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主官人选

    想了半天,朱由校和王象乾三人始终想不出一个好法子,随后他只得将宋应星和李长文诏来乾清宫。     既然自己拿不定主意,那就直接询问这些主官,宋应星对于这些了解颇深,想必他不会让自己失望。     待二人到了以后,朱由校也不隐瞒他们,都是自己信得过的大臣,没必要藏头露尾的。     宋应星听完后心惊不已,想不到陛下居然有此魄力,这可是改变整个大明的国策大事啊。     “大司空,朕与三位大学士探讨了半天,始终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不知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朱由校这问题把宋应星都给难住了,只见他说道:     “禀陛下,此事确实不好办,农户与匠户臣都有所了解,确实如陛下所说,没有文化,这教导之事是指望不上他们的!”     “敢问陛下,这皇明学院,陛下准备招募多少学子,各科学子多少?各学科的讲师多少?”     朱由校沉思片刻说道:     “这皇明书院刚刚开办,一切尚未成熟,朕打算等以后走上正轨在大规模招募学子,因此这第一期学子,一科的学子就在百人之内!”     “如此规模,倒是好办!”     宋应星小声嘀咕了一句后说道:     “禀陛下,臣倒是有一个居中的法子,不过有点愚笨!”     一听有办法,朱由校立刻说道:     &#24378&#29306&#32&#122&#104&#117&#105&#121&#111&#46&#99&#111&#109&#32&#35835&#29306&#12290“大司空尽管道来!”     “禀陛下,这工农两科的学子可直接由朝中官员之中挑选,将他们培训结业,就直接担任皇明学院讲师即可!”     “可是这样的话,是不是耗时良久,没个三五年恐怕不行吧?”     这他也不是没想过,只是所需时间实在是太久了,而他是要现在就办起来。     “禀陛下,无需多久,官员之中也有知农知工之人,比如阁老,不就对于西洋人的火器大炮了解繁多?”     这候 z. com 章汜。见宋应星以自己为比喻,徐光启也面带笑容,毕竟被别人认可,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这倒也是,看来是自己的有色眼睛太过严重了,由于对明末那些文官的痛恨,他都以为这些读书当官的人都只会写文章了。     宋应星又说道:     “要如此做,就得设立一套严格的考成之法才行,臣亲自出题来考他们,必须要确定这些人对农工之事了解,并且还要感兴趣!”     “大司空所言极是,确实应当如此,这些人还要年轻,最好不超过三十,如此接受能力更强!”     经过宋应星的提醒,朱由校猛的想起来,这光是理论恐怕不行,得让这些学子亲身感受才行。     “朕还有一个想法,除了讲学以外,还需要实践!”     这一句话可令的众臣又不解了。     “陛下,这所谓…实践、是何意?”     朱由校暗道嘴笨,怎么一不小心有将后世的词汇带了进来,他对于实践这个词也解释不全,含糊不清的说道:     “所谓实践,就是指要亲身亲手的去做,比如这农事,每个学子都得下稻田耕种粮食,而工事,比如这一张桌子,学子也必须知道如何制造,而不是整天死记硬背!”     “……”     “陛下之意臣等知晓了!”     “……”     看他们这一知半解的样子,朱由校又连忙解释了几句,几个大臣总算是搞懂了。     “此事就由大司空负责吧,工部有不少能工巧匠,从这其中挑选出几十户,将他们安顿好,就为工学的实践讲师吧!”     “农学也是一样,就从京师附近找一批农户,到时你直接去找户部交接,让户部就近划出一块地来,这块地以后就是皇明学院实践地了!”     “臣遵旨!”     “禀陛下,臣当年落考以后,就在江西一带隐居讲学,这几年下来,臣收下了不少的学生,对于农事与手工这些都已入门,或许可以帮到陛下!”     宋应星也是看皇帝如此重视工农才敢举荐自己学生的,虽然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学生能够胜任,但如今学院草创之初,各方面都是稀缺无比,为了减轻陛下的压力,他也只得硬着头皮了。     “哦,大司空的学生想必不会简单啊,既然大司空对自己的学生有此信心,朕也不能不给大司空这个面子啊!”     “多谢陛下,臣也是为大明、为陛下举荐人才,只希望他们能够不让陛下失望!”     虽然宋应星的法子不是太好,但眼下也只能这样了,毕竟这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在民国时期,思想如此开放,纵使全国的青少年都在支持变法改革,而且有西方的模板照抄,尚且不能一跃而起,不用说思想古板、封建传统的大明了。     他现在也看清了,要想开启民智,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没个十几二十年恐怕见不到成果,但他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改革完成。     最难办的农工学科终于解决了,朱由校也大松了一口气。     “大司马,你立刻着手准备地图,辽东与九边军镇的地图务必齐全,然后多多构建沙盘,沙盘之事有何问题你可去找英国公。”     大明的军事人才虽然不少,要培养不是太难,可朱由校所要开办的军学,是掺杂了地理知识的,光是这地图,就得准备齐全,而且还要争取最小的误差。     尤其是讲师的人选尤为重要,现在他还得观察一番。     王在晋躬身道:     “臣遵旨!”     三个学科已定,商学暂时不在计划之中,剩下的医学自然是皇帝一声令下的事。     毕竟大明的医术还是较为发达的,医学大家数不胜数,最著名的就有万全和李时珍,时人常称“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万全字密斋)     万全更是被康麻子这狗东西封为医圣,由此可见万全医术高超,品德高尚。     其他的还有如张景岳、薛己等人,尤其是薛己,所有的女人孕妇都要感谢他,薛己对于内外妇幼、本草之学无所不通,他还出了一本书,名为“保婴撮要”!     制大 z.com 制枭。大明还有一个所有人都忽略了的医学大家,那就是太祖皇帝之子周定王朱橚,他的皇室身份掩盖了他对于整个世界的贡献,他是中华几千年中最被低估的一个王。     医学的教师,甚至都不用朱由校来操心,李长文直接一股脑的给他举荐了许多医官,毕竟祖上是李时珍这个大牛,在医学这个圈子里面,恐怕他们李家的地位不会低。     ...(记住本站网址: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