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节 骄傲的天子


                    阁楼下,二十位博士官,依然沉浸在幸福之中。     几乎每一个人都觉得,这是自己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以至于,连天子带着张越等人走下来,他们也无法发觉,直至一个宣礼官赞礼道:“圣驾莅临,诸官恭迎……”     他们才醒悟过来,连忙簇拥着上前,恭身问礼:“臣等恭问陛下圣安……”     “朕躬安……”天子笑呵呵的看着这些博士,天下鸿儒,眼皮子微微有些上抬,脸上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多少年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得到这些博士官们,如此发自内心的尊崇和恭敬!     这很好!     “尔等就该如此……”天子在心里想着:“也应该如此!”     可惜……     天子很清楚,这帮读书人,都是些理想主义分子。     或者说,脑子秀逗了的笨蛋!     自元光元年,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于是改革太常卿的博士官系统,立《尚书》《诗经》《春秋》《易经》《礼》《孝》六经博士。     将博士官的地位,从原来的顾问性质,转变为现在的教育官。     本以为,能够实现思想领域的大一统,不说如上古三王五帝一样,言出法随,口含天宪,起码也可以让天下人都尊奉他的命令,让士大夫们顺从他的心意。     哪成想,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董仲舒那老货带头搞事。     其他五经博士,也没有闲着。     从对外扩张的战和问题,一直到国内的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上。     这些渣渣,就没有几个跟他合作的。     相反,捣乱的多!     天子也是在很久以后才明白了过来。     他想要大一统,儒生们却想要按他们的意思来治理国家。     两者的矛盾,虽然说不上不可调和,但却也是充满矛盾。     有时候天子真是恨不得,干脆废黜博士系统得了!     只是,奈何儒家已经坐大。     贸然动手,得不偿失,才不得不做罢。     于是,就这么拖下来。     拖到今天,才终于有了转机。     靠着这些小留候整理出来的先王典籍,再加上即将出世的白纸。     他总算抢回了先手,重新掌握了主动。     更令这些原本心思各异,想法不同的博士们,终于在自己面前俯首称臣。     这感觉,可真是太爽了!     董越却是领着众博士官们,上前拜道:“先王之书,重现兰台,此文教之盛世,盖陛下之圣德也……”     “臣等诚惶诚恐,为天下贺之!”     现在,哪怕是过去最挑剔,最不喜欢现在的汉室制度的人也对天子和汉家充满了感恩。     尤其是董越等公羊学派的博士官们,几乎幸福的都要昏厥!     这些先贤和先王典籍的出现,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信号了!     此天之意也!     盖天之赏也!     原因很简单,兰台和石渠阁所藏的秦宫简牍,博士官们都曾经来看过,也都曾打过从中找点什么东西出来的算盘!     可是,在经过尝试后,每一个人都放弃了!     因为,这根本不是人力可以做成的事情!     数百万片凌乱无序的残简,分散在不同的角落里。     哪怕他们动用自己可以动用的全部力量,究其一生,恐怕也做不出什么成绩来。     但现在,却有人将其整理了出来。     而且,不是一份,或者单独的某一篇。     而是数十篇先王之书,且每一篇,都是那么的重要!     《郑武夫人规劝孺子》佐证了先王的君卿之大礼,证明了《尚书。洪范》所说的‘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更为之提供了完备而详细的程序。     更重要的是,证明了先王的‘亮阴制度’,向天下人证明‘垂拱而治圣天子’,不是谎言而是事实。     先王们,确实曾经垂拱而治。     虽然,这篇文章的出现,打了很多人的脸。     很多人都觉得无比羞愧,感觉脸上火辣辣的。     但这个脸,他们甘愿被打,而且打的服服帖帖,心甘情愿。     而《保训》的出现,令尚书接上了残缺的一章,从此变得更加完整。     《周公之琴舞》,让公羊学派得以窥见当初周公在宗庙之中,还政于成王时的场面!     《封许之命》能让人重建先王的册封大礼。     而这些加起来,就能让他们差不多有了重建天子之礼的基础。     天子之礼一建,则礼崩乐坏的世界,将重新走上修复的道路。     礼乐齐备,则圣王出焉!     而将如此多的先王之书和典册重现,且是在兰台的数百万片残简之中重现。     这根本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     必是天授!     正如董仲舒当年所言的一般:天之所以大奉而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此受命之符也!     现在,就是‘非人力所能致’,这些典册和经文的出现,在他们眼中,等于是一种另类的受命之符。     对今文学派的这些博士官来说。     既然受命之符已经出现,那么……只要没有出差错。     他们就会全心全意的服从和听从受命之君的命令与号召。     只要这些命令和号召,不是违背他们本心,并践踏他们底线的。     他们就会全力去协助。     知识分子嘛,都是这样。     他们会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哪怕再不合理,再不正常。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     连谶讳他们都能信,更不提这种确凿的事实!     天子听着他们的话,再看着这些博士官们的神色,内心之中,甚至自己也相信了。     天有大任降临,他将接受这个重任,带领天下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     而张越上次与他对奏时所说的话,更是浮现在他心中。     “孟子曰: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人主亦然……”     眼前,不就有明证吗?     关中夏季旱灾,本是危机,但因为应对得当,反而令他和他的国家,得到了无数人拥戴。     现在,更有了白纸之献与先王典册之出!     这样想着,天子的心情就变得激动了起来。     若,这个天命他接受了,哪怕不能在自己手上完成。     就像周之文王受命,武王功成一样。     也值得了!     因为那样,他将与三王五帝一样,死后升天,成为神明,久视天下!(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