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周文帝的自白

    朕姓李, 名恒,大周第三代皇帝,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后世称朕为周文帝。     朕自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减免赋税, 百姓丰衣足食,德厚侔天地, 利泽施四海, 天下归心。     然而,朕的前半生走得并不顺畅。     未登上帝位之前,朕乃先帝的第三子, 生母为敬妃方氏。     年幼时期的朕只是一个很普普通通、并不得宠的皇子,从来都没有奢望过自己能够成为储君。因为那时候, 先帝最宠爱的儿子是朕同父异母的四皇弟。     先帝到底有多宠爱四皇弟呢?在四皇弟刚出生的时候, 他就抱着四皇弟向朝臣和满宫的人宣告此子乃他的第一子,并大赦天下。     如果四皇弟是他的第一子, 那么朕、大皇兄、二皇兄又是些什么呢?     母妃和大皇兄、二皇兄对此极是愤慨, 因为这样等于间接的否定了我们三兄弟的存在。     从小到大,朕和大皇兄、二皇兄就过得好像没有父亲的孩子一般, 因为先帝把所有父爱都放到四皇弟身上, 从来都没有正眼看过我们一眼。每当我们表现出什么出采的地方, 迎接我们的没有赞赏,只有数之不尽的挑剔和打击。或者因为同病相怜的缘故?我们三兄弟虽然同父异母,但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还要亲近三分,甚至因为朕早年丧母的关系,两位兄长更疼爱朕一些。     对于先帝的宠爱与否,朕不太在乎,他宠爱的是四皇弟还是阿猫阿狗,对朕来说都没有什么分别。     而且,有时候朕会想先帝宠爱的究竟是四皇弟本身,还是因为那个诞下四皇弟后便难产而亡的婉妃呢?听宫里的宫人说,婉妃是先帝最爱的女人,四皇弟是先帝和婉妃的真爱结晶,所以先帝才会如此疼爱四皇弟。但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代表先帝爱的根本不是四皇弟,他爱的只是他和婉妃的儿子?哪怕那个儿子不是四皇弟,就算是五、六、七、八、九、十皇弟也不会有什么分别?     因为爱上一个女人,就对她诞下的子嗣百般呵护,对自己其他的子嗣视若无睹、千般打压,这种令一个帝王失去理智的爱也太令人恐惧了!从那时候开始,朕就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爱上任何一个女人,朕不要像先帝一样。     大皇兄和二皇兄不甘心得不到先帝的关注,他们极度嫉妒痛恨四皇弟,异想天开的以为如果没有了四皇弟,先帝的目光就会放到他们身上。于是,四皇弟身边出现了很多诸如天花病人用过的杯子、长久嗅之会让人身体虚弱致死的熏香等的物件。     可能四皇弟真是个有大福气的,什么天花、发狂的马儿、来自匈奴的刺客等,大大小小数十上百单的意外他都一一避过了。只可惜,他还是栽了在他最喜欢的沉香上。不过,他又好运的被专为先帝诊病的王御医察觉到不对路,最终揭发事件。     先帝得知,自然勃然大怒,下令彻查事件。这一查,就把大皇兄和二皇兄以往对四皇弟做过的事情全部都暴露出来了。先帝就随便找了个罪名把大皇兄和二皇兄训斥了一顿,并下旨把大皇兄和二皇兄一起圈禁起来,不准任何人等探视。     话虽如此,但朕还是找了个机会,偷偷地带了些日用品和食物去见他们。     朕到现在还清楚记得他们当时的模样和对朕的说话。     他们说:「三弟,你要记住,皇父是皇父,先皇,后父!不要像哥哥们一样把他当成父皇,他心中的儿子只有老四,不要奢望能够得到他的父爱,只把他当成皇帝敬着,远着就好了。」     「三弟,你要做一个好哥哥,在任何人面前,你都得好好照顾老四!好好的宠着他!就算你心底在哭、在流血,有再多的嫉妒不满愤恨,你也要笑着,千万不能被别人看出你的心思。」     他们还说了很多很多的话,朕也一一记住了,并确切的实行。单看朕到现在一直只称呼那位为先帝,也可以看出一二了。     那一天朕去偷偷探视大皇兄、二皇兄的事情被先帝知道了,先帝就下令罚朕去宗庙跪着静思己过,三天不准进食,以示惩戒。对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来说,这惩罚是足够残酷的,至少朕脑子里清楚记得饥饿的可怕和膝盖也落下了毛病。     从宗庙出來之后,朕就正式接手了大皇兄和二皇兄的势力。说起势力,倒不如说是他们的外家。     大皇兄的外家是有实权的将军,二皇兄的外家是清流,朕的外家是皇商,三家的力量结合起来,就算是大权独揽的先帝也不得不忌惮三分。为了不做出头鸟,朕选择了潜伏起来,暗中发展势力。     朕按照大皇兄和二皇兄的说话,通过一件小事就轻易接近了被先帝保护得太好的四皇弟。     起初先帝是怀疑朕的,对!他怀疑朕是不是对四皇弟有什么不轨的企图,但在朕日复日表现出来的宠爱四皇弟之下,他终究是放宽了心。因为他觉得朕可能是因为大皇兄和二皇兄被圈禁一事吓破了胆子,才会选择讨好四皇弟。而且四皇弟吸入了太多做过手脚的沉香,身子一向不大好,如果他想要把江山传给四皇弟,也得留几个靠得住的帮手给四皇弟,一个素来亲近又和善的兄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时候除去大皇兄、二皇兄、朕和四皇弟外,存活到成年的皇子还有五皇弟、八皇弟、九皇弟和十皇弟。当中,五皇弟是中宫皇后的嫡子,八皇弟是人人交口称赞贤能的皇子,九皇弟和十皇弟都是文武双全之辈,只可惜,在先帝心目中真正的儿子也就只有四皇弟。     一日有四皇弟在,先帝都不会把皇位交托给其他人。于是,朕想尽一切方法,娇惯四皇弟,帮他做作业,教他装病,教他维护一个皇子应有的威严,介绍一些宗室和权贵子弟给他认识。最后,四皇弟学会了逃课,学会了目中无人,学会了花天酒地,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纨绔皇子。     朕做的这一切都十分小心翼翼,甚至在确定四皇弟已经入坑后,在有旁人的情况下告诫过他几次,做出一副关心弟弟,奈何弟弟叛逆不肯听教的无奈兄长模样。     不多久,四皇弟不学无术、不敬师长、骄横跋扈、沉迷酒色的名声就传了出去。     五皇弟、八皇弟、九皇弟和十皇弟知道四皇弟的「堕落」后,不约而同地替他瞒着先帝,并且私下加以引诱四皇弟继续「堕落」下去。     经过沉香事件后,四皇弟本身身体就不大好,需要精心休养才可与常人一般,因此,在长期花天酒地之下他的身子更是迅速的败坏下去。还有不知道哪位皇弟异常缺德的,竟把一名染上花柳的女子送进四皇弟的府里,如此一来,四皇弟不单止染病,更是直接丧失了皇位的继承权。     先帝对此大为震怒,在查不出凶手的情况下,直接把我们几兄弟全部都责罚了一遍,并把我们身上的差事、权力全部没收,禁足府里。     纵然如此,我们几兄弟都是没有所谓的,用暂时性失去手上的权力换取差不多是铁板铮铮的皇位继承人被废,这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难道先帝还敢真把我们几兄弟都废了,为他的爱子报仇吗?就算他想,但宗人府的老王爷、所有宗室和朝庭百官都不会允许他这样做的。     在没有了四皇弟之后,先帝对我们的态度都越发横挑鼻子竖挑眼,处处吹毛求疵。在这个差不多算是同一起跑线之下,我们几兄弟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凭本领去争皇位继承人这个位置。     论身份,朕不如五皇弟乃中宫嫡子;论才能,朕乃不如八、九、十三位皇弟。幸好,朕有自知之明,懂得知人善任,得到当时的侍讲学士、朕的先生──王翊相助,几经辛苦甚至几次命悬一线,终究是脱颖而出,继承大统。     朕最遗憾的,大概就是朕好不容易登上帝位,大皇兄和二皇兄却来不及亲眼看着这一幕,就已经郁郁离逝,连子嗣都没有留下。     在先帝临终前,他把朕叫到床前,告诉了朕一件事情。他说,他担心王翊先生能力太大,他死后朕会压不住王翊先生,所以他命人私下偷偷地在王翊先生的茶水中下了药,确保王翊先生一辈子都不会有后代,这才不会导致心大,能把一片忠心放在朕身上,为大周朝鞠躬尽瘁。     他还说朕以后都不能尽信王翊先生,万事还要防王翊先生一手,以免王翊先生知道真相后会找朕报仇。     朕看着先帝那一脸他为朕好朕该感恩的样子,那一刻真的是恨不得亲手送他上路。     王翊先生三代单传,学究天人,如果不是因为他家中的老母望子成龙,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恐怕王翊先生都不会步入仕途。依他的性子,最渴望就是隐逸于山中花间做个隐士,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朕,他也不会掺合夺嫡之路。然而,王翊先生为朕尽心尽力,殚精竭虑,朕却是害惨了他。     因为这个原因,王翊先生在朕即位后几道请辞,朕也一直驳回。除了朕私心想要王翊先生继续陪伴之外,都是希望天天埋首政务的他能够把自己没有子嗣一事联想到案牍劳形、压力太大的原因上。     也因为这个原因,朕当日一发现敛儿,就直接把他带到王翊先生面前,想要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能够陪伴在王翊先生身边,承欢膝下,以减轻王翊先生的无子之痛。     朕对不住王翊先生的,一辈子都还不完。     如果说在夺嫡的路上,王翊先生代表着朕的智,那么,牛金就一定是代表着朕的力了。     牛金是初代镇国公牛清之子,外表粗豪、吓人(?),长得活像是张飞再生,尉迟敬德转世,但性格却是粗中有细,武艺高强。     初代镇国公牛清是与太.祖爷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他的儿子在皇家心目中自然也是非同凡响的。     朕还记得那一次宫中宴会上,四皇弟半路中途发热,先帝急匆匆地带着他离席而去。没有了先帝的镇压,五皇弟、八皇弟、九皇弟、十皇弟自然活跃起来,四处拉拢朝臣、勋贵。牛金乃镇国公世子,未来的镇国公,自然被他们放在重点拉拢的一批里面。     牛金表面粗豪,但心里该有的花花肚子半点也不比旁人短一截。面对几位皇子的拉拢,他轻轻松松就挑起几位皇子的内讧。看着他们的针锋相对,自己笑呵呵地只管喝酒,被问得急了,他就当场躺在地上发酒疯。     偏生任是谁都不能说他不敬皇子,贪杯骄横,因为每个人都「亲眼」看到是五皇子、八皇子、九皇子、十皇子联手「欺负」镇国公世子,不停灌这位老实人喝酒,逼得他酩酊大醉,酒后失态的。     然而,以牛金的酒量单就凭宫宴的那几杯葡萄酒哪里灌得醉他的,分明就是装疯卖傻。而且,朕命宫人送他去偏殿休息醒酒,他被宫人搀扶在朕身边经过的时候,这个促狭鬼对着朕得意一笑,眼神清明得很,朕当下就忍不住莞尔一笑。     之后,趁朕还是「四皇子党」的时候,就撺掇四皇弟去求先帝把几个身份高的重臣勋贵之子指给我俩做陪读。当时牛金是分了给四皇弟的,但四皇弟不喜他粗鲁的外表,就用他换走了朕身边一个外表斯文的伴读了。     牛金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跟在朕身边,对朕忠心耿耿,连他爹牛清都得后退一位。     在夺嫡最紧张的关头,牛金干脆整个人搬进朕的昭王府里,朕住在里间,他就住在外间,每次用膳都先吃一刻钟,为朕试毒,披坚执锐,日夜守卫。     曾经几位皇弟买通了府里厨子让他们对朕下毒,所下之毒无色无味,银针不能验,但就因为牛金先行用膳为朕验毒这个习惯,他身中剧毒而朕才得以安好无事。     只不过,没想到当年那样的险境都没有害死牛金,但他最终还是死了在战场。     他总说马革裹尸才是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但在朕的心里面寿终正寝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朕有想过把他的尸首下葬在东陵,百年之后朕都能继续看着他犯傻的样子。然而,仔细想了一想,他恐怕是过不惯东陵里面那些冷冷清清、规行矩步的日子,还是让他葬在牛家的祖坟里,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兴致来时还能打几场架吧!     还有戴权,他虽然是一个身体残缺的内侍,但他同样对朕赤胆忠心,平日日常照顾得朕无微不至,在需要他出手的时候,他亦绝不含糊。     朕对他十分信任,命他组建东厂,监察百官百姓,有缉捕之权。     在初登大宝的那段时期,五皇弟、八皇弟、九皇弟、十皇弟并不服气,虽然动摇不到朕的帝位,但经常使人散布对朕不利的流言,试图呕心朕。     他们可能是以为朕要装出友爱幼弟的样子给天下百姓看,所以丝毫不怕朕的不满,以为朕无论如何也不敢光明正大对他们动手。     但他们错了,他们可太不了解朕这位兄长了。     戴权亲自率领东厂的番子四出搜捕所有涉嫌造谣生事的一干人等,并连带着在某些身居高位的官员家中搜出其与某皇子商议谋害朕和调动兵马欲反的信件。     这下子就正好把几位弟弟或圈禁或发配去为先帝守皇陵,还把他们的党羽拿下查审。一连处死了七千还是八千多人,弄得满城腥风血雨。     而死了那么多人,戴权沉思着不管四位皇弟是否真的造反,朕的名声不免会受影响。于是,戴权就派番子满城宣扬此事是他戴权戴大厂公在朕耳边搬弄事非、指鹿为马的。一时间,戴权的名声由默默无名,变得瞬间跌落谷底,臭不可闻。     这件事朕本来是不知事的,但终于有一天有百官上书要求朕严惩戴权的,甚至处决这弄权的阉宦,朕才得知他为了朕受了多大的压力。幸好戴权命人伪造的信件有足够的真确性,朕只命人打了他三十杖就算了结事情了。也幸好是如此,否则朕就不得不杀他以平民愤了。     要知道若是群臣联合起来真的要求朕处死戴权,朕即使贵为天子,也是不得不屈服的。     之后这几十年,每每朕做了什么恶事,戴权也会冒着生命危险走出来当白脸,不使朕的声誉受损。     可能或多或少也被先帝的影响了,朕虽然一直没有爱上哪一个女人,但也一直宠爱着自己的嫡子,为了避免生变,更早早的立了他为太子。(事后想起来,可能其实是因为朕缺爱的关系?)     不过,有一点朕是胜过先帝的,至少朕不会漠视其他的儿子存在,平日都会关心他们的学业。     但究竟是朕逼得太紧,还是终究是自古无情帝王家?不过一次试探,朕亲手养大的太子、皇长子、皇四子、皇六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居然不约而同选择逼宫!     朕的太子曾经是何等温良恭谦、礼贤下士,最后却变得心胸狭窄、暴戾不仁。这也许都得怪他的兄弟和…朕,是我们一步一步的逼到他变成这样的。     朕的皇长子、皇六子性情爽直,勇猛果敢,弓马骑射都是最顶尖的。     皇四子心思慎密,行事周全,实事求是,所办的差事无一不妥。     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手足情深,就像曾经的朕和大皇兄、二皇兄一般。而且,每当看见他们,朕也会心生感慨,不为朕曾经的兄弟情,而是因为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朕的八皇弟、九皇弟和十皇弟,实在是太像了。难道排行八、九、十的兄弟关系总是会好一点吗?     但无论如何,可能是朕六亲缘薄,没有一个亲人能够长长久久的。最后,朕就把帝位传了给没有参与叛乱、为人忠厚仁恕的皇七子李天玠,自己退居太上皇之位。     与前半生的艰难不同,朕的后半生可以说是过得十分顺畅。     因为一个孩子,朕的大将军,朕的冠军侯──李敛李静涯。     尽管一开始的心思不纯粹,但养了几十年,就算是养一条狗也付出几分真心了,更何况是一个人。     某程度来说,朕对敛儿较对成为皇帝的老七还要重视、偏心上几分。     这些年来,朕用各种手段把敛儿与他的家人分隔开来,除却敛儿那个大哥之外,再没有与贾氏一族的人有亲近的来往。贾代善那个老糊涂居然喜欢那个不成材的次子,而不喜敛儿,间接地把敛儿推向朕这一边,不过这也正合朕意。朕已经把敛儿当成自己的么儿般溺爱。     对朕而言,敛儿几乎是最值得信任和亲近的人。这种信任与亲近,不止是行为、政绩和战功堆磊起来的,更是因为他是由朕亲自发现、提拔甚至是培养起来的。这种养成的感觉带来的亲近感和亲密感不是其他人可比的,尤其是当敛儿不断的给朕带来惊喜,这种亲近与信任之情便不断累加。而且,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对于敛儿,朕相信全天下的人都会背叛朕,唯独他不会。     老七曾经酸溜溜的戏言,如果有一天朕身体微恙,需要借敛儿的一片七窍玲珑心食之,敛儿也会二话不说剖腹摘心,以自己的性命换来朕身体安康。(笑)     他为朕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数十年,战功赫赫,在南边打得倭人不敢再上岸半步,只能向外发展;在西边亲临蛊穴,促使百万夷人下山定居;在北边把最强大的匈奴、突厥两族一顿踹了,打残了鲜卑一族,使柔然完全归附大周,甚至把更远一点的哦啰斯国都打得收为附属国。     这,完全远超朕对他的期望。     所以,老七也不能总怪朕偏心敛儿的吧!     随着敛儿的功劳越盛,老七就越是疑心敛儿的忠诚,忌讳他的功高盖主。     幸好,他最后还是想通了,让朕很是欣慰,大有青出于蓝的感觉。因为换着是朕的话,朕就算不在当时立即下手,但事后也绝对会通过各种方法削弱、收回敛儿的兵权,扶持别个跟敛儿打对台,用各种方式减弱敛儿的威望。飞鸟尽,良弓藏这件事朕毫不介意。对比起老七,可能是做得皇帝做得太久了,朕的疑心较他重一点点。     对于敛儿,朕唯一的不满意就是他选择了冯延年做一生的伴侣。坦白说,冯延年不论才学、相貌也是配得起敛儿的,然而他却是一个内侍,不能够为敛儿生儿育女这一点就已经不合格了。但敛儿确实喜欢,王翊先生和戴权又轮番上阵向朕求情,冯延年也算是勉强通过了朕的考验,朕也只眼开只眼闭完事了。     朕这一辈子,能算得上是亲人的,可能就只有死去多年的母妃、大皇兄、二皇兄、五儿子李天琪几个血脉之亲,还要加上一个戴权和一个敛儿。只有他们会没有目的的对朕好,而不是想从朕身上得到些什么。这一点,老七都是差一些。     如果再有下一世吗?嗯…朕对父子之情不是太渴望,有自然好,无也不失望,反正也习惯了。若有下世,希望王翊先生继续为朕的先生…或者父亲?牛金就做朕的兄弟…没有血缘关系都可以,敛儿则投胎为朕的皇子,戴权可以身体完好的继续陪伴在朕身边。     ※※※※※※※※※※※※※※※※※※※※     小剧场:     阎罗王沉思:这位人皇生前功德甚巨,既然如此,判官!你就安排下去达成他的愿望吧!     判官迟疑:是。     下一世     李恒:朕依旧是皇帝。     王翊:我死迟了一点,赶不上做先皇,但赶得上当皇叔,这次继续当半个老师。     牛金:哈!俺老牛死得快,这次俺当了哥哥!     李敛:这次我是九皇子,啧!我不喜欢这个排行,能不能再死一遍换个新的?还有我家媳妇儿呢?     戴权(戴荃)抬起娇柔的脸庞:嗯…奴才…人家…臣妾是中宫皇后戴荃。     李恒、王翊、牛金、李敛(一脸吃了x的样子):……     阎罗王斜视判官。     判官无奈:又要身体完好,又要一直陪伴,除了妻子还能有谁啊?     偶有一点点的强迫症,总是想要写到二百章。(掩脸)     大家还想要看谁的自白?     欢迎大家进群和偶聊一聊本文和新文的事情啊~~     喜欢[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请大家收藏:[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