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节 泥靡归国


                    中军营房中,一场会议正在召开。     “本将曾在天子面前立下过军令状……”     “必致‘细柳营’,以报陛下!”     “明岁春三月,陛下或将亲临新丰观兵,届时……”张越轻声笑了笑,看着眼前的胡建等人,已不必多说了。     胡建听着,上前拜道:“末将必尽心竭力,辅佐军候!”     “末将等亦如是!”常远等人连忙跟着拜道。     但心中,却都是忐忑不安。     天下哪个不知太宗观兵细柳的故事?     如今,细柳营虽早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     却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与之相比的。     那可是一支横压一世的铁军!     其强盛之时,群雄俯首,无敌于世。     如今,保安曲要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来达到或者接近细柳营的程度?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忐忑的。     汉之细柳营,便是宋之岳家军、明之戚家军一般的地位。     谁叫当年太宗那一句评价,太过犀利了些?—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尔,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于是,在世人眼中,细柳营就成为了标杆。     甚至成为不可企及的铁军!     不过……     望着自信满满的张越,胡建等人,忽然也有了信心。     立军令状的人,都有自信,他们如何会怕?     再说,他们都已经看过甚至是背熟了《操典大纲》,对其上的内容,可以说滚瓜烂熟,闭着眼睛也能背出来。     而《操典大纲》,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神书!     不止是事无巨细,安排了军队的事务和规矩。     更详细罗列了训练的要点、标准和规范。     若是认真按照《操典大纲》的要求来做,还真有可能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内,将保安曲练成一支像细柳营般纪律森严,军纪严格,令行禁止的铁军。     张越看着众人的神色,轻声道:“今日,本将与诸公,要商议的便是这保安曲四屯,各自的训练倾向与规范……”     “甲屯、乙屯,以骑射为主,当以迅捷、灵敏、有力为要,更要操练马术……”     张越仔细的叮嘱了一番,自己回溯到的一些骑兵的零碎知识。     听到胡建等人耳中,却是暮鼓晨钟一般的要点。     看着张越的眼神,更加炽热起来。     “丙屯,以我之见,当是步兵屯……”张越轻声说着:“为甲乙两屯之掩护,平时或骑马,或乘战车跟随骑兵行动……”     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火器时代,或者后世的信息化战争。     所谓战争,从来都不是靠着单一兵种决胜的。     骑兵没有步兵的掩护和遮蔽,就跟装甲集群傻乎乎的冲锋一样是送菜。     克制骑兵的手段和办法,有太多太多了。     就像后世的坦克一般,装甲再厚、速度再快,又能挡几发RPG?     又能挡几颗路边boom?     没有步兵随同作战,坦克就是靶子。     骑兵也是一样。     步兵和各种远程投射武器的威胁,始终如附骨之疽,挥之不去。     况且,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     若要攻陷敌城,消灭敌国。     靠的,从来不是飞机大炮,骑兵长弓,而是拿着各种武器,冲锋上前,白刃厮杀的步兵。     要决胜,也要依靠步兵。     这一点张越很清楚。     至于步兵能不能跟上骑兵?     这一点,不需要怀疑!     在事实上,自汉匈开战以来,除了少数时候以外,步兵的行军速度,远远高于骑兵。     为了节省马力保护战马,很多骑兵,甚至是龟速行军。     这是马这种生物的生理特质决定的。     这种偶蹄类生物,需要大量的进食时间和反刍时间。     一天中,它们最少需要十个小时来完成这些基本工作。     不然……     张越回溯的知识里,有偶尔看到过的二战美军骑兵操典规范。     按照美军的规范,在训练有素、情况良好和日间道路三种都存在的情况下,骑兵部队行进速度为十公里每小时。     每天至多行进五十六公里。     且,若非必要,每周需要修整两天……     即使是在紧急情况下,每周也需要修整一天……     这还是二战的美军,有着工业化的后勤设施,充沛的补给。     西元前的话,骑兵的行军速度,每天能有三十公里吗?     张越对此是深表怀疑。     更不提,骑兵走三天就要休息一两天这种事情。     所以,在汉匈战争中,经常出现,汉军步兵都跟匈奴人交火了。     骑兵还在几百里外的地方磨磨蹭蹭。     也就只有霍去病,靠着因粮于敌,大胆突袭,以战养战,才能如同旋风一般,席卷世界,打出了冷兵器时代的闪电战效果。     但……     匈奴人吃了霍去病那么大的亏后,怎么可能再傻到,在腹地脆弱的草场,留下大量的战马,等着汉军来骑?     现在,匈奴人早就学乖了。     他们现在将战马、妇孺老弱,集中安置。     而且,就算能找到机会,复制霍去病的成功,也会因为幕北的道路和沙漠,而功亏一篑。     故而……     在行军速度上,步兵是远超骑兵的。     距离越远,时间越长,优势越大。     骑兵能超越步兵的,只是在战时的突袭和灵活的出击上。     所以,保安曲必须配属步兵,来作为骑兵的补充和后盾,并在骑兵获胜后,作为尖刀,夺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不过,步兵训练,这种事情就不需要张越插手了。     秦汉的诸夏步兵,已经发展到了当前时代技术的巅峰与极限。     战国数百年的战争,更是积累了无数经验和心得。     张越要做的,只是捋顺条例,加以规范和总结。     所以,微微的提了几句,张越就放下这个话题,将丙屯的事情交给胡建亲自去抓。     “至于那丁屯……”张越轻声道:“本将将亲自直领、直率……”     胡建等人听着,点头道:“遵将令……”     “只是……”胡建好奇的问道:“末将听说,仿佛丁屯的操典,都与其他三屯有所不同……”     “不知道军候,是何打算?”     “丁屯……”张越轻声笑道:“本将的打算,乃是将之作为保安曲和未来大军的救护屯培养的……”     “其将士士卒,不以杀戮为要,而专精于救死扶伤……”     “故而,本将要直领、直率!”     近现代军队,野战医院的成立,使得伤兵的救治率大大上升。     这不仅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更确保了军队的战斗力。     作为穿越者,张越自然知道,野战医院和野战救护水平,意味着什么?     不夸张的说,一个合格的野战医院,起到的作用,说不定比飞机大炮还要给力!     胡建听着,却是深深的看了一眼张越,然后拜道:“军候爱兵如子,末将钦佩……”     常远等人也都拜道:“军候高义!”     他们自然都知道,眼前这位侍中、军候的能耐。     数月前,长安的伤寒都被其慑服了。     更不提,他还是汉家有名的养生专家,岐黄大家!     便是天子,也多赖其所献的养生之法!     这样的人物,亲自直领和训练,一支精于医治、救助的救护队。     那该有多大效果?     对于军心士气,恐怕更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胡建等人互相看了看,每一个人都清楚,此事只要传将出去,丁屯就要成为最大的香饽饽。     会有无数人哭着喊着,也要挤进去。     哪怕是当一个卒子!     没办法……     人的名,树的影,概莫如是!     ……………………………………     近乎在同时。     长安城,宣室殿外。     乌孙正使泥靡,已经向汉天子拜辞完毕,正在走下台阶。     他已经必须踏上归途了。     没办法,他必须在春天冰雪消融前,回到乌孙。     不然,匈奴人肯定会找他的麻烦的。     “使者此归,毋当牢记天子谆谆教诲……”大鸿胪戴仁亲自送着泥靡,一边走一边道:“天子对贵国与贵使,可是期待良多啊!”     “不敢!”泥靡轻声答道:“贵国陛下,是我国之叔伯……”     现在泥靡已经差不多摸清楚了汉朝君臣的喜好。     反正,自从新丰归来后,他在拜谒汉天子时,以‘小国外侄,恭问中国皇帝叔伯’作为开头。     立刻就得到了那位汉天子的喜悦和赏赐。     那位陛下,甚至赐给了他黄金五百金,丝绸五百匹。     如今陛辞归国,更是送上了许多的礼物。     果不其然,身旁这位送别的汉朝大人物,听着他的话,也是眉飞色舞,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贵使真乃知礼也!”戴仁笑眯眯的道:“乌孙有贵使这样的君子,兴盛可期也!”     泥靡听着,更加谦卑起来,道:“小使此番有幸,能朝贵国天子,深感荣幸……可恨不能长久侍奉,沾染圣安……”     “贵使若是愿意,可以随时来汉……”戴仁立刻道:“天子与吾,随时欢迎……”     泥靡听着,连忙拱手答谢。     此番出使,对他的影响和触动,近乎是天翻地覆一般。     他抬起头,看着这巍峨的汉家宫阙与辉煌的长安城,微微吐了口气。     汉朝……     他永远不会忘记在此的见闻的。     “小使会尽快送来子弟来汉学习……”泥靡道:“还请贵官届时多多照顾……”     “好说……”戴仁笑着道:“吾主圣天子,早有旨意,贵国学生,当敬若贵宾……”     那可是一个一千金的存在啊!     行走的黄金啊!     谁不用心?     再说,此事现在已经被太子系,视为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了。     所以,未来来汉的乌孙学生们,只要不触犯汉律,完全可以在长安城里享受等同汉家士子的待遇。     泥靡听着,笑了一声。     回国后,他立刻就会找借口,带兵去康居!     康居人口多,足有数十万之众。     随便抢抢,都能满足需要了。     “对了……”泥靡忽然回头,对戴仁道:“请贵国替小使,向贵国侍中张子重道别……”     “使者放心……”戴仁笑着道。     泥靡听着点点头,他抬头,看向远方。     心中闪现起这些日子来的见闻,同时盘算起此番出使的得失。     “汉朝,我会再来的!”他在心中发誓。     下次他来的时候,就不再是以乌孙使者的身份了。     而是乌孙昆莫的身份!     此番汉朝之行,他收获极多。     仅仅是与汉朝达成的那些协议,就足够他回国后,声威大震。     无论是与汉榷市,还是得到汉朝准许可以派遣子弟来汉留学,都是他的政治资本。     但……     泥靡同样明白,危险无处不在。     这个庞大的强盛帝国,哪怕只是打个喷嚏,全世界都要震动。     匈奴人也不知道能拦这个帝国几时。     一旦匈奴战败,汉朝必将君临天下,统治一切!     所以,泥靡知道自己要生存,要保持自己的权势与富贵,就必须与汉保持亲密关系。     特别是现在,在还有匈奴威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让汉朝知道自己的乖巧和恭顺。     不然……     未来一旦匈奴战败,汉朝人涌入西域。     到时候万一汉朝人觉得,元贵靡那个家伙比自己更合适当乌孙昆莫,那该如何是好?     打是打不过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得过!     所以……     泥靡知道,从现在开始,他必须和元贵靡比赛了。     他必须付出比元贵靡更多的努力,表现的更加温顺。     至少,要让汉朝君臣知道,他是听话的、懂事的,不会惹麻烦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来汉,多接近和结交汉朝人。     这是引弓之民的天性。     见强而伏,遇弱则欺。     对于强者,引弓之民从来不啻五体投地,甚至为奴为婢,甘为鹰犬爪牙。     只要这个强者,肯赏它们点残羹剩饭,便是卖肝卖肾,也是肯跟着干的。     当然,若有朝一日,这个强者表现出弱势。     那反手撕咬一口,甚至弑主,也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作为大鸿胪,戴仁是四夷专家。     他自然清楚、明白的知道这些。     所以,他只是微笑着,静静的看着泥靡。     心里面无数个念头此起彼伏,对汉家的大鸿胪来说,策划战争、推动战争,和鼓动战争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贵使……”戴仁忽然道:“西域有国曰:龟兹,素来对汉不敬……”     泥靡听着,猛然抬头,他知道,这是投名状。     而龟兹是匈奴保护的国家。     当代龟兹王的王后,就是孪鞮氏的居次。     而且,龟兹国力在西域也算雄厚,比车师和楼兰还要强一些。     “贵官放心!”泥靡看着戴仁,道:“小使回国后,会好好‘劝劝’龟兹王的……”     直接攻打龟兹,肯定不行。     但杀几个龟兹商人,把他们的脑袋送来汉朝,却是可以的。     戴仁听着,呵呵的笑了起来:“那本官就敬候贵使佳音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