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桥,还是要修的

                陶老头说的没错,次日早晨起来,天空依旧细雨蒙蒙。好在雨不大,勉强可以外出。众人到齐后,仲逸却吩咐程默牵来马匹,陶朔已备好斗笠、雨披,可以出发了。“仲大人,……”,众人正忙活之际,却见陶朔走了过来,向仲逸附耳几句。仲逸摆摆手,向众人吩咐道:“王小旗、小四儿,你们几人骑马先行,我们随后到”。末了,他特意叮嘱道:‘记住,直奔福州方向,一路之,动静可以整大些。只是路面湿滑,当心赶路’。“明白”,小四等人立刻领命而去。回到屋,却见陶雯儿已候在那里,似有话说。陶朔为仲逸请坐,奉一杯茶水,似笑非笑的样子:“师……,仲大人,小妹有话要说,事关抗倭……”。事关抗倭?一个足不出户的小女子,竟能谈到抗倭大计?那日初次见面,见她有高论,或许今日也却有高见。“陶姑娘,说来听听,事关抗倭,人人有责”,仲逸缓缓端起茶杯,耐心十足。片刻之后,陶雯儿缓缓前道:“仲大人,战事迫在眉睫,双方拼的是兵力、兵器,更要注意保密,间谍与反间谍,也是战事一部分”。村有人做海盗,海盗有通倭之人。仲逸在昨晚曾想到,而此刻陶雯儿却说了出来。“不知陶姑娘所说,具体为何?”,此刻的翰林院侍读,反倒成了一个旁观者。陶雯儿微微一笑:“仲大人身为朝廷命官,年纪轻轻却能领了监军协理的差事,想必,心早已有数了吧?”。陶雯儿所说,实则暗示仲逸:仅仅派小四他们几人,到小小的陶家庄吹吹风,是远远不够的。至于如何用到反间谍之计,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女,给出的建议是:既然话已说出,必须要辅助实际行动:真要向福州城运送粮饷,还要部署‘重兵’。与此同时,军军外,也要派出可靠之人,将提前编排的消息传到真正通倭之人耳,再由他们将这个消息传到倭贼那里。不简单……昨晚,当老陶头说起要将他的子女托付时,仲逸还是有些犹豫的,毕竟此事要经过师父准许才行,不过从现在看来,这层担忧还是少了许多。咳咳,仲逸不由得望望窗外,随意说了一句:“此事,我已知晓,两军阵前,战事非同儿戏,岂是说说那么简单?”。这样吧,仲逸放下茶杯,便吩咐陶朔向门外走去。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陶朔却莫名其妙的插了一句:“仲大人,是不是地形查看的还不够?还是……”。不愧是的兄妹二人,听话听的真切。“此事,再说吧……,你们不得将方才所说传出去,记住了”,仲逸再次叮嘱一番,之后便走了出去。对这两孩子,还是先打击一下,沉淀沉淀也好。小雨依旧淅淅沥沥,三日期限已到,晚饭之前,必须要回到军营,俞大猷将军和戚继光将军还等着复命呢。时间有限,赶路要紧。出了陶家小院,仲逸缓缓马,不由的回头望了一眼,感慨颇多:若我大明子民皆能有勇有谋,那将是怎样一个场面?高手在民间,千里马不缺,伯乐也不缺,缺的是千里马能够遇到伯乐,且能为它找片广阔的天地。“陶朔,今日我们的任务是在通往福州的道,赛一次马”。……“仲大哥,前面是满天云,此山虽没有雄伟,但在当地也了不得”。陶朔指着前面群山一片,再次向仲逸解释道:“这一带山多,唯独凤凰山和满天云了”。满天云?仲逸不由得再次望着远远的那片密林。满天云是本地人叫的,此山本名叫乌云岭,山大多以石块为主,间一条窄窄的走道,如同一条大大的裂缝,将此山一分为二。从地面仰望,可见一线天。那怕是青天白日,一片白云飘过便再也看不到阳光,故名满天云。路边一个简易木棚,仲逸吩咐陶朔将马匹栓到棚下,他不由的问了一句:“除主道外,要通往福州,这一条路?”。如此一问,陶朔立刻笑了起来:“主道这一条,若要绕开,那可越走越远了,这一带山多,道路崎岖,这条主道也花了不少功夫才修好的”。雨滴噼噼啪啪拍打着木棚,边缘一条条的雨水连成细条,地面溅起丝丝水雾。见仲逸不言语,陶朔只得继续道:“仲大人,我都说好多次了,若从凤凰山脚下,沿着水库向西走,再越过小南山,是乌云岭,穿过那条峡谷,再往东走,可再次回到大道”。末了,陶朔笑道:“仲大人,若是这样绕着走,要多走几十里地呢”。这话一点都不假,这一带群山环绕,地势陡峭、道路崎岖,要生生开一条道,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好好好,这次绝对听清了”。仲逸抖落抖落雨披,再次跨马背,继续前行。‘吁……’,才走了不大会功夫,仲逸一声叫喊,紧紧拉住缰绳,立刻扭过头来:“陶朔,昨日过来时,河面之水也没这么高啊?”。二人身后是一座小桥,小木桥。陶朔不以为然道:‘你说这个啊,仲大人是仲大人,一看不知道乡下的难处’。说到这里,陶朔干脆跳下马背,站到桥头边:“这不?这两天下雨,河面自然要涨了,夏天的时候,遇到暴雨,河水直接漫过地面啦”。仲逸拿着皮鞭,立刻开始划起来:“那干嘛不扩修呢?”。这一说,陶朔几乎要乐了:‘扩修?这一块都是土坯,若要加固,得左右继续开挖,可挖的越深、越宽,需要的木料、石料越多,夯底、搭桥……’。不用说,又是银子的事儿。“仲大人,这还真不是银子的事儿,你看到了吗?”。陶朔指着正西方向的南湖说道:‘仲大哥,西边是水库,一旦决堤,再好的桥,也保不住要冲垮……’。仲逸沉默半天,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那也要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