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超品勋贵

    面对儿媳的担忧和疑问,沐昌祚却显得毫不在意。     只听他道:     “关咱们沐家什么事,任他京师风流涌动,就算是天塌下来了,也砸不到我沐家头上。”     “我沐家为何能在这云南屹立两百多年?虽然是靠着先王的战功以及与太祖爷的父子之情。”     “可我们从不掺和朝堂之事,也是主要原因。”     “不然你以为那些遭瘟的文官,会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你只要记住,我沐家为何世代镇守云南,为何历代先帝,都厚待于我沐家,我沐家就永远是这云南之主。”     沐昌祚虽然年老,但毕竟是常年带兵打仗的人,政治能力以及个人素养自然是不差的。     儿媳李氏听了,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思虑片刻回道:     “儿媳明白了,只要我们不掺合那些党争,还有利益勾结,唯皇帝之命是从,我沐家就能与国同休。”     “你能想到这里,也算是不枉我这些年苦心教导培养于你。”     “你丈夫死的早,后辈们年纪太小,现在也指望不上,可我的身体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啊。”     “这偌大的沐家,到底是继续繁荣富贵,还是失宠丢权,将来可是全在你一念之间。”     “你要永远记住,我沐家与那些所谓的开国勋臣们,是不一样的。”     “先王乃是太祖爷之养子,太祖爷创立大明后,虽然改回了本姓,不入皇家宗谱,可也是太祖爷钦定的亲戚之家。”     “先王与太祖虽无父子血缘,可其中情谊也不是寻常能比的,先王能以侯爵之位被太祖追赠郡王,陪葬孝陵配享太庙祭祀。”     “其中之意与太祖之情可见一般,虽已历两百年之久,都是老旧古事,可后继之君也都是念着这份情谊在心中的。”     “又岂是那些立下军功而被授爵的勋臣可比?”     “更何况,我沐家手握云南军政大权,在此扎根了两百余年,即使真到了那一步,朝廷也不敢轻举妄动,凡事也得掂量掂量。”     “但你也要记住,我沐家既然有着超然的地位与待遇,就要忠国忠君,不可有异心,更不可仗着权势为非作歹。”     李氏虽然是一妇人,可她能被沐昌祚看中,并亲自教导,自然有她的一番本事和头脑。     “儿媳明白了,父亲今日之言,儿媳将来定会教导与后辈子孙的。”     “嗯,明白了就好。”     沐昌祚对于儿媳的机敏表现,一直以来都是颇为满意的。     待李氏走后,在远处等候了许久的一名将领,立刻走上前来,对着躺在竹椅上的沐昌祚行抱拳礼后说道:     “公爷,情况不太对啊,据探子来报,那些土司部落,近日来正在集市上大批采购铁和盐粮等军需物品。”     “还出了高价,专门聘请会打铁的工匠,八成是要叛乱了。”     此人是沐昌祚的家丁千户,名为沐勇,绝对的心腹将领,因此对于他说的话,沐昌祚是亳不怀疑的。     闭目养神的他听了后缓缓睁开双眼,简单思虑后,便盯着眼前这个披着铁甲的将领道:     “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而已,任由他们去。”     “这些蛮子,都是些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的货色。”     “老头子我也有二十年没有打过仗了,这骨头都是要酥了。”     “以本公征南将军印,号令广南卫以及云南前、后、右三卫,整练兵马,准备军需,等出兵之令即可。”     “你从府中领一千家丁南下至临安府驻扎,将几个千户所的兵马集中起来,看好广西府,随机应变。”     “必要之时,你可调军行动,不必等我将令。”     “另外,再传令给木邦、孟养、车里三个宣慰使,让他们看好自己辖区的那些土司以及武装势力,免得殃及池鱼。”     “记住了,不可声张,尽量隐秘行事,若是被那些土司们察觉了,兴许就是白忙活一场。”     对于沐昌祚的军事安排,沐勇自然是没有异议的。     可这其中却漏掉关键一环。     这直接跳过官府调兵遣将,行使军权,可是大忌讳啊。     “是不是先去和布政使司打个招呼,再发军令?”     想到此处,沐昌祚也是勐的一拍脑袋,随后说道:     “理当如此,这老了脑袋就跟不上了,一心想着打仗的事,差点忘了这茬。”     “就按你说的去办吧,另外也跟都指挥使司知会一声。”     “是。”     有了沐昌祚的指示,沐勇办事的速度也不慢。     直接就去了书房开始拟写军令,用征南将军的大印盖戳之后,径直出了黔国公府,直奔布政使司官府而去。     而昆明所发生的一切,那些正在忙活着打造军械准备叛乱的土司们,却是一无所知。     …………     这候 75 z*w.co*m 章汜。…………     “行了,你们也不必争吵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京师是我大明之都城,是我大明最为重要的核心,也是我大明的第一城市。”     &#24378&#29306&#32&#32&#35835&#29306&#12290“可你们出去看看,去外城看看,北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混乱不堪,各个衙门之间职权高度重合,没有明确的权力和职责划分。”     “遇到事情,都是你推我我推你,要么就是拖着,谁也不想办,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都在暗骂朝廷和官府不作为。”     “这还是我大明京师,就如此这般,其他各省,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如西北、两广、云南这些,恐怕更甚。”     “朕已经下定决心,誓要改变现状,就从京师开始。”     这旧制度的改变,以及京城的全新规划,刻不容缓。     因此今日朱由校召集群臣议事,为的就是要新创衙门,将权力和职责下放。     顺便去削夺六部的权力,他更好的去掌控全局以及朝堂。     而他今日拍板的事,就是要创建一个新衙门,警部。     还有五城兵马司要改制,改为城防部,也不在按户籍来世袭。     这两部与传统的六部和军部一样,自成体系,直属于皇帝和内阁统属。     这自然是会遭到文官们的反对的。     制大  制枭。可朱由校已经下定决心的事,是不可能改变的。     更何况内阁和六部最重要的大臣,都是站在他这边。     其他人的反对之声,根本影响不到大局。     ...(记住本站网址: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