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师范学堂


                    朱先生给白贵介绍的正是关中书院,在光绪二十九年时,秦省巡抚方允改名其为秦省第一师范学堂,就位于省城南门内东侧书院门街西口。     关中书院是万历二十年,冯从吾创建的。     是明清两代的著名学院。     刚走到书院门街的时候,白贵就看到了一行行白色的木构牌坊,悬在头顶,上书进士两个大字,在旁边还嵌着鲤鱼化龙等的吉祥图案,显然是进士牌坊无疑。     路两旁的建筑,两层楼阁,都是古香古色的。     沿途上还能看到穿着长袍的学生,抱着一叠书册,在街角处还有放置的立体相片,一瞧,原来是照相馆,透过玻璃门,能看到一个木架上放着老式照相机,用黑布蒙着……     “请问师范学堂在哪?”     白贵拦住一名正在行走的三十多岁中年男子,向他询问道。     书院街很大,他也只是估摸知道大体位置,虽能跟循一些学生一同去,但谁知这些学生是不是师范学堂的,多问几个人也是好的。     一连问了几人,他就收拾了心情,对着最后一人拜揖之后,就朝着所指的路径走去。     问路,这种事情必须多问几人。     不然遇见一个心肠坏的,白白走了冤枉路。     等过了半响,就见到与别处建筑迥异的墙垣,石板铺地,白墙黛瓦,走到正门前,抬头一望,正是在门楼上竖起来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第一师范学堂”四个大字。     两扇刷着桐油的大门大开,露出照壁。     穿过抄手走廊,就能看到挂着“允执堂”的正堂匾额,这是取自尚书的“允厥执中”四个大字,也是紫禁城中和殿悬挂的匾额,不过关中正好合这个中字,所以挂在这里,并不违制。     在堂前还有半亩的方塘,池清水碧。     讲堂左右各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东西建有生徒宿舍号房六楹。在讲堂后面还有高耸的假山一座,三峰耸立。     刚一入师范学堂大门,还未等待白贵细观此处风景的时候,就被斋夫引进了讲堂一旁的耳房,里面坐着几名年岁大的教习。     &#24378&#29306&#32&#122&#104&#117&#105&#121&#111&#46&#99&#111&#109&#32&#35835&#29306&#12290“学堂每年皆是有固定招生学生的时间,你受梦周兄的引荐,可以报名,但也需要进行考核,我知道你的四书是熟悉的,就考你几道四书题,还有时文题。”     “不考你西学题目。”     教习带着眼镜,很斯文的样子,慢悠悠的说道。     这个站在他面前的少年,他通过信件也已经知道身份了,是滋水县的案首,滋水县虽然文教与省城有着差别,但案首不算弱了,在学堂中,在经学上他也能胜过至少七成以上的人。     但还是需要考校一番,免得惹人非议。     听到不考西学题目,白贵松了一口气,在朱先生给他写引荐信件的时候,也让他这段时间学习一些最基本的西学,比如格致(物理、化学)、语言、外国风俗、农林等知识。     同时他也隐隐知道,为何朱先生不引荐周元三人来这里了,而是将他们介绍到了咸柠县的县学。咸柠县的县学也有教授西文的,毕竟是省城的附郭县。     因为他一个滋水县的案首,在师范学堂都有些被刁难的意味,这还是免了西学题目。在滋水县中榜的周元三人,更是难以作为插班生踏入这里的门槛。     不过若是聘请教授西学的先生,进行学习基础西学知识,考进师范学堂也能容易些……     只靠八股文章是难进入师范学堂的。     当然,有功名的人另外算。     这候 z.com 章汜。“但你进入时务斋之后,也是要进入日文速成班的,到时候一些西学也是要知道的。”     教习又说道。     “是!”     白贵恭敬行礼,接着教习随手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了两道四书题,让他当即破题,并且以一个时辰为限,写完八股。     他背过《小题文府》、《大题三万选》这些科举应试书,这两道四书题,不过一会就想好了破题,又有百伶百俐的天赋加成,写下来的文章已经达到他参加县试的顶峰。     这就是先天的天赋。     不需要咬文嚼字,只要功力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写出来。     不再是苦吟派的贾岛了。     而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这种天才。当然,和李白的差距还有些大,只是时时刻刻保持在自己的巅峰水准之上。     一个时辰后。     “不错!八股文写的不错!”     教习赞赏的看着白贵,虽然现在八股落寞,可是能写好八股文章的,也都是天才,现在眼前的人还是少年,虽未曾接触过西学,但学起来的速度,也是比一般的普通人要快得多,这点差距,假以时日补上来不难。     似乎见到白贵有些可塑,他斟酌了一番说道:“日文速成班是基本确定要留学东瀛的学生,你是特例进入这个班的,不过只要你成绩优异,学院也会给你这个机会。”     他盯着白贵看。     “是,先生!多谢先生!”     白贵点了点头,感谢的看了一眼教习。     这可是他不知道的内幕消息,虽然今后在师范学堂上学的时候也能打听到,但无头无脑的,也需要耗费一定的功夫和时间。     至于留日与否……     他还没想好。     这时候出国一趟,再回来,只要名气稍有的人,就会立刻聘请为当地学堂的教习,如入衙署为官,升职加薪跟坐了火箭一样快。     某位博士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回国之后,还能被聘请为最高学府的教授。     这,就是留洋的魅力。     “将你的姓名,籍贯,年庚,几岁发蒙,几岁读经学,在蒙学时读过什么书,有没有看过什么实学的书都写下来,还有另缴纳三枚银元,作为订购《万国公报》、《时务报》、《京报》等各报纸的费用……”     教习离开后,斋夫笑眯眯的朝着白贵伸手要钱。     “三枚银元?”     制大 z.com 制枭。白贵忍不住咂舌,这订购报纸的费用也太贵了吧,三枚银元已经可以买上一套四书五经了,区区报纸就能这么贵。     可他也只是稍加思索,也就明白了,这时候报纸和杂志还没有催生出大量印刷广告的行为,订购报纸和杂志是一种奢侈的行为,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大作家只需刊登一篇文章,就润笔费那么昂贵,毕竟大部分杂志和报纸的发行量,也不过一刊几万册。     ps:总感觉是单机码字,有没有追读的,扣个1啊。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