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私人博物馆


               < ?v=2022"/>     大家都是聪明人,米歇尔更是一个大聪明,随着这几年港岛时局的稳定,还有苏宁事业上的如日中天,米歇尔早就后悔当初的撤股离开了。     正愁如何能和苏宁再次拉上关系,恰好苏宁做了中间人向自己求购粮食,虽然苏宁没有说明原因,米歇尔依旧猜出了一个大概。     “苏珊,刚才苏胖子给我打电话了!”     “真的吗?那一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吧?”     “对!求购粮食!     只可惜他只是一个中间人而已!”     “苏宁怎么又想起做粮食生意了!     噢!难道是......”     “对!就是你猜的这样!”     “米歇尔,真要是这样!     你的价格方面一定要优惠啊!”     “放心!不说其他的,就看在苏宁的面子上,我也不会要价太高的!”     “是啊!自从咱们离开了港岛,感觉和苏宁的关系再也没有以前亲密了!     确实应该找时机缓和一下!”     米歇尔确实没让苏宁失望,其实一挂电话,他就已经安排起运港岛周边的粮食了。     等到和陆秉见了面,双方谈价格的时候,米歇尔已经带来了五十万吨粮食来到了港岛。     陆秉看到米歇尔如此快捷高速也是震惊不已,“米歇尔先生,你们的速度这么快?”     “哈哈,当初我一接到苏宁的电话,我就安排自己的员工把港岛附近的粮食运过来了!     像越南,缅甸,菲律宾这些国家都有一些我们公司的粮库的。”     “原来是这样!     难怪你和苏先生的生意做的这么大!”     “呵呵,苏宁和粮食生意没有任何关系的,他最多是一个中间人而已!”     ......     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普通文物创外汇的事情,是以一七九五年和一九一一年为时间节点的古董,一些价值不高的古玩被出口到国外,换取国家更需要的外汇。     不光应运而生了大量的港澳的文物商人,内地也有许多文物商店,虽然都是细水长流的出口,依旧让做文物生意的商人惊喜不已。     可是最近他们这些文物商人却是惊讶的发现,市场上再也买不到文物了,就连内地的文物商店,也是只进不出。     “经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怎么突然就只进不出了?”     “王老板,你问我我问谁去?     反正上级领导就是这样吩咐的!     我们下面的人照做就是!”     “啊?难道不再允许买卖古董了!”     文物商店的经理听到来自港澳的文物贩子的感慨,突然有些眼神躲闪的样子,这一幕恰好被王老板看到了。     “经理,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内幕?     你就告诉兄弟我吧!     我也是给上面老板打工的。     收购文物失败,我总是要给老板一个交代吧!”     “这......”文物商店的经理这时露出了纠结的表情。     王老板一看有戏,就继续哀求说道,“经理,咱们多少也算是老相识了!     我也就是打听一个消息而已,又不是什么国家机密。     你就帮帮兄弟吧!”     “机密倒算不上!     告诉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好像就是被一个富商全部包圆了!”     “什么?富商?包圆?     还能有这种操作!”     “谁知道呢!     上级命令,所有可以出售的古玩,一律打包装箱,然后被上级单位统一运走。”     “这......这也太疯狂了!     广东一地的古董这么多,这要花多少钱啊?”     “什么啊?     是全国各地所有的地方全部不允许出售了!     王老板,你还是尽快回去吧!     就算你跑到京城,也买不到一个古玩的!”     “啊?这到底是谁?     也太不可思议了!”     “嘁!这算什么?     更劲爆的是,从全国征召来了许多古玩专家。     专门对这些可以出售的古玩进行辨别真伪,估价和登记造册!     可比你们这些文物贩子排面大多了!”     “这......”     港澳来的文物贩子王老板,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文物商店的,脑海里一直想象着全国各地的可出售文物汇聚一起,那可是多么震撼的场景。     这次北上收购文物算是彻底失败了,现在也知道了具体原因,对自己的老板也算是有了交代。     王老板就来到码头想要坐船回到港澳,可是在码头却看到了更加震撼的场景,犹如洪荒巨兽一般的十万吨货轮,三三两两的停靠在码头,码头上的工人露出黝黑结实的皮肤,欣喜的缷着一包包的东西。     王老板向远处看去,发现有更多的“洪荒巨兽”,沿着海岸线向着北方航行而去。     王老板疑惑的看向一旁的工作人员,“同志,这装卸的都是什么东西!”     “粮食!”声音里透出无尽的安全感和幸福。     “这......”王老板和排队上客船的行人,都是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经常往来内地和港澳,他们当然知道粮食代表着什么,所以就没有再多问,心里已经有了大概得猜测。     上了客船之后,王老板再次看了看码头上卸粮的货轮,看到了货轮挂着的旗帜,这才发现竟然是港岛的海运公司“苏氏爱德”。     ......     想要盖一个博物馆,就要提前选一个优质的地块,现在自己的苏氏地产手里就有好几块中环的优质地块,所以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只是还没等到苏氏地产拿出建设规划,内地的古董和古董专家就已经陆续来到了港岛。     本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庆幸的是苏宁当初在建造三十八层的苏氏总部大楼的时候,为了以后收藏黄金,特意建了一个超规格的金库。     将所有的古董都放入苏氏总部大楼的地下金库,只需要等着博物馆建造好了,再把新些古玩展览出去就行。     自己账户上的财富逐渐变少,都换成了珍贵的古玩,苏宁反而更加开心了,因为终于给自己的苏氏集团降下了温度。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公司发展迟滞很危险,同时发展太快也会面临崩溃的危险。     随着时间的流逝,苏氏集团慢慢成为“洪荒巨兽”,苏宁必须做到真正的掌控,而不是被下面的人架空。     苏宁的动作这么大,很难逃过有心人的观察,汇丰银行就是最先察觉到异常的,毕竟苏氏集团的账户就设在汇丰。     然后港岛的英资洋行也就知道了苏宁的大动作,一开始他们以为苏宁又要对他们旗下的资产有行动。     等到他们知道了苏宁的真正操作,却是在背后嘲笑起来,发现是虚惊一场之后,猜测苏宁账户上没有太多资金了,他们逐渐放松下来,然后趁着股价大涨,慢慢的开始套现,继续投入到其他的投资。     一直盯着英资洋行的苏宁,看到他们依旧死性不改的耍小动作,就暗中收购股份,很快自己的手里就有了一千万股的九龙仓的股票,和记洋行也有不到一千万股,就连会德丰的股份也持有八百万股。     直到这时英资洋行们才察觉到异常,这就像刚脱裤子还没来得及行动,就被苏宁在背后打了一闷棍一样的憋屈难受。     英资洋行何曾吃过这么大的亏,都想要报复苏宁和苏氏集团,只是他们现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上去还是一个高贵的“贵族”,其实剩下的都是花架子,这也是大企业的通病,他们靠玩魔术的手段经营。     十个盒子里只有七个有资金就很不错了,他们暗中掏空三个盒子里的资金,到处变换着欺骗股民。     这样一来他们就特别虚弱,很容易在股市上受到狙击,七八十年代的包玉刚和李嘉诚就是这样得利的。     英资洋行被苏宁狙击的欲生欲死,无奈之下只能求到了港督柏立基面前,终于吐口可以考虑答应苏氏集团的收购了。     ......     对于粮食生意,苏宁早就垂涎已久,只是太过于敏感,苏宁就一直有些犹豫不决。     大家普遍认为,石油和黄金才是国际上的硬通货,其实粮食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虽然粮食很重要,偏偏它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存在,毕竟投入大产出少的特性,总是被商人忽略。     市场决定一切,就导致商人的眼光总是盯在回报大的产业,他们更喜欢追逐股市,轻松的就能收割“韭菜”。     “苏宁,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做粮食生意?     咱们一起努力做世界粮商巨头!”     “呵呵,好啊!     你有没有什么具体计划?”     “我在北美和南美一些粮食主产区有很多关系,能够拿到很多低价的粮食!”     “哦?那你应该把他们拉进来一起做生意!”     “是的!我也是这样考虑的!     不过,你一向不喜欢和别人合伙做生意,所以我就提前问问你的意见。”     “嗯!粮食和其他的生意是不一样的,一般人可玩不转!     所以多拉一些合伙人是必须的!     还有就是我投资粮食生意,投资不会太大,股份也不需要太多,两成股份就行!”     “这......苏宁,你怎么如此保守?”     “米歇尔,真不是我保守!     是粮食生意太重要,我一个人玩不转,要不然我早就自己做了!     所以我只能做一个普通的股东,平时也不过问具体经营。”     “呃?行吧!     我还以为你能像其他生意那样,当一个控股人呢!”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是垂涎什么,就一定要占为己有,那样是很危险的。     粮食生意太敏感,决定了一个国家命运的生意,苏宁再眼馋也不会轻易涉足的。     现在主要是看在米歇尔这段时间,帮了自己大忙的缘故,只是做个不管事的股东就行。     ......     中环的私人博物馆,苏宁准备地下建造三层的地下空间,地面十六层高。     主要原因就是香港寸土寸金,在中环找一个特别大的地块不容易,既然横向面积不能太大,那就只能向上方空间扩展了。     等到设计图纸出来之后,建筑公司开始动工的时候,港岛居民都知道了苏宁要在中环建造一个私人博物馆的事情。     知道消息的人无不惊叹苏宁的财力雄厚,然后想到以后就有一个好去处,感到非常的惊喜,然后对博物馆纷纷期待起来。     “老板,日本产经省的小泉带着一个日本人,前来拜访老板!”     “哦?那把他们带进来吧!”     很快秘书就把日本产经省的小泉和另一个日本人带了进来,“苏先生,给你添麻烦了!”     “小泉君,你实在是太客气了!     这位先生是?”     “苏先生,这位是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馆长大岛三郎先生。”     “哦?大岛君,你好!”     “苏先生,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呵呵,好说!     小泉君,你们今天过来是?”     “苏先生,事情是这样的!     大岛君在日本听说苏先生有意建造一个私人博物馆。     不知是不是真有此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