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幼朵被贺信这个「臭不要脸」、「哄骗小女孩」的玩意(天策府军爷军娘语)娶走后, 贾家也是喜事连连,一扫早前四大家族被抄家、降爵、流放等的阴霾。
首先的是李琏。
李琏可以说是不负军方一系列大佬的期望,成为广大士卒心中虎父无犬子的代表人物。在草原一役里第一个率先攻入龙城,攻打八国联军和反攻洋人领土时亦是战绩斐然, 斩获不少,彻底把自己的名头在军方打响,并坐稳军方年青第一人的宝座。
而皇上也有意提拔这位股肱之臣之子兼自家未来女婿。于是, 李琏一跃就成了正四品骁骑游击将军,可以说是少年得志,风光无限。
就在事业得意的时候,李琏的情场也同样的得意。在礼部与钦天监的共同操办下, 他终于把自己心心念念的长安公主娶到手, 让李敛和冯子芝一尝儿媳妇茶的滋味。
这儿媳妇茶可不是李琏硬是要长安公主倒给李敛和冯子芝两人喝的,而是善解人意的长安公主自发性的行为。
据《仪礼?士昏礼》载,在婚礼第二天早上, 拜见公婆时, 儿媳是要给公公婆婆敬茶、端饭的。
只是,作为皇家的金枝玉叶、堂堂嫡公主,只要长安公主不愿意, 任是李敛这个正经公公也不能强行要她敬儿媳妇茶,更不好说冯子芝这个「不正经」的「婆婆」了!
对于李敛、冯子芝、李琏三人之间的关系, 皇上自然告诉过皇后, 而皇后也自然细细地与女儿长安分说了。皇后虽然属意李琏这文武双全、家势雄厚、又有前途的年轻人, 只是对李琏混乱的家庭关系感到很是棘手。
嫁了给李琏, 李琏已经过继到李敛名下,那么正经公公就是李敛,而李敛跟冯子芝关系亲密,那么正经「婆婆」可是冯子芝?然而,李琏的生父生母犹在,那么对待荣恩伯贾赦和一品诰命夫人小张氏又要拿出什么章程呢?
待李敛、冯子芝太好,又免不了会落了贾赦和小张氏一头;待贾赦和小张氏好,又恐会伤了李敛、冯子芝的颜面!而且,冯子芝与李敛、李琏关系再好,但终究只是一个内侍,要长安公主这皇家主子屈膝服侍,成何体统!?但如果长安公主不愿意的话,不好说李敛这公公,就连李琏这夫婿都绝对会不高兴!
这混乱的关系让爱女心切的皇后一度想要放弃,只可惜女儿长安公主对李琏早已暗许芳心,皇上也曾露过口风,加上实在是满京城也找不出这样好的亲事,所以皇后只得多多传授爱女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本事和御夫之道。
索性李敛和冯子芝也不是小心眼的恶公婆,既然长安公主乖巧贴心地要敬茶,也不用行什么膝礼,只需要坐着递一杯茶就是了。其实只要长安公主不轻视冯子芝,那么他俩很容易说话的。而他们从来都没有隐瞒过贾赦和小张氏才是李琏亲生父母一事,长安公主想要两头孝顺也没有所谓。贾赦和小张氏夫妇就更看得开了,李琏这儿子虽然是自家亲生子,但老早就过继了给三弟一房,只要看着李琏夫妇日子过得好就是了。
这样算起来,皇后在长安公主出嫁前的担忧倒是迎刃而解了。
一时间,皆大欢喜。
其次的是贾珊。
大军回京不久后,贾珊和牛成德就正式拜堂成亲了。
贾珊和牛成德的婚事早就订好了,在开春之时就顺理成章地完婚。
牛成德之前因为北上救援柔然,在追击哦啰斯国的时候,斩首十四,还立下大功,把敌方的主帅拿下了,由天策府一个普通什长摇身一变,成为了从五品怀集将军。之后,在伏击八国联军和抢劫…反攻洋人的战事里,表现出色,又跳了两级,升为从四品典军中郎将。
俗语说:夫荣妻贵。因此,在出嫁当日拜堂后,贾珊就直接成为了四品诰命恭人。而成家立室之后,牛成德就正式帶着贾珊搬出镇国公府──搬到对面距离不过十步远的典军中郎将府。他灵活的头脑在牛家這一代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在李敛和冯子芝两人联手调.教下,对军事、政事,甚至是经商一道都颇有心得。早在几年前就建议牛继宗做了几笔不少的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这几年逐渐把镇国公府前后附近的府邸、土地都买了下来,作为几个兄弟成婚后搬出去的住所。
贾珊性情温柔良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很得牛成德的爱重。虽然脑袋灵活肖父,但妻管严终究是牛家的传统之一,成婚后的牛成德不自觉地被温柔细语的贾珊吃得死死,什么私房的统统上交,连一文钱都没有留下来。同样,因为性情温柔,观之可亲,贾珊都很是得到黑白两位婆婆和其余几位嫂嫂的喜爱。
贾珊既不是宗妇、又不是长嫂,作为备受宠爱的小儿子媳妇,她每天闲时就下下棋、看看书,闷了就连马车都不用的,走几步路往其他妯娌家串门,不时还可以回娘家探望父母兄弟姐妹,日子都不知道过得多优哉游哉。
接着的是探春。
探春当日堂前拒亲的那一番英勇表现甚合史氏和小张氏的心意,而那一番软中带硬、铁骨铮铮的威胁话更是成功赢得李敛的欢心,李敛听后直呼痛快,深憾从前没有理会老二一家,这种好苗子就该去从军做军娘就是!(被史氏和小张氏啐了他一面)
眼见探春也到了应该说亲的时候了,史氏和小张氏一拍即合,决定为她挑个好夫婿,顺带扯了李敛过来参详。于是,在贾家最有权势的三人一番精挑细选之下,很快就为探春说了一门亲事──天策府天杀营正八品宣节校尉陈冲。
这位正八品宣节校尉陈冲是寒门出身,从小兵一路拼杀上来的,虽然家底不甚丰厚,但胜在人品好,又年轻上进。而且父母早已亡故,探春不单止不需要受婆婆的气,一嫁进去就可以当家做主。
在听闻陈冲的条件后,探春心里已经肯了八成。她的生母赵姨娘是个妾,满府姐妹中都就只有她一人是庶出,而且夹在生母和主母之间,处境更是尴尬。如果她是嫡出的,在贾府肯定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惜她是庶出的,出身就是她最大的硬伤。为了日子过得好一点,她才不得不处处奉迎侍候嫡母王氏。而眼下有一个这么好的人选可以让她从此以后扬眉吐气、当家理纪,她自然是千愿万愿。夫家再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她都不害怕!她只怕夫婿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贾家都不是兴瞎婚哑嫁的人家,贾敏未出阁前就已经与林如海在家人(贾政、史氏)陪同的情况下去过几次诗会、灯会,贾珊也在李敛的眼底下与牛成德见面过几遍。
在探春藏在屏风后偷偷瞧了陈冲一眼,又与陈冲隔着屏风对话数句后,八成的首肯也变成了十成的心甘情愿了。
再来就是远在宫里的元春了。
在列北联合王国刚找上门要跟大周结盟的时候,宫中就已经传出贤德妃有孕半月的消息,九个多月过去了,这下子正好诞下了一位健康的小公主。
虽然对不是小皇子有点失望,但下半辈子总算是有个盼头,元春还是很满意的。经过四大家族事情和母亲王氏的死后,她算是看透的了。尽管李敛是她三叔,但皇后那三个中宫嫡子早已长大成人,就算死绝了,还有五六位成年皇子在上头呢!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她坐皇太后的位置。再加上现在看起来,三叔也是不会支持她未来膝下的小皇子去抢那个位置的,倒不如哪凉快哪呆着去了!
反正李敛是她三叔,自己膝下又有女儿,今后无论是谁也得给她三分薄面,就算是新皇登基也得尊她为太妃。于是,元春倒是把争宠、钻营向上的心思收敛了几分,专心抚养女儿,这倒是误打误撞的合了皇上和皇后的喜好。有后宫两大boss的示意下,不争不抢、不拉帮结派、不力争上游的元春日子过得较从前营营汲汲的时候还要好。
而最后的是贾瑚之妻常氏和贾珠之妻李氏了。
她们两人分别未诊出了有不足半年的身孕,乐得贾瑚喜形于色,见人先笑三分,贾珠没有他那么夸张,毕竟本身也有一个嫡子贾兰,而且生母王氏也就才去世三月,但整个人看上去也没有之前那种郁郁之气了。
至于小惜春?
她年纪尚小,什么成亲、订亲、生小娃娃的事情都离她太远了。不过,因着家中的女儿不是出嫁了,就是备嫁中,所以所有长辈和兄嫂移情作用之下对仍在家的小惜春疼爱有加,恨不得把她宠上天去了。而小惜春也乐得如此,每天调皮捣蛋的很,上墙揭瓦、溜鸡赶狗,皮得整一个哥儿似的,就连真正的哥儿都没有她那么皮,俨然称得上是贾府第一小霸王。
按漪玉目测,小惜春怕是绝对不会再有出家的念头了,什么「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自然也不会有了。
总结起来,除却贾政还因为自己「尸位素餐」被降官而大感羞惭,和因为被「犯妇」王氏牵连,被贬谪至从九品礼部司务,而感到前所未有的丢脸,把养着的那群清客都赶走了,终日把自己困在书房不见人外,贾府上下都觉得苦尽甘来,喜笑颜开。
看见家里人都安置好了,军中的兄弟都不需要自己担忧,李敛就正式上了折子,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官致仕。
第一次看到这道奏折的时候,皇上以为李敛是又怕功高盖主,所以才欲要辞官,但已经念头通达的皇上可不会再因这事而起疑心、猜忌了。
皇上直接把折子驳回,并派人送了不少赏赐到冠军侯府。
然而,李敛这次是铁了心要抛开所有烦事,跟冯子芝一起走遍天下的了,他把驳回的折子又递了上去。
皇上见状,依然以为李敛是害怕自己猜忌于他,所以再次驳回请辞的折子,派身边得力的毕云前去厚赏,并好言安抚。
毕云也算是从小看着李敛长大的老人了,他的说话李敛不能不听。只是,李敛却可以左耳进,右耳出。前面还应得好好的,毕云一走,他就在折子上又添加了几笔,再次把折子递了上去。
这次皇上已经有点不好的预感了。
三,这个数字似乎与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三顾茅庐、三省吾身、约法三章、孟母三迁、三打白骨精等,三的踪影似乎无处不在。
《周易》中的数字──三分别代表着天、地、人,意思是包含天地万物的一切。而在《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由来,皆是由一生二、二生三演变而来。三生万物,代表着多,所以三是具有创造性,同时也是表示「三」是一个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而且三,这个数字在政治上有一种特别的意思。
储君或皇子在继承大统即位之前,要表示自己德薄不能胜任,然后臣子们就坚持再坚持,在储君或皇子推却三次后,第四次才会「勉强」答应。而这也就是成语三推四请的由来了。
而与跟前这个例子极为相似的是,古时皇帝看某个臣子不顺眼了,就命人透露给他听。然后,那个臣子就得识趣的自动写折子辞官。皇帝自然得装模作样的把折子驳回三次,在第四次才「勉为其难」的答应,表示不是我不留你,只是你态度坚决,我也不好意思硬留下你了,做过天下人看他这个皇帝还是很礼贤下士、挽留人才的。
皇上喝了一口茶,压压心悸的感觉,再次驳回折子,赏下不少奇珍物事,还找来新婚的李琏和长安公主去抚慰李敛。末了,好像觉得李琏和长安公主都是李敛儿子儿媳,怕他们的说话李敛听不入耳,就大笔一挥,命贾赦和贾瑚都去劝李敛了。
李敛却是依旧坚定不移的递上了第四道请辞的奏折,这一道奏折里的言词与上一份大为不同,皇上细看之下脸色肃穆。
「臣本一顽劣子,浪荡于京城,安于富足,不求闻达于世,上皇不以臣年幼无知,用心栽培,由是感激,遂许上皇以驱驰。后值外族进犯,受任于危难之际,领军出征,尔来一十九年矣……」
「今上知臣谨慎,故寄臣以大事也。臣自受命组建天策府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今上与上皇之明。蓄力十七年,遂克有成,出征入辅,幸不辱命,臣所以报上皇而忠今上之职分也……」
开首两段完全把李敛对太上皇的栽培和对皇上的信重的感激之情充分表达出来。
接下来,就是颇有举荐的意味,「今有天策府统领、正二品宣威将军李明珠、正二品归德将军牛继宗、从二品云麾将军林寒、从二品忠武将军冉封等一众有勇有谋之士,晓畅军事。臣以为军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战无不胜……」也就是说,有战事你就去找上述那些人吧!他们一定能够打胜仗的!
话锋一转,「臣三十有三,东征西讨一十九年,逢战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身上大大小小伤口七十二处,暗伤遍体,早已不堪重负……臣闻读万卷,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我上阵冲在第一线那么多年,为了国家奋不顾身,身上暗伤处处,你就发发好心,让我退下来四处去游山玩水,开开眼界,顺带调理身子吧!
「啪!」皇上一下子大力合上了奏折,神色凝重之中带点心神不定,他心中的那股不详预感证实了!正所谓事不过三,李敛这第四次上书,不是避嫌,不是玩以退为进的戏码,而是认真的了!
认真的要辞官去旅行!
大惊之下,皇上连御案上堆积如山的折子也顾不上了,连命宫人准备圣驾的时间也免了,直接捧着李敛的请辞折子,行色匆匆地走向宁寿宫。
幸好毕云机警,一边跟上皇上的同时,一边派内侍立马飞奔去带御驾过来。否则光走过大半过皇宫到达宁寿宫,皇上那缺少锻炼的身子骨也要受不住了。
※※※※※※※※※※※※※※※※※※※※
大家久等了!
以上那几段文言文参考了《出师表》和《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如果里面有什么地方不对的话,请大家无视,大约知道什么意思就行了!谢谢大家!(笑哭)偶可是苦思冥想了好几天的!请大家多多包涵!(鞠躬)
大家猜猜李小敛能不能成功去旅行?
喜欢[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请大家收藏:[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