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节 变天(1)


                    “臣等谨奉诏!”群臣如蒙大赦般,赶忙俯首再拜。     天子听着,微微点头,然后就揭过此事。     万年之事,到这里也算有了个结尾了。     毕竟,这大朝议这么隆重的场合,揪着万年的事情不放,其实他也没办法下台。     所以,他看向殿中一侧,问道:“太常卿何在?”     “臣太常丘成恭闻圣命!”太常卿商丘成出列持芴拜道。     “今日大朝议,卿为总责,纠察礼仪,弹劾不轨!”天子轻声吩咐。     “臣谨奉诏!”商丘成立刻匍匐在拜。     然后,他就从怀中取出一份奏疏,念道:“启奏陛下,臣太常丘成,受命总责殿中礼仪,弹劾不轨,陛下降此大任,臣诚惶诚恐,顿首再拜,昧死以奏陛下:今日朝会,受命之臣,计三百二十五人,其中,宗室诸侯在京四十八位,已到四十七位,除宁安候德年老,陛下特赐不朝外,余者皆到,分别是……”     “而列侯功臣,在京五十九人,除随候云等三人,陛下诏免,可不上朝,余者五十六人皆至,分别是……”     “外戚恩泽勋臣,在京三十二人,皆至!其名如下……”     “九卿有司,两千石以上,百二十一人,皆至!其名如下……”     “郡国入京述职两千石,十八人,皆至!其名如下……”     “此外还有盐铁均输署,郡国受命铁官、盐官及均输官……”     “典属国属国都尉……”     “总计三百二十五人,伏请陛下御览!”     商丘成说完,群臣立刻恭身拜道:“臣等躬闻圣训!”     此刻,大汉帝国的统治集团,几乎云集在此。     官职最低的,盐铁均输署的盐官、铁官和均输官,也是秩六百石,掌握一州一郡商品供应大权。     天子微微拨开琉珠,扫视了全场一番。     在秦代的时候,秦始皇一统六国,于是,天下分为三十六郡。     至汉,高帝开天下,增二十六,是为六十二郡。     太宗和先帝,各增六郡。     这个国家,传到他手里时,天下为七十四郡国。     而今天呢?     天下郡国已经增至一百零二郡!     疆土,足足扩大了一倍还要多!     帝国南至日南,北至居延,西讫键为,东至朝鲜。     真可谓是‘四海之中,六合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除了北方的匈奴,归宿漠北,卡着帝国的西进之路外,整个世界,已经没有能阻挡大汉帝国前脚步伐的力量了。     可国家越大,力量就越分散。     西南、朝鲜,还算安稳。     这北边的羌人、匈奴人,南边的百越生番,都在搞事。     帝国顾此失彼,被消耗严重。     他也六十有三了。     真的是老了!     虽然不愿意服老,但也不得不承认,精力日益衰退。     虽然近来,讲究养生,身体大为好转,精神状态也比去年要好了。     但,总归比不上壮年之时。     轻轻叹了口气,天子摆手道:“传朕诏命,宣太子、皇长孙进,入殿听事!”     此话一出,全场震惊。     特别是那些郡国入京述职的官员,更是眼珠子都瞪了出来。     太子入殿旁听,这是当今天子册立太子之后就有的传统。     但这长孙入殿听事是什么鬼?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道,要变天了!     所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中国自古讲究名正言顺。     特别是国家,尤其是皇室,名正言顺真的很重要!     长孙入殿听事,几乎就等于告诉天下——其实,朕也并不一定真的要让太子即位。     这几乎是核弹一样的讯息!     很多人甚至恍恍惚惚,没有从中回神过来。     而九卿们,却都是一副‘这一天终于来了’的表情。     李禹一案后,每一个人都有这个心理准备了。     毕竟,汉家建太子的法理和依据都是源于‘豫建太子,所以安宗庙’。     故而,宗庙重于君!     祖宗神灵和社稷安定,比天子要重要得多!     对汉季大臣和士大夫们来说,忠君虽然是很重要的。     但还有比忠君更重要的事情——忠于社稷,忠于宗庙!     特别是公羊思潮兴盛后,这个理念就已经被渲染的举世皆知。     公羊学派的主张,是源于历史的种种悲剧。     为了避免楚灵王、秦武王以及齐灵公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遗祸天下。     故而,从董仲舒开始,就开始借太宗立先帝故事和高帝立惠帝故事,这一正一反两个典型来宣扬‘宗庙重于君’的理念。     而这无疑,踏出了很关键的一步。     化家为国,化家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     而且,这个主张,可比公羊学派的激进派,从吕不韦那里抄来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更容易被世人和统治者接受。     毕竟,汉家历代天子,皆是自诩‘以孝治天下’。     而最大的孝顺,当然是宗庙安宁,列祖列宗,有血食可享。     而当朝太子刘据,很不幸,因为李禹一案,被士大夫们怀疑了。     有很多人私底下议论说:“太子连身边的近臣,也不能掌握,翌日登临大宝,怕是非社稷之福啊!”     而朝堂却没有对此作出过任何反应。     天子,甚至都没有下诏嘉勉太子,以慰其心。     所以,九卿其实已经都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了。     只是,大家没有料到,这一天居然来的这么早!     太子和长孙一起上殿听事?     这不就是告诉全世界——当今天子有意册立太孙?     从皇长孙到皇太孙,看似只是一字之差,但实则地位有天壤之别。     前者,只是长孙而已,未来能不能即位,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后者,板上钉钉,确认可以即位。     哪怕太子未来登基,想要另立太子,也是做不到的。     原因很简单,此乃当今天子册立的。     能废的,也只有当今天子!     太子哪怕升格为天子,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甚至连想都不能想。     因为,只要想了,就是不孝!     不孝之君,乃是昏君。     昏君就是夏桀商纣周厉,对诸夏民族来说,假如在位天子被确认是又一个夏桀商纣周厉,那么……     参考一下尚书的先王之训,仔细想想诗经的王者之歌,再看看春秋之上记述的惨痛历史。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知道,应当吊民伐罪!     不然,未来春秋之上,自己的名字,就要被万世唾弃和鞭笞!(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