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微微抬头, 问道:“三哥哥, 你要说什么?”
她直接的这么问,贾琰反而不知道怎么说了,正巧这时候天有些微雨, 贾琰就走到路边, 想挑一把油纸伞。
林黛玉跟在身后也走了过去。
玫红翠绿的伞面, 有湖水泛舟的, 有雪开梅花的,有簪花仕女的,有墨山烟雨的。
“要这个。”贾琰跟林黛玉同时指着一把。
“哎,姑娘跟公子好眼光。”老板娘笑呵呵地递给他们。
贾琰把伞面撑开,迷雾中霁青的竹林笼罩开来,而竹林下的姑娘, 双肩萧瑟,细雨润眸, 一身松石翠荷色长裙, 袅袅婀转,清素如九秋之兰。
林黛玉在伞内,贾琰在伞外, 两个人漫无目的地走,走过黛瓦粉墙, 走过长街曲巷, 走过青石小桥。
“山终有峰, 水终有源, 路终有头,落花尚且有归处,”林黛玉越走越慢,最终停在了月溪桥上,她用细白的骨指去抚摸桥上的雕石,冰冷的触感冻得她手指猛然缩回来,她便放在嘴边呵了口气,却又慢慢的将整个手掌放在雕石上,接着平静地道:“我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她的性格本身就细腻敏感,贾府这么长时间都没派人来接她,贾琰也没有对她有任何解释,必是出了什么变故。
贾琰见她如此通透,也松了口气,他转头看向远方,感慨道:“我们二月离京,四月到达梧州,如今已过中秋眼看到了九月,从春到秋,仿佛忽然而至。”
林黛玉点头,很自然地问:“那三哥哥跟府上写了几封信?”
“七封,梧州地动第十日我从驿站送去一封,后过一个月没有回音,我又重新写了一封给老太太,半个月后,我又从官驿用官报写了一封给二老爷,仍然无果,最后一封写在七月,我写给了京中一个旧人让他转送给琏二哥哥。”
“若说官路不通,不大可能,再不济我的任命朝廷在一个月前就已下达,府上的人总应该都知道了,不但没人来接你,连书信都不回,想必是出了什么变故,”他顿了顿,还是决定说完:“你跟二哥哥的事恐怕是有些波折。”
林黛玉将手里的伞收起来,又将脸上的绢纱解下,她轻轻吐了口气,微微抬头,闭起眼睛,遮住眼里的轻愁,或许还有泪水,就那么让细雨洒在她莹白如玉的面颊上,也不说话。
他看她一眼,她的反应比他想象的要平静,可是这种平静却比大哭更让人替她难受。
贾琰不是很喜欢这种氛围,看见桥下的乌篷船,便扯了她的袖子往桥下走。
林黛玉被他吓一跳,也顾不上难受了,甩开他的手道:“做什么?”因为他一向知礼,故而也没有觉得冒犯,只当他有什么事。
贾琰笑道:“这段时间忙,也没带你出来玩过,恐怕你以后也没什么机会再出来,我为你做不了别的,只能带你游一游故土。”
其实一开始贾母让他带林黛玉回苏州,他就有些犹豫,虽然《红楼梦》没有写完,虽然这个世界和红楼也有些不一样,但宝玉黛玉定亲定的这么顺利他老觉得不靠谱,只是这种事他实在不好插手,只能路上加倍小心,生怕出什么意外,谁知躲过了人祸,却碰上了天灾。
虽然他已经第一时间将婚书塞在怀里,可是现在看来,变故并不是出在婚书上,想想也是,如果一纸婚书能约束得了人心,世上哪还有那么多痴怨官司。
这几个月来,黛玉一直住在署衙后院,他又比较忙,称不上朝夕相伴,可多多少少比之前了解她一点。这个在后世很多人眼里与娇弱挂钩的姑娘,其实并不弱,也许是于情字上太过在乎,所以才显得弱。
可是在其它方面,她称得上坚韧,遇上大灾,她帮不上忙,可也不拖后腿,平时就安安静静呆在后院,不给人添一点麻烦,连刘夫人都说,这个姑娘懂事的让人心疼,用的上她的地方,比如贾琰拜托她整理一下从江南才子那收来的笔录,她二话不说,熬了两个夜晚细细的整理好,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都在后面详细说明了原因,包括有些错误的,她甚至还做了修改。
这么一个聪慧体贴的女孩,贾琰也不希望她情路不顺,只是感情这种事,冷暖自知,自然不能阻止,但眼睁睁的看着,他心里又过意不去。他不能为她做别的,带她散散心还是可以的吧。
贾琰去租了一条乌篷船,他的床头有一张他爷爷奶奶金婚时的照片,就是在苏州的这种乌篷船里照的,夕阳落日,水波潋滟,古镇桥下,头发花白的两位老人紧紧依偎着彼此,他当时看了就下定决心,想着如果有女朋友了,一定带她一起来,并且背上画板,不要照相,要自己亲手画一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心愿一直没有达成。
没想到,他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却是在这样的情景下,中间隔了几千年的时光长河,摸不到归处,走不到尽头,像一场独行的旅途。
“三哥哥?”
林黛玉不得不叫他,把她莫名其妙拉过来,两个人在岸边傻站着,很奇怪呀。
贾琰摸了摸鼻子,他难得有点想家了,咳嗽了一声,对黛玉道:“等一会儿再上船,我们先去酒楼买点酒菜。”
林黛玉本想阻止,但想到贾琰的那句她今后没有机会出来,不由的心下黯然,略点了一下头,就同意了。
于是两人就从酒楼点了菜,用食盒装回来,上船以后,站在船头的船娘问:“两位去哪里?”
贾琰笑道:“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吧。”
碧水雾天,微雨朦胧,小船缓缓行开,穿过一孔孔的石拱桥,两岸人家悬挂的高高的酒旗,岸上小姑娘叫卖菱藕的声音,都在逐渐远去,只剩下船娘清唱的苏州小调:
“月子弯弯照几州勒,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勒,几家飘散在他州······”
林黛玉托着腮,见贾琰递给她一杯松叶酒,略顿了顿就接了过来,笑道:“若真能尽醉两忘言,倒好了。”
“你不用强笑出来给我看,我看着也别扭”贾琰自己拎了一壶烈烧白,将身下的坐垫扔开,席地靠在船壁上,“你瞧瞧你的眼睛,昨晚上哭了多久?”
林黛玉自是伤心难耐,虽然早已心有准备,但是总抱有侥幸,若是府上没收到信呢?万一琏二哥哥有什么要紧事过不来呢,每夜辗转反侧,想起素日于与宝玉的情分 ,想起自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想起自己身体孱弱只怕是薄命之人,便忍不住的流泪,心底惶惶然无所依。
可是亲口听到贾琰寄了七封,府上却一点音信也无,她却意外的镇定了下来,大概是最让人玄心的就是举在头上的利剑,因为未知所以害怕,但这利剑一旦放下,心里却松了一口气,只觉得果真如此,就是伤心也能强压下了。
林黛玉轻轻抿了一口酒,这段时间贾琰照顾她良多,他们两人的关系不知不觉中也没有那么陌生了,听闻贾琰的话,她也没有觉得生气,只是转了话题说道:“三哥哥,梧州灾后,你跟刘大人一起去长街给百姓讲话,那天,刘夫人带着我也一起去了。”
“你说,势非无可转圜,毋轻弃也!既有重峦叠嶂,亦有柳暗花明。纵力有不逮而毕竟未果,尽力方无悔焉。”
“在梧州这段时间,我所听所见,都是我在大观园里想象不到的,我性子自来要强,爹爹自小就把我充男孩教养,我自觉地我懂得不比男子少,姐妹们作诗,我也愿倾其才,压上一头。可是出了这方天地,我才发现,我不如他人多矣。就像你说的那些话,目不识丁的百姓可以做到,我就做不到,但我,愿意去试一试。”
林黛玉又饮了一口酒,语气仍然带有江南女子的婉转,却也多了一丝坚定,她重复道:“纵力有不逮而毕竟未果,尽力方无悔焉。”
贾琰从来没有听她一口气说过这么多话,一时有些愣住,他稍微坐直了身体,仔细的看了看她。
名门闺秀的少女即使饮酒坐卧,一举一动,也是秀气雅致,她的双肩萧瑟如初,身形消瘦却更胜以往,她的双眼依然红肿,还能看出哭过的痕迹。
古代对女子甚为严苛,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与人定亲,婚期已近,却无人问无人接,前路还不知有什么变故,这么尴尬难言的境地,她却说我愿一试。
她如此孱弱,可却于情字上又如此勇敢。
“林妹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贾琰笑了笑,此刻,他是真心的希望这个才情性情皆佳的少女能收获自己的幸福了。
“我还要多谢你,这也是你教的。”林黛玉后知后觉的有点不好意思。
放在平时,她怎么也不会说这些,但是这几个月她一直跟贾琰在一起,两个人共患难,今天又是这样的情景,她急需找人诉说,而且她莫名觉得,他也不会笑话她。
贾琰喝了一大口酒,感慨道:“同样的话我跟二姐姐也说了许多,希望她也能如你这般。”
林黛玉默然不语。
“你既有此心,那你也别怕,”贾琰想了想,还是觉得要安慰她一下,“既然已经定亲了,就算是想悔婚也得等你回去,我这次升任的是京都府尹掌狱,若他们硬来,你拿了婚书给府尹递状子,我不好出面,但做做手脚足够了,我们府上的人,”贾琰笑了笑:“吓一吓,还是很容易说话的。”
“只是这样,你跟府上的关系就彻底僵了,成亲了二太太怕也会怠慢你,但日子是你跟二哥哥过的,只要他护着你,加上老太太,也不是什么大事。”
林黛玉压下心里隐藏着的害怕,还是点了点头,朝贾琰笑了笑,道:“我们走陆路吧,早点回去。”。
只是他们谁都没预料到,什么才是最坏的情况。
喜欢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请大家收藏: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