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遇挫而归


                    骊山,在新丰南。     本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     它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选择将自己的死后王国建立于此。     据说,秦王朝鼎盛之时,仅仅是骊山之上,就有着宫闱无数,台谢以百计。     更有着数十万刑徒和民夫,终日劳作于骊山内外。     秦二世元年,面对烽烟四起的天下,秦少府卿章邯发骊山刑徒及奴产子七十万人,奏响了大秦帝国最后的乐章。     先败周文,再灭田臧,接着覆灭了陈胜的所谓大陈,最后攻取荥阳,灭齐、魏,进逼赵国,几乎横扫了天下英雄。     若非是在巨鹿城外,遇到了开挂的项羽,恐怕,秦末的农民起义,可能会被这骊山上的刑徒扑灭。     但在如今,骊山上,除了森林和野兽外,很少能再看到什么宫阙台谢了。     秦王朝的辉煌与灿烂,都已经被深埋地底,无人知晓。     偶尔,会有乡中猎人或者孩子,从骊山深处的山谷之中,找到一些破损的青铜器,甚至是生锈的兵器。     骑在马上,仰望着骊山山上的风景,张越眼角的余光,却瞥到了不远处的田野之中,似乎生长着一种他极为熟悉的庄稼——麦苗!     左右看了看,此时正值正午,四下无人,张越就悄咪咪的翻身下马,牵着马走到田边,飞快的拔出几株麦苗。     然后他想了想,便在麦苗的泥土下埋了十来个五铢钱,就算是买苗钱了。     揣着这几株麦苗,张越翻身上马,策马而行,来到一个寂静的树林之地。     躲进草丛中,闭着眼睛,进入空间,将这几株麦苗栽到与粟苗距离十来步的一块土壤之中。     舀了些空间水,喝了一大口。     然后他才回到现实。     整理了一下衣冠,张越便牵着马,继续前行。     远方的驰道尽头,一个位于骊山脚下的山庄,已然在望了。     那就是原主的老师,骊山隐士黄恢的住所。     所谓隐士嘛,首先你得让人知道你是隐士,然后才能变成隐士。     但又不适合广而告之,那怎么办呢。     在骊山下面建一个别居风格的山庄,就很不错。     当然了,张越的这个老师,其实还不够隐。     真正的隐士,那是直接在甘泉山、终南山下建山庄。     皇帝每年都得去甘泉山避暑,去终南山游猎。     这就确保,皇帝每年都能看到自己,并知道自己隐居于此。     说起来也是悲哀。     黄老学派,现在已经就剩下这最后的手段来吸引皇帝的注意力了。     在思想界、理论界,黄老学派节节败退,被儒生打的溃不成军。     所以,如今的黄老学者,基本上都是托庄子之说,或假方仙道之言,曲线救国。     想到这里,张越就摇了摇头。     曾几何时,黄老思想睥睨天下。     学派之中,人杰英雄,层出不穷。     但却不知道怎么的,就沦落到现在的模样。     张越清楚,再不努力和改变,黄老思想就将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道教。     想到这里,张越便握紧拳头,向前走去。     走到山庄门口,张越敲了敲门环,拜道:“学生张子重,敬问老师安好!”     嘎吱一声,门打开了。     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出现在张越眼前。     “见过师兄!”张越连忙作揖拜道,此人正是黄恢的长子,同时也是他的师兄黄冉。     “子重,听说你去了长杨宫?”黄冉却是不客气的问道。     “回师兄,是的……”张越答道。     “那么,汝与儒生起冲突是真的了?”黄冉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谁不知道,他这两年一直在谋求,成为太常卿察举名单中的贤良?不一定要做官,要的是贤良这个名头。     这两年来,为了这个目标,他吃了无数苦,做了无数努力。     但是……     却可能被眼前的这个师弟,一朝尽毁!     若那些儒生知道自己与此人的关系,别说什么贤良了,恐怕儒生们可能会对黄老学派,尤其是自己的这一系穷追猛打。     “回禀师兄……彼辈辱吾之学,吾不得不与之辩驳……以维护吾黄老之士的尊严!”张越平静的说道。     黄冉却被气的眉毛都竖了起来:“那你还与太仆之子,有过冲突,也是真的咯!”     当朝太仆,公孙敬声。     那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啊!     此人年轻的时候,便已经是长安城中最狂妄的人。     廷尉不能制,宗正不敢管。     到了现在,那就更了不得了!     坊间传闻,这位大汉太仆,甚至同时与好几个公主,有着说不清楚的奸情。     连皇帝的女儿都敢勾引,而且一勾引就好几个。     就问你们服不服?     而这位大汉太仆的脾气,自小就暴的很。     得罪了他的人,下场一定会很惨很惨!     “你走吧……”黄冉挥手道:“我父不敢有你这样的弟子,我黄家也不敢有你这样的门徒……”     “师兄……”张越看着这个师兄,其实在来时,他便已经知道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毕竟,自己算个什么呢?     原主的学业,谈不上多好,在黄恢的诸弟子之中,算不上什么优秀,最多是中人之姿。     而自己的身份地位,却又无足轻重。     对于黄老学派来时,几乎不可能为了自己,而选择去与儒家刚正面,也刚不过。     在理智上来说,放弃一个自己这样的小虾米,而向儒门示好,这是一个划得来的买卖。     但……     张越依然不得不来。     因为,他只能来此求助。     若黄恢都不肯帮他,哪怕只是声援一下都不肯。     那他就将彻底失去所有辗转挪腾的空间。     没有顾忌的儒生,很可能选择文斗搞不过就武斗,单挑不行就群殴。     总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对付自己。     是故,张越只能恳求道:“还望师兄让我见老师一面,当面陈说……”     “不必了!”黄冉重重的推开张越,同时将一张帛书丢给他:“此吾父所写,与汝断绝关系之契书,从此以后,你不复再为我黄氏门徒!”     说着,便重重的关上了大门。     张越望着那扇被关上的大门,抬头望望天,低头看看地。     他知道,现在,他只能靠自己了。     拍了拍身边的那匹棕马的马鬃,张越翻身上马,将那契书收在怀中,回头最后看了一次这骊山下的黄氏家门。     他心中没有恨意。     毕竟,其实人家与自己也没有什么太大交情,在情感和理智上来说,他们不可能冒着与儒家开战,得罪当朝丞相、太仆的风险,来撑一个小不点。     只是……     “若黄老学派,皆是这样的心胸和眼界,那便再无翻身之机了!”他在心里想着。     他来骊山,本已经准备好了无数说辞,当面陈说利害关系,希望黄恢能撑他,至少可以声援一二。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就可以配合黄老学派,打一场反击战。     炒作舆论,渲染成黄老之术与儒术的争论。     吸引天下目光,如此,未尝不能给黄老学派续命。     如今看来……     这个计划已经破产了,黄老学派,至少是原主的老师这一系,已经彻底无药可救。     “我得另外想办法了……”张越轻声说道,然后策马回程。     在出骊山的路口时,一辆马车从张越身旁驶过,然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古怪之事一般,那辆马车复又回头,车主从马车之中探出头来,打量着张越,满脸狐疑之色,似乎发现了什么天大的事情一般。     但他最终,没发一语,从张越面前掠过。     张越看着他,也感到很奇怪。     但既然人家没问,自己也没必要追上去问为什么了。     …………………………     “君上,方才那年轻人有何怪异之处?”     “人不怪,马怪!”     “嗯?”     “若吾没有看错的话,那匹马,当是天马苑所出,后来被当今赐给了驸马都尉之子……”     “驸马都尉?”听到这个名字,马车内外,都陷入了寂静。     旁人可以不知,但他们必须知道,驸马都尉金日磾。     当今的绝对心腹、爪牙,而且此人对当今的忠诚,那是经过了血的考验的!     为了表明忠心,他甚至亲手斩杀了自己的儿子!(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