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章 退位禅让


                    洛阳城里响起悲鸣的钟声。     丧钟长鸣。     洛阳行宫,李世民握着长孙皇后的手不肯放开,伤心欲绝。     二十余年的夫妻,就这样到了尽头。     四岁的李治,两岁的晋阳公主兕子,一岁不到的新城公主站在皇后的床前。     皇后脸上带着笑容,却已经永远的离开了。     承乾跪在皇后的床前,泪流满面。     他与李超和长孙无忌千里迢迢从汉京赶来,日夜兼程,刚到洛阳,只来的及见上最后一面,皇后就逝去了。     “陛下,请节哀!”李超安慰道。     李世民只是握着皇后的手,对李超的话恍若未闻。     承乾抓住李超的手,“老师,救救母后,救救母后。”     “殿下,皇后已经走了,节哀顺便。”     “不!”     帝王也有悲哀,也会伤心。     李超看着皇后周边的李世民和承乾、李治、兕子他们,心里也很堵。长孙皇后是他极为敬佩的一个女人,不仅是母仪天下的贤后,同时也是一个贤妻良母。可如今的贤后,却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崩逝了。     如果有特效药,李超一定会帮助皇后。     可惜皇后的病来的快,更加无治。连孙思藐都来了,一样无力回春。     李超拍了拍承乾的肩膀,“逝者已逝,让皇后早点安息吧。让宫人们为皇后料理后事,殿下若是心中郁结,可以来找我聊聊。”     “逝者已逝!”承乾念叨着这四个字,苦涩无比。     长孙无忌也怀着沉痛的心情劝说皇帝。     钟声还在一记又一记的敲响着。     长孙无忌抱着新城公主,李超抱着晋阳公主,承乾牵着晋王,李世民有些精神恍忽的移动着脚步。     宫人已经开始为皇后料理后事,李世民三步一回头。     ·······     汉京。     皇后的灵柩已经运回,她将葬在汉京附近的皇家山陵。     贞观十二年的冬天,是一个萧瑟的冬天。     刚结束了征辽之战,一举荡灭了高句丽,而年初的林邑也被灭了,再加上年底结束的征吐谷浑之战,大唐的贞观十二年功绩赫赫。     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后却崩逝了。     李世民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皇后的丧事之时,他不理朝政。     “陛下。”     宫中,一群宰辅入宫面圣。     李世民披散着头发,胡子也没有修剪,穿着的龙袍也是敞开的。     “诸位爱卿,坐。”李世民声音有些嘶哑。     二十七位宰辅,还有太师李超、太子李承乾。     自从皇帝回京,就不理政事,甚至连宰相都不见,连太子都见不到皇帝的人。今天皇帝却召集了帝国的所有宰辅齐聚。     “朕要退位!”     李世民一字一句说出了四个字,却震惊了所有人。     退位?     皇帝才三十六啊!     “赵王、房相,现在草诏,朕即日退位,由太子承乾继位,朕以后是太上皇。”     众臣们面面相觑。     主动退位为太上皇?     这让人不由的想到了北周,北周宣帝是北周的第四位皇帝,即位仅一年,就主动禅位给自己的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当了太上皇。而此时这个太上皇才二十岁,新皇帝更是才六岁。     宣帝把皇位传给六岁的太子,自己整天沉湎酒色,结果当了一年太上皇就死了。七岁的周静帝也只当了八年皇帝,最终禅位于杨坚。     当然,本朝也有太上皇。     但李渊是当年玄武门之后被迫传位给李世民,憋屈的当了几年太上皇之后,还是发起了复辟,最后惨死。     而现在,大唐如日中天,皇帝也是武功赫赫,这个时候却因为皇后的崩逝就要禅位?     “陛下,不可!”     皇帝不视事的这段时间,朝中基本上是以房玄龄为主在理事,现在皇帝要退位,房玄龄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长孙无忌、马周等一个又一个宰辅也纷纷劝谏。     如日中天的大唐,武功赫赫的皇帝,在这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要退位?     三十六岁啊,这个年纪,许多太子都还没当上皇帝呢。     李世民以宫变夺位,但也仅做了十二年皇帝而已。这十二年里,大唐扫灭了突厥、林邑、吐谷浑,大唐一年的财政收入达到八千多万贯。     大唐拥有八十万兵马。     大唐强盛无匹。     只做了十二年皇帝的李世民,却已经达到了秦皇汉武的功绩高度,将大唐带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贞观盛世已经来临。     皇帝的这个年纪,还能再当二三十年政。     三十年,三十年后的大唐会是什么样子?     必然是一个大大的盛世。     可皇帝居然要退位!     不,没有一个宰相肯同意。     李超也很意外。     “陛下,臣等知道陛下与皇后伉俪情深,然逝者已逝。陛下,你还有大唐,还有这万里江山与亿兆子民,天下需要陛下。”李超劝说。     李世民却只是道,“太子今年十八了,也是一个父亲。太子学习政务十二年,也几次监国,表现极佳。朕把大唐交给太子,朕很放心。而且太子也还有你们,朕相信你们会辅佐好太子。”     “陛下如果需要时间调整,臣等也会给陛下时间,但请不要直接摞挑子。这段时间,可以由太子暂时监国,直到陛下休养好了,重新视事临朝。”李超说道。     房玄龄等也支持李超的这个提议。     皇帝累了,可以休息,由太子暂时监国,但退位,这是万万不可的。皇帝退位,天下都将震动。     太子监国,大家还能接受。     “太子监国与朕退位有何区别?”李世民摇头,他的眼睛通红。     “陛下,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李超问。     李世民叹息,“朕如何睡的着,只要朕一闲上眼,就满脑子都是观音婢。”     “陛下,不如让御医为陛下开点安神的药物,陛下先把一切都放下,好好睡上一觉如何?”     李超踏出皇宫,对着深冬的太阳深深的吸了口气。     在一众宰辅的劝说之下,皇帝总算同意了由太子监国,而不再要立即退位禅让。     一众宰辅出宫,都长吁短叹。     谁也料不到,皇后的崩逝对于皇帝居然打击如此之大,竟然让皇帝意志消沉到不能理事,甚至要禅让退位这么严重。     “今天多亏文远劝谏,要不然事情就麻烦了。”房玄龄站在台阶上对着李超道。     “希望陛下过些天能振作起来吧。”     “文远为何要拒绝陛下的任命?”房玄龄问。     在殿中,李世民要让李超拜相。     可是李超拒绝了。     皇帝已经回京,虽然太子继续临国,但汉京留守朝廷已经算是正式完成使命。因此汉京留守和辅政大臣这两个头衔也成了过去式。     李超拒绝拜相,也就再次成了只拥有一个太师衔的闲人。     “这个时候,需要文远你。”房玄龄有些忧心忡忡的道。“太子殿下最信任的是你,陛下也信任你。”     “在京城呆了七年,我很想出去转转,回长安灞上老家看看,也去我的各处封地看看。再过几年,我的孩子也要前往封地就藩了。”     “房相,离京之前,封地增兵和减税提案,还靠房相多帮忙。”     两人并肩走着。     “文远对于吐谷浑怎么看,朝廷应当如何处置为好?”     去年太子发兵征讨吐谷浑,半年时间,朝廷在吐谷浑一路势如破竹,七万唐军,加上苏毗和西域牛进达的两军协助,打的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节节败退,一路逃到了吐蕃。     整个吐谷浑,皆被唐军攻占。     现在房玄龄问的就是朝廷如何对吐谷浑处置,慕容伏允在吐蕃派出了使臣,向朝廷请降。希望朝廷能够谅解。     “吐谷浑没有存在的必要,吐谷浑存在一天,那么就威胁着河西走廊一天,大唐的西域疆域也就不安全。我提议,朝廷将吐谷浑设为青海道,由朝廷直辖,设州置县。驻军移民,对于原吐谷浑人,不论是鲜卑人还是党项羌人、氐人,都要编户齐民,登记在册。”     “慕容伏允呢?”     “让吐蕃交出他们,如果吐蕃不交人,则朝廷可出兵讨伐吐蕃。”     “讨伐吐蕃?”     李超点头,“如今我大唐正在风口上,眼下正是一举把整个羌塘吐蕃收复的大好时机。朝廷若借此机会占据青海羌唐吐蕃,则不但河西和西域安全,大唐的的疆域版图也联通一片,更加安全。”     房玄龄微微点头。     “朝廷这几年用兵不断,每年军费也是居高不下,将士伤亡也不少。”     “军费开支朝廷能够承担,现在朝廷收入很高,至于将士伤亡,主动进攻总比被动防御要强。如果现在有机会不打出去,那将来蕃人入侵袭掠边州之时,我们要付出的伤亡可就更大。况且,军队越打越强,若马放南山,则很快就会变弱。”     “适当规模的战争,能够帮助锤炼军队,保持大唐军队的战斗力。”李超道。     “文远,我真的觉得你应当留在朝中,我老了,你应当来当这个中书令。宰相五年一任,一个职位最多任职两任十年,不也是当初你主张提出来的吗?我这个中书令,也十年了。”     李超笑笑,“房相任满十年中书令,可以改任侍中啊,朝廷反正是离不开你的。始于我,有无我都一样。”(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