼消费不高,但限额进入。只不过王棣等人自然不在限额行列。
一眼望去,但见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繁花满山,一片香海。
白梅、绿梅、朱砂、宫粉、黄梅等诸多颜色的花朵竞相绽放,斑斓绚丽,目不暇接。
游人渐渐多了起来,在花树间驻足逗留,更有那儿童奔跑穿行其间,恣意欢笑。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王楠凭栏吟诵,但觉心旷神怡之极。
他比王棣大两岁,同辈中排行老二,是王棣的同胞兄弟。
十八岁已是谈婚论嫁的年龄,王楠较同年人更为老成。自幼随着祖父在汴京生活,成长环境使然,经历的自然多些。到了金陵,平素勤于学业,可没多少闲暇出来游玩。
十五岁的王桐性情跳脱些,虽然没少来这梅花山,仍是兴致盎然,说道:“此处的梅树怕是有近万株了,咱们家便种植了数百株,其中不乏猩猩红、骨里红、照水、宫粉、跳枝、千叶红、长枝、胭脂、玉碟、送春等珍贵品种……嗯,那两株玉碟便是我十一岁那年种下的,今年开的极好……”
他说着说着声音便弱了下去,王棣和王楠以及王未、王末二位堂姊妹都晓得王桐是想起了驾鹤西游的祖父,也是心下戚戚。王安石一生严于律己,对属下及子女都要求甚严,待孙辈却极是和善,大概是因隔代亲之故吧。
便在这时,楼下却热闹了起来,像是有什么大人物进了“暗香阁”。
众人纷纷转过来向楼下张望,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两个女郎正走了进来。
其中一个襦裙丫髻,作侍女装束,约莫十二、三岁。
另一个女郎十五、六岁,着了一身深兰色织锦的长裙,裙裾上绣着洁白的点点梅花,用一条白色织锦腰带将那不堪一握的纤纤楚腰束住;乌黑的秀发绾成如意髻,头上斜簪一朵新摘的白梅,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玲珑簪,缀下细细的银丝串珠流苏叮叮脆响。
伊颈间挂着一水晶项链,愈发称得锁骨清冽,腕上白玉镯衬出如雪肌肤,脚上一双鎏金鞋用宝石装饰着,美目流转,恍若黑暗中丢失了呼吸的苍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飘渺虚无而绚烂。
“聂姑娘,请上楼。楼上赏梅视野开阔,一览无余。某年前便预订了雅间,只等姑娘今日过来。”围着的人群中,一蓝裳青年很是醒目。
这人廿岁上下,一副标准的公子哥装束;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甚是风流倜傥。美中不足的是,双唇较薄,略显不谐。
“有劳李公子了……”那女郎淡淡说了声,眉眼之间流露出的神情却令人感觉非常真挚。
李公子便似感受到了聂姑娘的感激之心,欢喜的直挑眉头,环顾四下,仿似在宣告所有权。
旁人却不理会他的“眉目传情”,纵然心中不爽,也绝不肯在聂姑娘跟前堕了斗志。
楼上王棣等人面面相觑,皆想:这位女郎是何方神圣?让这么些个拥趸前呼后拥的,也太……拉风了吧。
恰好有侍婢送茶水糕点进来,王末便指着正要上楼的女郎问道:“那娘子……还有那位公子是何人?”
“聂胜琼呀……”侍婢脱口而出:“城里‘寒烟阁’的头牌。李公子是李通判家的二郎,叫李之问。”
“寒烟阁”?王棣几人心下明了:当是风月场所,名字取自祖父《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青楼头牌呀?就是当红名ji了。看这聂胜琼也就二八年华,却已有偌大名头,前途……好吧,入了此籍的也不太可能会有啥好前途。
李通判?江宁府的二把手。至于李二郎李之问,是江宁有名的才子,才是真正的前景可期。
才子佳人的戏码,向来被人津津乐道,王棣几个饶有兴致的欣赏着。喜欢大宋河山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大宋河山六六闪读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到六六闪读(www.663d.com)
看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