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草原混战

    其实朱由校也想过废除所有的货币,统一铸造并发行使用成色高,易分辨的银元,也就是民国时期的袁大头。     可银元的价值实在太高,普通百姓哪里用的起,不可能什么都用银元来支付吧?     那岂不是他这个皇帝抬高了整个国家的物价嘛?     这样大明灭亡都不用等到李自成了。     因此这铜钱还是非常需要的。     只是这防伪标识,着实让人头疼,没有工业技术的情况下,搞这玩意实在是折磨人。     这候  章汜。可他又不得不弄。     而且他现在大同,条件也实在有限,要是在京师,说不定会有法子。     可此时他又抽不开身,新政的第一次推行和改革,他必须坐镇,否则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呢。     现在也只能期待着,北征大能够早日结束战事,班师凯旋了。     …………     …………     “这些蒙古人真是越来越不经打了,我记得上次随陛下打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敢冲杀呢。”     “现在就好像那惊弓之鸟一般,听到一点动静就玩命的跑,实在是没意思。”     看着瘫满一地的蒙古人尸首,李文胜对着手下众将颇为失望的说道。     “我天军之威,带着雷霆之怒征伐草原,岂是这些鞑虏蛮夷所能承受的?”     “将军当写封捷报回大同才是,我军短短三天就连破鞑虏两个部落,斩杀鞑虏首级近万,陛下要是知道了,这大同总兵官之职,非将军莫属了。”     说话的这人是骁骑营的一个游击将军,名为宋超,为人骁勇善战,李文胜还是颇为赏识他的。     “这升不升官的,本将军倒不是很在乎,只要能上阵杀敌,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24378&#29306&#32&#107&#101&#110&#115&#104&#117&#102&#97&#110&#103&#46&#99&#111&#109&#32&#35835&#29306&#12290“现在战事尚未结束,本将军就写捷报,岂不是邀功之举?”     “将军心存大义,属下佩服至极,可属下认为,这升官与为国朝效力也不冲突。”     “将军立了功,自然是要封赏的,何况陛下金口玉言,属下以后还要跟着将军继续杀敌,建功立业呢。”     李文胜虽然对于升官发财不是很感兴趣,可好胜心却是很强的。     在他看来,也就只有同是孝陵卫出身的,他的二哥李如松胜他一筹了。     就算是他大哥周兴武,他也并不觉得自己比他差。     而且他可是一营参将,那曹文诏不过是他的部属而已,没想到此次北征却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如果被他压了一筹去,岂不是显得自己很无能?     经过宋超的一番劝说,李文胜也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即就让十几个亲兵,拿着自己写的捷报回了大同。     “四哥,探骑都撒出去了五六十里了,还是没有情况回报,看来这一带,是没有鞑虏部落了。”     “依小弟之见,我军还是不要继续向北了,否则后勤粮食怕是供应不上,不如往东去吧。”     李威本是辅兵营参将,虽不如李松平和李如胜二人能征善战,可也有一身不错的骑射本领,极为勇武。     朱由校正是看中了他的勇武,才将他调入骁骑营担任游击的。     虽然南京不同于北地,可他们这些世代沿袭孝陵卫官职的武将,战马还是不缺的。     武艺自然也是不差,孝陵卫的操练和标准是极为严格的。     要知道,历史上孝陵卫可是打过张献忠、和满清的强军。     当满清军队入主南京,勋贵文臣,包括南京军队全部投降的情况下。     只有孝陵卫仅剩的两千残兵,在最后一任指挥使梅春的领导下,奋起反击,想把清军赶出南京。     以两千残军在南京城门处与数万清军苦战,最后终究是不敌,兵败退回了孝陵卫所。     最后清军前来攻打,仅剩的十八人居然杀了三百多清军,战斗力可见一般。(这是南明史和明季攻略里都有记载的哦)     李文胜听了也是点点头,孤军深入确是兵家大忌,何况这也是接近他们远征的极限了。     “那就依你之见吧,我军深入大漠已经千多里了,陛下可没说让我们打到漠北去。”     “其实也不是不行,四哥要是带着我们打到了漠北去,那岂不是可和徐达大将军相比了?”     李威打趣道。     “臭小子,胡说八道,先祖当年也不过是中山王帐下一百户而已,我怎敢与中山王相提并论?”     要说起偶像来,对于孝陵卫的将士们来说,必然大多崇拜于徐达、常遇春、冯胜、蓝玉这些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军的。     他们的先祖,当年都是跟着他们远征草原,征伐北元的。     尽管隔了两百多年,可他们的敬仰之心,从来没有减弱过,随着这两百多年的拉锯战,反而更加浓重了。     “多派探骑夜不收,不要忘了,除了这些蒙古人,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呢。”     “四哥放心,小弟明白,最好不要让我发现,否则必取奴酋首级,以报陛下。”     李威口中的奴酋,自然就是黄台吉。     ………     ………     李文胜取得了硕大的战果,满桂这边也不是一无所获。     他偶遇了一支正在迁徙的蒙古部落,丝毫没有犹豫,当即就让乌云带着他部族的骑兵冲杀了上去。     乌云也是不折不扣的执行着满桂的军令。     尽管这些人是他的同胞,可现在却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     包括吉日格拉和阿海来父子,都是越杀越起劲。     原因无他,只因出征之时,朱由校对他们做了一个承诺。     “此战就看你们表现了,如尽忠尽心,助我明军一举荡平漠南,朕可封你们为王,整个漠南草原,都将是你们的。”     如今大明军威强盛,林丹汗跑的连踪影都不见了,他们丝毫不怀疑,皇帝完全可以兑现承诺。     他们也明白自己是被利用的一方,可只要利益足够,他们心甘情愿的被利用。     满桂用千里镜静静的看着这一幕,不由得发出一声感慨。     “陛下所说不假,这自己人对付自己人,还当真是要狠上三分。”     “那些蒙古人都已经投降了,却还是不能免于一死,对自己的同胞,还当真是下的去死手啊。”     旁边的马世龙听了差点没笑出来,说的好像你不是蒙古人一样,可他终究还是忍住了。     ps:     之所以又提到孝陵卫,是想给大家普及更多的历史知识。顺便回应一下某些人。     主角的羽林军是由白杆军、浙兵、孝陵卫、以及部分边军这些精兵强将为基石组建。     并整合了徐光启练的通州新兵和京营整顿之后筛选出来的兵,以及招募青壮练出来的。     不要再说主角的兵是新兵了ok?前文羽林军的组建写明明白白,自己不看跑到这来发问号怼天怼地是吧?     合着换了个名字就是新兵了?     制大  制枭。------题外话------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哦     ...(记住本站网址: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