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读书人看不起商人,朝廷也是如此,所以朝廷向农民征收很少的赋税,但向商人却征收很重的赋税。这种情况直到宋朝的时候才得到改善。宋朝虽然羸弱,但却是整个华夏最富有的朝代,跟鼓励经商不无关系。如今李世民倒不反对一些人经商,但大致的政策方针还是有压制商人的意思。朝廷都这个样子了,身为读书人而且还做了官的狄知逊自然就更看不起商人了。而正因为如此,唐舟才跟狄知逊说这些话,只是狄知逊并不以为然,很快岔开话题,带着唐舟他们去其他地方玩去了。一行人玩的十分尽兴,直到天色渐晚才回永州城赶。进得永州城,派去的衙役终于有了消息。“大人,经过我们调查,发现一个叫孙雨的人跟陈三的关系很不好,据说这个陈三也不是什么善茬,经常把自己的牛散放,使得他的牛吃了孙雨的庄稼,两人因此可没少闹。”听到这个,狄知逊的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因为衙役的话已经很明显的指出这个孙雨有嫌疑,而且就他们两人闹矛盾的事情上来看,孙雨很有可能因为陈三家的牛吃了他们家的庄稼而割了陈三家的牛舌头。可他之前明明坚信那个刘达是割牛舌者。他看了一眼唐舟,道:“小侯爷,你看现在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唐舟道:“派人把那个孙雨抓来问问就行了。”“抓来询问,他若是不承认呢?”“我自有办法让他承认,你且去抓就是了。”狄知逊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点头,而后命人去把孙雨给抓了来。孙雨瘦瘦弱弱的,给人的感觉很窝囊,是那种很容易被人欺负的人,他上得大堂,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但他跪下后却也不说话,只是用一双很怯懦的眼睛望着狄知逊。狄知逊见孙雨是这样一个人,怎么都不相信他会是割掉牛舌的人,道:“听说你跟那陈山有过节?”孙雨点点头,并没有多做解释。狄知逊眉头微凝,接着问道:“你们什么过节?”孙雨被问,这才继续答道:“那陈山把自家的牛放在我家的田里放,把我的庄稼给糟蹋了很多,我与他理论,他却跟我动手,他欺负我。”“所以你就割了他家牛的舌头?”孙雨又露出怯懦神情,道:“没有。”狄知逊看了一眼唐舟,唐舟摆摆手,道:“来人,这孙雨既然不肯说实话,那就先打二十大板再说。”一听唐舟要用刑,狄知逊就愣住了,到:“小侯爷,这有些不妥吧,用刑逼供,难以信服啊,您以前不也是不喜欢用刑的吗?”唐舟耸耸肩:“我用刑是有选择的,对于孙雨这样的,我不介意用刑。”说罢,唐舟回事就要衙役动手,那孙雨见这些衙役真的要动手,顿时慌了神,若因为这个被打的半身不遂,那可真是太不划算了。于是,就在衙役赶来动手的时候,他突然高喊起来:“饶命,饶命,我什么都说,什么都说。”狄知逊望向孙雨,眼神之中带着一丝怒意,刚才你不说,现在要对你用刑了你却开口,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奸诈了。“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回大人话,那陈山欺负我是老实人,经常让他家牛到我家田里吃庄稼,我气不过就跟他理论,他却仍旧不讲理,竟然跟我动起手来,我见他如此,心下愤恨,就找了个时机把他家牛的舌头给割了。”“可有什么证据证明你说的这些?”“牛舌头还在我家,大人派人去找便是。”狄知逊挥手让衙役去找,不多时衙役赶回来,还真的在孙雨家中发现了已经煮过的牛舌,牛舌被吃了一半,还有一半没吃,想来是孙雨准备留着下次吃的。牛舌很大,味道鲜美,既然割了,断没有丢掉的道理。如今人赃俱获,孙雨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那这牛舌案也算是破了,为此狄知逊便开始宣判,刘达无罪释放,孙雨割了陈山牛舌,实属有罪,但陈山纵容自家的牛去吃别人的庄稼,也是不妥,两人各打五大班子,关府衙大牢五天了事。狄知逊办案不行,但在处理这方面却是很有经验,他这样审判,倒是无人不服。牛舌案破后,狄知逊道:“还是小侯爷厉害,只是小侯爷怎么就知道割牛舌的人一定是孙雨,而且用刑吓唬一下他就会把一切给说出来?”唐舟道:“本侯爷一开始并不知道割牛舌的人一定就是孙雨,但我知道只要用刑一吓,他是不是割牛舌的人就一清二楚了。割牛舌这事算不上特别的大,但打二十大板是有可能把一个人给打残废的,是被打残废重呢,还是承认罪行被关几天重?”唐舟这么一说,狄知逊连连称是,如果两个惩罚选择的话,聪明人都是会喜欢选轻的,那孙雨虽然看起来软弱无能,但也并不是傻子,他自然不喜欢自己被打残废,那个时候,他承认不承认还有什么区别吗?当然,这种情况是放在罪行小来说的,若是罪行很大,比如杀人罪什么的,犯人宁愿挨板子也不可能承认罪行。断案,很多时候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行。牛舌案断完之后,唐舟和李虎他们在永州城又玩了几天,这几天他们纯粹就是玩的,并没有任何烦心事发生,这样玩了几天之后,唐舟他们才回柳州城。而就在唐舟他们回柳州城后一两个月时间,长安已是初夏时节的时候,唐舟的名字再次在长安城被人频频提及。两个月的时间,京城长安已经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来到长安城后,便开始了相互之间的唱和。往年这个时候,那些来京城长安赶考的书生是不敢这么明显的,因为长安城有大唐第一才子唐舟,有他在谁敢张狂?但今年不同,所以这些书生显得很活跃,不过就在他们活跃的时候,从一些书生嘴里,唐舟弄的那两本启蒙读物《百家姓》和《三字经》却是突然在京城长安风靡起来,就连那些自认才高八斗的人都想弄几本这样的书好好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