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 风波亭 中

                襄阳府,襄阳王府。持续十几日的康王府之战结束后,赵构居住的康王府就变成了襄阳王府。虽然他这个襄阳王注定只是个极短暂的悲剧,但是毕竟能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名号。在以后的很多年中荆楚王府一直最为依附于西宋,同时又保持着相当独立性,所奉行的政策又异于关陇、巴蜀的自治政权存在的。到了许多年以后,这个荆楚王府还将成为后三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权实体,在历史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还会有许多位荆楚王在后来的历史上成为风云一时的人物!作为荆楚王府的第二代荆楚王,有着襄阳王封号(每一代荆楚王拥有的封号都不相同)的赵构。则毫无疑问是历代荆楚王中下场最为凄惨的一个。不过在靖康元年秋,刚刚继任了荆楚王的赵构还不知道自己就是个大号的悲剧,还以为走了狗屎运,真的可以得到荆楚基业,变成一方霸主呢!可是当了一方霸主的赵构,虽然只有十九岁,但还是觉出了不对劲儿。一方霸主应该是很威风的,手底下该有一群文臣武将保着。可他这个一方霸主好像没有心腹可用啊……没有心腹也就罢了,可是在送别太上皇赵佶的那天,他却分明感到了荆楚军上下浓浓的敌意。太上皇登船离开时,送别的三军全都放声痛哭——他们虽然没有替赵佶去杀掉赵构,但是对这位给了他们土地的恩主还是有感情的!而对赵构这个忤逆子,却是怎么看都不顺眼。所以当了几十天的襄阳王,赵构还是觉得自己和之前给太上皇当孝子的时候没多大不同。好像什么权力都抓不住!另外,那个率部攻打了康王府十几天的岳飞,为什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现在还大摇大摆的在襄阳府带兵。怎么可以这样?还有没有王法了?不过让赵构感到放心的事情还是有的,官家赵桓在太上皇离开襄阳之后,就立即下旨把驻扎在河南府的步军第十一师调往襄阳。从河南府调来的精兵,一定是朝廷精锐吧?等到朝廷精锐到了,是不是就可以逮捕岳飞这个乱臣贼子了?哦,也不是赵构和岳飞是什么宿命之敌,主要是岳飞的存在让赵构太没面子了。一个率兵打了他十几天,差点把他打死的将军居然还在他面前飞扬跋扈!这样下去还有谁会把他这个襄阳王当回事儿?眼看着朝廷大军将至,赵构的腰杆子也硬了起来。准备拿岳和和岳飞这对目无大王父子军阀开刀,顺便确立赵构赵大王在襄阳府的威信。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大王是空头的,所以在行动之前,还准备找几个同谋。同谋主要是三个人,头一个就是王府护卫营的营将牛皋;第二个则是刚刚从关中调来的王府机宜张宪;第三个是不知什么原因滞留在襄阳府的御史中丞秦桧。由秦桧拿主意,让牛皋和张宪去抓捕岳飞……还要把岳翻率领的一万多河北军当成后盾,计划真是万无一失啊!在王府后花园的花厅里面,以赏花之名被请来的秦桧、牛皋、张宪三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和这位大王说什么好了。“怎地?三位觉得不妥吗?”赵构显得有些紧张。他还是第一次谋划着要取某人的性命呢!说起来,他怎么干也都是因为年轻气盛,压根就没想清楚后果。不过即便想清楚也没用……“大王,”秦桧开口回答道,“岳和、岳飞毕竟都是朝廷的大将……没有官家的旨意,怎好将之捕拿?”牛皋也道:“大王不如上本弹劾岳和、岳飞谋逆,只要官家的旨意一到,那下岳家父子还不是易如反掌的?”张宪也附和道:“襄阳城内诸军都是朝廷的兵马,无旨怎可处分大将?大王虽主荆楚王府事,但并没有先斩后奏之权啊。”被眼前这三位一提醒,赵构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于是就问:“不如我等四人联名上奏?”秦桧道:“这就不必了吧?大王贵为荆楚之主,自有密折奏事之权,我等人臣,怎可联名?不如各种上奏吧。”“对,对,末将一介武夫,怎敢和大王联名。”“有大王以密折上奏,岳家父子一定在劫难逃了……”赵构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理儿。捉拿岳和、岳飞的事儿,必须按中准备,突然发难。在事情敲定之前,还是上密折比较好……这样即便官家认为不妥,也不容易泄密,让岳家父子有了准备。“好!本王就给官家上密折!”赵构重重点头,“就参岳家父子一个飞扬跋扈,拥兵自重的罪过!”秦桧在旁道:“大王,这个罪过如今可要不了岳家父子的命。”赵构一愣,用目光扫了扫牛皋和张宪,这两个武人现在大模大样的坐在那里……他们充其量就是大使臣的官衔,怎么敢和大王、中丞平起平坐?就算大王让他们坐,也应该只坐半个屁股,双手扶着膝盖,一副如坐针毡的模样。哪有现在这样的坐法?这两位也有点跋扈了……现在的武人,也真是不像话,没几个不跋扈的了。“中丞,那应该参岳和、岳飞什么罪过?”秦桧道:“自然是谋反了!日前他父子二人率兵攻打王府,就是铁证!铁证如山,还能抵赖?”“对!应该参他们谋反!”牛皋也附和道。“好!就参他们谋反!”赵构重重点头。不过这时候赵构,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岳和、岳飞也上了奏章,弹劾襄阳王赵构忤逆不孝!为人子的赵构,居然狠心驱逐了父亲太上皇赵佶,这是大不孝!大宋孝治天下,不孝之子,怎么可能成为朝廷的忠臣?这个赵构逐父夺权,无疑就是贼子,将来一定是乱臣!赵构参岳和、岳飞谋反,岳和、岳飞参赵构是贼子……两本奏章,同时摆在了官家赵桓的案头。两本都是密折,但是却都由小黄门在崇政殿中念给一班宰执重臣听了。重臣们听完以后,全都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襄阳发生的事情,来来往往都透着诡异,水深的都能淹死人。不知道内幕的人,谁敢往里面跳?淹死了算谁的?赵桓顿了顿,又道:“那就将岳和、岳飞和襄阳王赵构都召回长安,让他们在朝堂上对质,诸卿以为如何?”“陛下!”同知枢密院事曲端马上开口了,“岳和、岳飞都是在役武官!”这是在提醒赵桓,岳和、岳飞不能由御史台和大理寺进行审问,而是得由枢密院和兵部审问。赵桓脸上闪过一丝不快,“朕知道!对质之后,当由大理寺、御史台、兵部和枢密院四堂会审。”“陛下圣明!”曲端说。既然代表军方的曲端都说赵桓圣明了,将赵构和岳和、岳飞父子召入长安的事儿就算敲定了。至于执行这项使命的,自然是御史中丞秦桧了——还真挺合适的!赵桓也不知是不是有先见之明,居然派个御史中丞册封襄阳王,而且完事时候还让秦桧滞留襄阳。现在正好把赵构、岳和、岳飞都一块儿带回长安府。而随行的,还有牛皋率领的一营王府护军。千余兵将,护送也不知道押送着赵构、岳和、岳飞,一块儿向长安府浩浩荡荡而去了。“中丞,前日离开襄阳的时候,为何在码头上相送岳家父子的官员众多,而他们对孤王却十分冷淡?”在离开了荆楚王府的辖区后,赵构忽然向和他并辔而行的秦桧提了一个问题。“哦,”秦桧笑道,“岳家父子毕竟是荆楚军的人,同袍的情谊总还是在的。荆楚这边的官员和大王不熟,自然拘谨了一点,并不是冷淡。”“是吗?”赵构听了秦桧的话,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不是有点,是很不对劲儿啊!“中丞,官家说要孤王和岳和、岳飞对质,孤王该怎么说啊?”“这个……”秦桧想了想,笑道,“大王照实说就是了。”“照实说?”赵构眉头大皱,“中丞难道要孤王告诉官家,孤王曾经命人捆了中丞,想交给太上的事儿?”秦桧连忙摇头,“这事儿就不必说了……就说大王在岳飞率部来攻打时镇定自若,指挥护卫据守王府,屡次击破岳飞所部,最后迫使太上离开襄阳府去成都颐养。”“这样说好吗?”“好啊,”秦桧笑道,“下官和牛营将也都这么说……这次襄阳事定,完全是大王的功劳啊!”“是孤王的功劳吗?”赵构还是觉得不对劲儿,自己都吓尿了,哪有功劳?可是太上皇怎么就走了呢?不是自己的功劳,这事儿又怎么解释?“大王放心吧,”秦桧笑着,“大王在襄阳居功至伟,官家一定会重赏大王的,今后下官还要仰仗大王提携一二呢。”赵构勉强笑了笑:“好说,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