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年年岁岁


               < ?v=2022"/>     火堆上的羊肉滋滋冒油,铁锅里炖的鸡鸭,咕嘟咕嘟的散发着香味。     人,一辈子为的还不是散碎银两,口腹之欲,人前显贵,阖家安康。     夜色中的苏庄欢声笑语,孩童在嬉戏玩闹,火堆三丈一堆,桌子摆在苏庄的校场上,呼呼的火苗,让寒冷的空气都温暖了起来。     “敬天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敬帝君,文治圣明,武功鼎盛!”     ……     酒足饭饱,众人回家陪着家人守岁。     总结苏庄的第一个除夕夜,吃肉吃撑,喝酒喝饱。     凌晨,苏策打了一个小盹就被王兰叫醒。     今天是苏策的大日子,大乾律公侯授爵,上亲授,伯子男,大朝会,殿前上见之。     苏策迷迷糊糊的被王兰喊起来,洁身净面,像一个木头人一样摆弄。     苏家小门小户的,没有下人,庄户今年才来,心里记着主家的好,没事的时候会到苏府帮闲,亲卫们虽然和苏策有过命的交情,之前和苏策没有什么身份约束。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yeguoyuedu.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但李常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苏策对他们再好,再平和,主家的地位都不是因这些就可以无视的。     头戴两梁进贤冠,身穿绯色六旒絺冕,衣裳绣有三章纹,腰上戴着带扣板扣结,带上装有带犀銙,脚上踩着一双黑色的马靴。取来银鱼袋挂在腰间。     迈步出门,到了苏府的正堂前。     李常双手捧着一把没有开封的仪刀,再看看院中的亲卫,苏策有些诧异,李常点点头,王兰去了正堂。     “你等与我,不必如此!”苏策看着屋外,皮甲上身,刀枪弓箭齐备的亲卫肃立在院中。     “祝将军军功鼎盛!”     众亲卫齐声大喊,这即是对苏策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从今往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喊声让黑子兴奋的踢着前蹄,苏策回头看着正堂端坐的双亲,看着自己的双亲和妻子,点了点头。     “儿,去了!”     苏策走到黑子旁边,亲卫林全牵着黑子。炙热的眼神,让苏策明白,从自己迈出这道家门,苏家就不在是小门小户,而是真正的勋贵了。     勋贵,以功勋成贵,每一个勋贵都像是一辆奔驰不休的战车,勇往直前。     翻身上马,苏策带着李常,林全还有其他两名亲卫在夜色中前往长安。     除夕夜,金吾不禁。     路上,苏策远远就看到了长安城城上的排排红灯笼。     到了街面上,人们都穿着新衣,大朝会,有文武百官,王公勋贵,文人雅客,乡老孝子。     朝廷上下举办大朝会,所有的文武百官这会,都在往皇宫的正殿聚集,苏策谁也不认识,就找个角落晒着太阳,倒也自在。     一同前来叩见皇帝还有从各地前来汇报工作的朝集使,以及各国前来的使者。     大朝会上,苏策第一次见到了大乾的帝君,上位者的气质,不怒自威,一言一行,都值得人揣摩,苏策跟着其他授爵的人,停留了不到半盏茶就被宫里的公公带到了一旁观礼。     各地来的朝集使趁着今天要向皇帝进贡,旁人叩拜,苏策也跟着一起叩拜。     叩拜并不是跪拜,拱手行礼,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     双手举胸前,立而不俯,作揖行礼,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手不过鼻,向人行礼。     三礼九叩,也叫三拜九叩,重复一礼三叩礼,加在一起为三礼九叩。     每次重复前,都会有乐官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行礼。     礼毕,作揖而退。     在大乾最大的礼也就是三拜九叩,至于跪礼在大乾,只有犯错才会行这种礼。     总的来说,这一天的大朝会更像是一种纯粹的礼仪活动,也没有办理什么实质性的行政事务。     在这个大喜的日子,官员们上朝时的熙熙攘攘、热热闹闹,朝堂上也是一番钟鼓琴瑟和鸣的喜气洋洋的繁荣景象。     苏策心里跟着走了一趟下来,直呼长见识,不过有一点很难受,就是吃东西不痛快。     上面皇帝说一句,底下跟着喝一杯,坐在宴席的众人,都像极了提线木偶,这种气氛让苏策很不自在。     苏策年纪小,周围的人也不认识,还以为苏策是刚刚袭爵的,所以说话就没有什么顾及。     坐在最后几排的苏策看不到宴席的舞乐,心底有些可惜。     宴席结束,皇帝离开,众人也都离开准备回家。     大朝会每年做的事情都一模一样,所以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但是又不能不参加,就像那句话所说,城内城外互相羡慕。     出了皇宫,苏策看到李常四人牵着马,肃立在街角,苏策进皇宫了一天,他们在外等了一天。     比起把府邸安在长安城的其他勋贵们坐着马车回家,苏策还得骑马。     不过李常四人全副军备的样子还是被不少人看到了眼里。     “这是哪个武爵?”     “不清楚!应当是今年新授的吧,李兄,不如去状元楼一聚,听说那百果酿好喝,咱也想尝尝。”     “叫上刘兄一起,大家入朝为官,确实好久都没有聚过。”     “今日没有见过太子露面。”     “今日不谈公事。”     ……     太子没有露面,无形中让这一次热闹的大朝会蒙上了一层阴霾。     太子一日不出东宫,百官一日不得心安。     太子妃被贬奉仪,刚刚三岁的皇孙地位不保,皇家之事不是家事,而是关乎大乾正统的国事。     年前就有很多大臣为太子之事奔走,但是皇帝迟迟没有定论,还把二皇子派去定北都督府,大乾的都督都是皇子遥领,但是实封的可就二皇子一位。     不过嫡长子继承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草原上二皇子做的再好,朝中重臣也不会支持二皇子上位东宫。     朝局因夺嫡而乱,年前尚书省将一百多交好二皇子的官员调出长安城,旗帜鲜明的表明了支持太子的态度。     现在已经不是太子的事情了,而是变成了皇权与相权之争,至于谁退一步,到现在还没有定论。(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