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择媳记

    皇帝入主京城,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典礼之后, 终于可名正言顺的处理天下大事了。中山王之女徐氏封皇后, 世子朱高炽封太子, 次子朱高煦封汉王, 三子朱高燧封赵王, 永安、永平、安成、咸宁四位郡主封公主。     而新的皇室一家人入宫的第一件盛世, 就是选秀。     宫中早有旨意,此次选秀,不为陛下充实后宫, 乃为三位皇子择妃。这其中可是有太子朱高炽啊,一不小心就是未来国母,更别说还有汉王、赵王。即便是侧妃, 也多的是人愿意。     太子朱高炽与义王朱允熥同年, 义王已经有两个儿子了,太子居然还没成亲。当初局势紧张, 观望的人太多, 帝后不放心给太子娶妻, 后来又面临的大战, 一拖再拖, 拖到如今太子都二十出头了, 在大明是绝对的大龄青年,绝对的金龟婿。     可是这位太子却是洁身自好之人,身边虽有侍妾, 但仍旧未让侍妾生子, 多少人都盼着能得这位殿下青眼。;因此,这些日子宫内宫外谣传着无数太子殿下的喜好,真假难辨。     也有人想走一走皇后的路子,毕竟选媳妇儿嘛,婆婆选个自己喜欢的也是常有的事儿。关于徐皇后从小到大的事迹再一次走红起来,人人都试图从中分析出个一二三来。     柳娘接过阿孟递来的名单,随意翻了翻,大明后妃出自民间的习俗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就拿柳娘的妯娌来说,谁背后不是立着王爵、公候府邸。此次选秀,乃是京中八品官员十五至十八的适龄女子。事实上十八的女子只有那么几个,机缘巧合才未成婚,剩下多是十五岁左右的女孩儿。     选秀也全凭自愿,就算不想嫁入皇室,来宫里检测一下平日所学,柳娘也欢迎。     “主子,你这次把选秀的年纪提到十五,已经让多少人措手不及了。慌慌忙忙送进宫,您还没去看过呢,何不去考校一番?”阿孟笑道,先帝在的时候没有选秀一说,前朝朝的时候,汉人无资格与蒙古人通婚,女子十三就能嫁人了,也没有这个习惯。     “十五我还嫌小了呢!”柳娘笑骂一句,十五岁已经是她努力过后的极限,十五岁乃是及笄之年,过了这个岁数还待字闺中的女子都不好找。     “把裹小脚的先筛下去。”柳娘合上折子,吩咐阿孟道。     “主子,这又是为什么?”阿淑大胆问道:“您说把年纪提上来是为了和太子殿下更相配,十五岁女子身体发育好了,生产难度减小。那不要小脚女人又是为什么?”     “阿淑,瞧你,又来了。”阿孟嗔怪道。     “别说她,不懂就问,这不挺好的吗?”柳娘笑了,她喜欢阿淑活泼灵动,“说到这小脚,我就给你们讲一讲其中渊源。母后天生有一双大脚,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当年母后接见外命妇,一阵风吹过,吹气遮鞋的裙子,露出脚来。刻薄之人特意编了‘露马脚’的丑话来形容事有不慎,露出破绽。故事里母后也是羞窘万分,无言以对。哼!当真可笑,小人之心!无知者以己度人,殊不知母后对自己的脚满意得不得了,我等皇室众人,也对母后崇敬万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当年打仗的时候,只有大脚才能跟上行军速度。”阿淑脑筋转得最快。     “就是这个道理。”柳娘抚掌笑道:“母后天足完好,跟着父皇转战各方,卓有功勋。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成为贤内助,助父皇奠定万里江山基业。当年父皇重伤,就是母后背着父皇撤离,才有如今之大明。我也是天足,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这才能辅佐陛下杀敌、守城,推翻伪帝乱政,靖平国难。”     “学文习武,辅佐夫君,这些只有身体健康的女子才能做到。缠足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能有多少见识。我给儿子挑正妻,挑的是能担当责任、能辅佐夫君的贤内助,不是挑知情识趣的玩意儿。”     柳娘这一番话传出去,天下都知道皇后娘娘喜欢天足、喜欢习武的女孩子,一时之间武将家的孩子吃香起来。那些缠足的女子也慢慢开始放脚。大明缠足,大多数并不是折断骨头缠成三寸金莲,而是从小用布紧紧裹住,让脚小巧玲珑。缠三寸金莲的是欢场、贱籍女子,这有侧面证明了柳娘小脚女人是玩意儿的说法。     见文臣书香家里出来的姑娘沮丧,柳娘又召开了诗会,对诗作上佳、有才情之人赞叹不已。道:“才高志也高,本宫喜欢有本事的姑娘。跨马提刀是本事,写诗做文也是本事。”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既然皇后娘娘喜欢有本事的姑娘,那闺阁女儿们挑灯夜战、日日苦读,不比赶考的学子差。习武的姑娘更是闻鸡起舞,比要上战场的兄弟们都勤奋。     等到正式阅选的时候,人人都丢掉了碍事的裹脚布,反正宫中有太医专门诊治、医女专门照顾,何不现在放脚,以讨皇后的欢心。     一群闺秀住进宫中,宫里都平白多了三分热闹。按照自古以来的区分方法,自然是爵位高、官位高的女子希望要大些,更何况此次选秀,还有徐家的姑娘呢。     徐允恭的夫人李氏带着徐家两个适龄的姑娘到坤宁宫请安,她们能在“秀女必须住在储秀宫”的规矩之外,享受皇后单独召见的权力。     “娘娘还没见过这两个孩子吧,大些的是我那孽障,名唤玉静,小些的是二弟的长女,名唤玉容。”李夫人笑着示意两个小姑娘上前请安,在夺嫡之中,魏国公府为燕王系立下汗马功劳,只说开平王老夫人的证词拔下了吕侧妃的脸皮,让她子太后的位子上跌落下来,更证实了朱允炆地位不正,舆论对燕王十分有利。为此,燕王特意在魏国公爵位之外,封徐添福为国公、徐增寿为侯爵,徐膺绪为伯爵。满蒙荣耀,回报丰厚。     “玉静、玉容拜见皇后娘娘。”行动大方得体,姿容楚楚动人,声音娇嫩清脆,宛若黄鹂,第一印象就不错。     “起来吧,私下里不必多礼,叫姑姑就是。”柳娘说完这话,突然有些想笑,这句台词真的十分耳熟啊。她有很多年不曾回想起这些笑话了。     “永安、永平嫁了,安成、咸宁今日也出去玩儿了,我身边正好缺几个小姑娘说话解闷,多亏嫂子带着她们来了。”柳娘笑着让人奉上见面礼,温和慈爱。     “两个小孩子,也就娘娘不嫌弃她们了。”李夫人谦虚笑道。不过今日的主场是两个小姑娘,李夫人再给她们打眼色,让她们赶紧抽空表现自己。自己亲姑姑,不必客气。     玉静轻嗅空中香味,赞道:“姑姑宫中熏香好生别致,玉静从未闻过呢!也不知是哪位调香大师的手笔,清凉温润,在这夏日令人神清气爽。闻着有艾叶和梅花的味道,丝丝冷香,最和夏日用,两者交融,分外和谐呢。”     “好灵巧的鼻子,确实有这两样东西,是我自己调的。”柳娘笑道。     “姑姑哈厉害,既要统领后宫,照顾陛下,又能著书立说,为天下女子典范,真真让人敬佩!”玉静一双星星眼,笑得开怀。     “姐姐平日里喜好熏香,可算找着可请教的人了。”玉容帮腔道。     “日后常来就是。”柳娘笑道,不过随口一句客气话。     玉静却打蛇随上棍道:“那玉静日后就打扰姑姑了。”     柳娘看着窗外天气凉爽,太阳还没升到正中,笑道:“听闻你们姐妹一个善诗作,一个善书画,外面风光正好,随本宫去御花园赏荷吧。”     柳娘看她们时刻找机会表现自己,干脆敞开了来。对阿孟道:“去储秀宫传旨,念及秀女学习辛苦,特旨今日可在御花园游玩。”     把一群小姑娘放到一个放松的环境中,看谁能脱颖而出。这样的把戏,柳娘司空见惯。可你不得不承认,这十分有效。     柳娘带着徐家姑娘走过,宫人纷纷低头,到了御花园中,秀女们果然已经到了。平日里常见的高官显爵之女落落大方的行礼,家世低微的默默福身,不着痕迹的偷眼看柳娘。这可是能让陛下一生钟情,未纳二色的皇后娘娘啊。果然雍容华贵、肤白貌美,见着她之前,只以为美貌要靠身份、衣服、妆容来衬托。见着她之后才明白,天下有这样的美人,粗布荆钗亦不掩风华。     秀女们姿容各异,但都长得十分漂亮,也没有把脚折断缠足自以为美的。柳娘笑着看秀女们做小动作,有出奇招企图让柳娘记住的,有走大方贤惠路线的,也有默默无闻自知无望围观的。柳娘也享受了一回众芳环绕,好在秀女们都知道规矩,有皇帝铁血、柳娘杀伐的名声在,秀女们不敢放肆。     事实上,看着一口一个姑姑称呼皇后的徐家女子,大多数人都认为,皇后之位非徐氏女莫属。     柳娘前脚回了坤宁宫,后脚朱高炽就进来了。     “你两个弟弟呢?”柳娘笑问。     “二弟三弟说不和我争媳妇儿,陪着三妹妹、四妹妹出去玩儿了。”朱高炽笑答,回答完毕,见柳娘安安静静斜躺在贵妃榻上看书,不接他的话茬儿,忍不住问道:“娘是想让我娶表妹吗?”     柳娘斜了他一眼,冷淡道:“你若想娶,也随你。”     “娘~”朱高炽坐在软榻尾巴上,二十多岁的人了,也好意思撒娇。     “民间还有骨血不回流的讲究,我自然不赞成你娶徐氏女,不过你真要,我也没办法不是?”柳娘打趣道。     “儿就知道娘不是一般女子,才不会喜欢姑舅亲呢。”历朝历代多少女人做了皇后、太后,总喜欢把自己娘家女儿塞进儿子的后院,保持娘家的地位和自己的荣耀,美其名曰亲上做亲。     “瞧你兴致勃勃的模样,是瞧上什么人了吧。”柳娘扔了手中闲书,笑道:“先说好,你娶亲的大框框是定下了的,不管你找什么人,娘只希望她能担得起太子妃的职责,担得起国母的职责。”     “可娘也说过不以官职看高低的啊!秀女的官职能说明什么,我已经是太子了,也不需要妻族增添光彩。”朱高炽辩解道。     柳娘回想了一下,朱高炽最近被皇帝带着学习政务,并没有出去浪的时间啊,他从哪儿结实身份低微的女子,还这么上心?     “身份当然不是事儿,谁家能和皇家比尊贵。为娘说的是能担事儿的,你总不能了拉个大字不识的贫民女子做太子妃吧?”柳娘笑道。     朱高炽讨好的过去给柳娘捏肩膀,笑道:“娘知道大理寺少卿张麟大人之女吗?”     “你瞧上她了?官职也不低啊?”柳娘想了想,张麟的女儿的确没有印象,那么多姑娘,她只熟悉常在眼前出现的。     朱高炽喜出望外,“娘,您不嫌弃大理寺少卿官职低啊。”     大理寺少卿,正五品,和皇太子妃比起来当然低,可能入选秀范围的,都是家世清白、足以担当的人。柳娘怕的是朱高炽喜欢上平民百姓,灰姑娘的故事当然美,可在灰姑娘没有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太子妃之前,太子会十分辛苦。     “怎么喜欢上的,也和我说说。”柳娘笑问,如此她就放下一半儿的心了。     “儿在御花园阁楼上,听她与同行姊妹说话,自言羡慕父皇母后鹣鲽情深,更崇拜母后,日后要自己置一份产业。那姑娘喜欢华服首饰,计划开一家银楼,请哪里的大师傅,如何设计纹样,准备卖给什么人,说得头头是道,可见不是第一次盘算了。她的姊妹反驳女子当贞静为主,她却语出惊人,有银子才有底气。娘,儿喜欢这样鲜活的姑娘。儿打听了,这个姑娘在家中是嫡长女,喜欢照顾弟弟妹妹,略通琴棋书画,喜好读书。您能考虑考虑吗?”     “召来见见再说吧。”柳娘颔首同意,朱高炽喜出望外,只一个大理寺少卿的官位,朱高炽就以为自己要费尽口舌。毕竟这次的秀女中有徐家这样的至亲,也有国公之女这样的勋贵,怎么想都不会轮到一个五品官的女儿吧。     柳娘召了张姑娘来,果然是一个生机勃勃鲜活明丽的女孩儿,与朱高炽十分相配。柳娘还怕朱高炽是一时兴起,特意等了两个月,见朱高炽心意不改,才和皇帝说了,下旨指婚。     张姑娘婚后也没辜负柳娘的期待,胸有丘壑。关心朱高炽,学东西上手快,举一反三。进宫之后,也没忘记她银楼的设想,在京城开了一家首饰铺子,后发展成全国连锁,客似云来。     巧合的是,她也是天足,连着三位国母是天足,朝廷又宣扬“缠足亡国之君的遗物”,上层人士喜欢天足,其他人自然努力向之靠拢。三代、百年,足以行成新的传统风俗。     和柳娘在北平带来的偶像效应一样,皇族女人不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率先带头愿做能干女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     张氏喜欢华服,而纺织业天生就是为女人存在的。民间有改良织机的女人,受到皇室女眷重奖,在民间又掀起改良机器的风潮。     汉王朱高煦的媳妇儿可就没走这样复杂的程序,是他自己“抢”来的!     当初为太子甄选妻子的选秀,汉王不感兴趣,直接带着妹妹们出去游玩。之后,朱高煦就被派到草原上打蒙古人了。朱高煦一直对军事有着天生的热爱和天赋,在战场上来去如风、屡建奇功。皇帝把北征蒙古之时,都带着他做先锋。     在草原上,大多是蒙古人,可蒙古人赶走了,也要有新的人口来填充。从关内迁徙过去的汉人,又形成了新的城池和宗族。     朱高煦碰到的就是一位名为“朴实牧民”,实为“马匪”的女当家。这女当家也有意思,平日里放牧,偶尔接朝廷的生意,帮着蒙古人,很有些雇佣兵的味道。     朱高煦偶然碰上,被当成肥羊险些落入圈套。两人你来我往有了感情,姑娘却一直担心自己的身份不被皇家接受,小儿女之间的纠葛矛盾,被皇帝收集起来当画本子看,还和柳娘分享读后感。     “这傻小子,猜来猜去有什么用,直接回京一问,什么都都清楚了。”燕王笑骂。     “不是谁都有陛下的果决。”柳娘笑道:“咱都别提醒他,让他自己再闹几个笑话,等老了慢慢回味吧。”     无良父母相视一笑,放任儿子闹笑话。     赵王朱高燧的王妃就“正统”了,礼部尚书之女,三个媳妇儿中她家世最好。可三儿媳爱书成痴,在柳娘的建议下,修了图书馆“供穷书生白读”,名声颇佳。     三个儿媳,一个秀外慧中,一个勇武坚定,一个文采斐然,都是一时人杰。柳娘选媳妇的标准亮出去,世人逐渐靠拢,移风易俗。     大家都还记得皇后曾说过的话,“选媳妇,选的是能和儿子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之人,而不是挑一个应声虫。”     喜欢明朝女人请大家收藏:明朝女人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六六闪读: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