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天竺十二月

    后唐清泰元年,于阗同庆二十二年,公元934年,十二月。     天竺大陆的信度河流域,甚至破天荒的飘了几片雪花,自大唐中后期开始出现的小冰河时期,在这时候到达了巅峰。     此时,原本温暖到可以种水稻的雪域高原六月飞雪,特产荔枝的四川盆地,连柑橘树都冻死一片,鳄鱼出没的湖广地区,猪婆龙近乎绝迹。     在安西,极寒天气阻止了雪山之上的积雪融化,连绿玉河(喀拉喀什河)和白玉河(玉龙喀什河)都几度断流,年年都能热死一大片人的信度河和恒河流域,甚至会飘下雪花。     但这股极寒天气会在后周建立时开始缓解,等到高粱车神殒命基本结束,赵二那个不要脸的儿子正好捡了个大便宜。     当时天气转暖,国内年年丰收,混了个咸平之治。     澶州城外,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的倒霉蛋萧挞凛被意外爆头,赵德昌于是又混了个军功。     最后以半壁江山封禅泰山,把后世来者朱洪武和朱棣给恶心的不行。     不过这种天气,对于我张大王来说,简直就是天助我也。     本来在天竺大陆上,由于气温过高,哪怕就是冬季着甲战斗都是一件危险性不小的事情。     因为穿两三层甲的甲士们,会在这恐怖的闷热下,快速脱水和大规模的中暑。     但是今年,十二月的天气破天荒的降到了最多四五度的规模,这可太适合着甲而战了。     对于张昭来说,棉甲和铁扎甲是现成的。     但对于天竺其他国家来说,他们的甲胄讲究一个透气性和轻薄,也没有储备重甲的习惯,一时间根本找不到这么多重甲。     一个刹帝利甲骑的甲,甚至还没有普通奉天军和宫卫军士兵的好。     这已经是接近降维打击了,是以准备出征的奉天军、宫卫军和顺义左军,护闻城土豪子弟,以及张昭征发的属于张秉忠和巴赫摩诃刹帝利仆从军,个个乐得眉开眼笑的。     这看着哪像是去打仗的,更像是去劫收的回乡团。     而张昭之所以要等到十二月才行动,是因为他要等一支增援的部队,那就是安远军使拉希德.萨莱曼的顺义右军一部两千余人。     这些由原本俱战提的波斯降军组成的部队擅长水战,毕竟俱战提就是一座河上要塞,药杀水也算是大河。     等他们到了之后,张昭才会出兵,因为他这次是要沿着恒河顺流而下,没有专业的水军还是不方便的。     “大王,波罗国王罗阇耶波罗又派使者来了!”     誓师大会都开完了,正准备出发,郭天策又从远处跑了过来,张昭砸吧了下嘴巴。     “这好像是第七拨使者了吧?看来是真的急了。”     就在我张大王准备出征以及安置南下高原塔吉克人的时候,巴利哈尔王朝对波罗王朝,发动了大规模的袭击。     波罗王朝的王城华氏城已经在十一月底就沦陷,波罗王罗阇耶波罗退守王舍城。     求援的使者,那是一拨一拨的来,基本上一拨还没到,下一拨又出发了。     这候  .com 章汜。“带过来吧!让他看看,咱们这是真的要去救援了,让他回去给罗阇耶波罗吃个定心丸,好豁出命去抵抗!”     张昭得意的一笑,虽然满脸和善,但把郭天策看的不禁打了个哆嗦。     这还是要忽悠啊!可怜的波罗王,估计知道菊儿汗已经发兵,恐怕会把棺材本都压上吧。     此时的印度,还未开发到后世那种人口密度,整个富庶区基本都是沿着信度河,恒河两岸的。     著名的摩陀罗、波罗耶伽、曲女城、华氏城、王舍城等,基本就是沿着恒河,珍珠项链般一个接着一个的。     话说这天竺大陆,还真是为入侵者量身定做的地方啊!     两个富庶区一个存在于信度河,一个存在于恒河。     它们还不像中国的长江黄河那样有什么黄河九曲,壶口瀑布,长江三峡,云梦大泽等天险。     这信度河和恒河流域,完全就是河谷大平原,宽宽敞敞,水流也很少有特别湍急的地方,简直就像是给入侵者修建的高速公路,进进出出跟回家一样。     反正张昭就是这样,到了亚穆纳河之后,水流就平缓了起来,后勤物资上船,人马分列和两岸,彼此靠小船交通。     于阗宫卫中抽了六百弓弩手上船,顺义右军则负责驾驶。     此时的水战还非常简单,虽然中国早已进化出了五牙战舰,发明了冲撞,火烧,用大锤砸等战法。     但是这是在天竺,夏希王朝、巴利哈尔王朝、波罗王朝三家加起来,等同于刹帝利的武士阶层也就不到两万家。     这么点人,哪还玩的起五牙战舰这种高难度活,再说他们也没有那个技术啊!     此时恒河上的水战,就是两艘船靠近后打跳帮战,连投掷火油罐子都省了。     于是在不经意间,六百能在船上放弓弩的于阗宫卫,又成了大杀器。     &#24378&#29306&#32&#32&#35835&#29306&#12290他们本来是张昭训练来在攻占俱战提时,于药杀水上打水战的。     结果没等走到水战围攻俱战提这一步,俱战提的守军,就被布哈拉的政客们,给推着走到了死路,训练了几个月,完全没用上。     当然,巴利哈尔王朝的水军也会在船上放弓,但是他们手里的印度弓,完全不是于阗宫卫军手中强弓硬弩的对手。     制大  制枭。加上张昭是从上而下猛攻,他还准备了数百条装了桐油和柴草小船,小船上配钩链,勾住天竺人的战船就烧个不停。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时先放小火船,等到烧毁了对面的先锋,然后大船再顺流而下,一顿猛冲加上弓弩齐发。     自四天前沿着亚穆纳河直下以来,已经打败了三拨巴利哈尔王朝的战舰,次次都是碾压般的战绩。     张昭的舰队,已经从最开始的大小船只两百余艘,变成了快四百艘,其中还有很多船因为俘虏不足无人驾驶,而不得不凿沉。     六天后,一路畅通无阻的菊儿汗大军来到了第一个巴利哈尔王朝重兵把守的要塞城市—波罗耶伽。     此城在这个时候的恒河流域,地位等同于中国长江上的荆州或者安庆,历来是河防重地。     要是突破了这里,地位类似中国南京城的巴利哈尔王朝国都曲女城,就门户大开了。     “不想天竺,也有此等雄城,还真是雄伟啊!比敦煌都要高大,恐怕要甘州或者凉州,才能与之相比了吧!”     发出感叹的正是阎晋,面前的波罗耶伽城最少六七米高,以黄土筑成,周围卫星堡垒林立,还修了水城控扼恒河水道,绝对是张昭进入天竺以来,看到的最为高大城池。     “其城虽雄,但不如凉州城多矣!”兵功曹武原儿不同意阎晋的意见。     “大王,阎军使,凉州城高两丈有余,周二十里,以条石打基,三合土夯实而成,四野环绕堡垒有七。     昔年太保公取凉州,两万精甲血战近一年,威逼利诱始才得下。     而此波罗耶伽城虽然高大,然全由黄土堆砌而成,城外共六堡虽互为犄角,却无豪勇之士镇守,何能阻挡大王天兵?     况且曹敦煌此次携带了神火雷千二百斤,区区土墙,炸也炸开了!”     阎晋这一辈子都没去过敦煌以东,当然想不到凉州是何等大城。&#24378&#29306&#32&#32&#35835&#29306     凉州在大唐的地位,能比肩清中期的广州和清末的上海,是大唐朝廷的丝绸中路枢纽所在,乃天下雄城!     武原儿做行商时去过,所以他能很轻蔑的看着眼前的波罗耶伽。     雄城?哪得看什么地方的雄城!在天竺是,在中原前二十都没资格。     “武兵曹说的没错,你一吐蕃奴懂得什么叫雄城?我看此城,土鸡瓦狗而已!”     阎晋本来被武原儿的话说得有些尴尬,马鹞子适时的上来一顿鄙视,顿时就缓解了尴尬,两人随即笑骂了几句。     阎晋这个人,一直深以当过吐蕃人的奴隶为耻,平日里谁要说他是吐蕃奴,绝对是要见血的,但唯独马鹞子能说。这候 章汜     不仅仅因为当年他与马鹞子一个是寿昌镇的队正,一个是队副,更因为当年没有马鹞子的照顾,阎晋这种来历有问题的,是很难进入寿昌镇军,还能当个小官的。     “大王,此城不简单,水里埋着木桩,游奕都的往下游去看了,不拔出这些木桩,战船根本无法靠近对面的水城。”负责游奕都的白从信又从远处来了。     “能想办法拔出来吗?”水里有木排阵,大船就肯定通不过。     巴利哈尔王朝不愧是天竺三国之首,看来还是防了自己一手,这木桩肯定是最近才放的,因为平日里这种繁忙的大河,不可能只通小船。     “拔到是能拔,但是咱们都不熟悉这水下的暗流,也不知道这些木桩的具体位置,恐怕迁延日久,耽误大军前行。”     “那就把游奕都先撤回来,每火骑士配三十人从俘虏中跳出来的熟悉周围地理者,把周围的渔民都给我抓回来。     这波罗耶伽的刹帝利总不可能亲自去埋木桩,一定是征召周围渔民干的。”     张昭一挥手,就做出了决定,白从信赶紧下去执行了。     郭天策脸上的却还有些绷着,他对着张昭行了一个叉手礼。     “大王,这些渔民是巴利哈尔国治下之民,要拔出河中的木桩,也是极为危险的活计,他们就算肯,要是入水就跑了,可怎么办?”     “无需担心,吾知道怎么让这些渔民听话。”张昭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你去通知曹延明和史崇敏,让他们准备好爆破波罗耶伽城。     阎晋、马鹞子,你们各率两千人为先锋,去拔除城外的堡垒,先让张秉忠和巴赫摩诃麾下的刹帝利上。”     张昭有什么办法让这部分巴利哈尔王朝的渔民为他豁出性命去深水中玩命,而不会一进水就逃跑呢?     实际上还是得从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入手。     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从严格上来说,并不是不能流通的。     要真是完全不能流动,一点希望也不给最底层的人,绝对不可能一直流传到后世。     虽然印度人生来就好像没有反抗精神,是一些喊不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麻木牛马。     但人家怎么说也有十几亿人呢,几千年下来,总不可能一个敢于反抗的人都没有吧?     别说他们只是被称为牛马的人,就是真正的牛马,你把他给压榨狠了,他们还知道发脾气呢。     骡马敢把背上背的东西晃掉然后跑路,牛急了也敢顶人,何况人乎?     所以,婆罗门教为了招揽低种姓中知道反抗的人,专门发明一个词叫做梵化。制大  制枭     这原本是一个宗教用词,沙门思潮时期,人们把从搞种姓的婆罗门教改信宣传众生平等佛教人的选择,叫做梵化,意思是他升级了,变得高尚起来了。     而被佛教重创了一下之后,婆罗门教就把梵化这个词给捡起来了,他们把低种姓升级到高种姓的途径成为梵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记住本站网址: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