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慈安与和绅

    “可曾读过书?”     “跟着父亲读过些书,没甚文化。”     “会算数做账吗?”     “会打一点点算盘。”     临朐县衙内,朱老三对于大宗令邓王朱聿键的询问,倒也是老老实实的有一答一。     朱聿键倒是挺满意这个看起来很狼狈的人,刚才已经查过宗室玉谍,虽然朱老三没有请名赐封,但他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向皇帝上过书,还被责罚做过牢的,后来也特旨赐名赐爵。这候 yun x*uan ge.org 章汜     朱老三没有赐名,但是他的出生有记录,也还是当初新皇登基特赦时给补录的,都有据可依。     朱老三的祖、父俱不在了,但能把自家的情况说明白,都对的上。     “这些年也辛苦你了,国家那些年动荡,内忧外患,宗藩子弟也都有顾不上的,你心里也不要有怨言,天下皆如此,非我皇家。好在如今圣天子在位,一切都在好转。”     朱老三认真的听着,他也很喜欢这位叔祖公,没有半点架子,几句话能说的他落泪。     “走,带我去你那窝棚瞧瞧,看看咱们皇家新添的姑娘。”朱聿键听说了朱老三的现状后,一阵沉默,然后便起了身。     又招来随从,叫他马上去准备一些东西。&#24378&#29306&#32&#121&#117&#110&#120&#117&#97&#110&#103&#101&#46&#111&#114&#103&#32&#35835&#29306     “刚生娃的产妇,得有营养,弄两只老母鸡来,再看看能不能买到鱼,最好是鲫鱼,再看弄点猪蹄羊肉什么的。”     邓王在如今皇家之中,地位最高,号称贤王,又掌宗人府,还是总理处大臣,这贤皇叔可不仅是有名,皇帝还让他负责皇族宗室事务,包括宗藩改革等事务。     对所有的皇族宗室来说,朱聿键是最有威严的家族长老了。     一行人往窝棚去。     朱老三诚惶诚恐,这一切跟做梦似的。     本来县令提出他派人去把人接过来,但邓王坚持要亲自去看望。     小小的临朐城,也是很热闹起来。     一行人来到城外,看到那片窝棚。     县令解释说,临朐也设立了好几个难民安置点,但还是有很多难民不断过来,有来不及安置的,他们就暂时落脚在城外各处了,他会尽快把这些难民核实安置的。     “马上安排人在这边增设几个施粥点,核实登记这些是该有的手续,但是也不能让大家都饿着,先放粥。”     一位身着蟒袍的亲王到来,让这片窝棚的妇人孩子老人们都有些不安。     青壮们大多都去干活了,以工代赈,一边干活赚些口粮一边等候进难民营,那边条件要好许多。     这片窝棚很简陋,随意乱搭的,甚至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朱聿键左观右望一不小心就踩了一鞋底的屎。     县令很惶惶,朱聿键却只是摆手一笑,很淡定。     这位邓王,吃过许多苦,一鞋底屎根本不算什么。     朱聿键进窝棚里仔细看了,跟老三媳妇王氏聊了会,还抱了下孩子,出来后,一手牵着老三的一个孩子,忍不住眼眶都是红的。     明末时老朱家也是遭逢国难,国破家亡。     到崇祯时,大明宗室得有小二十万是至少的,但这些年被闯军、被献贼,被各地乱匪,还有被清军屠杀的太多了。     也还有许多如老三这样的底层宗室,跟许多普通百姓一样,在这战乱饥荒里冻饿而死的。     朱聿键身被朱以海授为大宗令以来,一直在负责宗室的登记、安置、管理等事务,许多宗藩成功南下了,并得到了安置,也还有许多死在战难里,也有降清后被杀的,仍滞留北方的。     现在宗人府登记在册的宗室,仅有两万来人了。     十不存一。     “这里条件确实太差了,先把人接到县城里去,产妇得好好休养,这里不行。”     朱聿键也听说了昨天老三小女儿出世,二儿子却溺死,甚至死后还被人拿一斗小米换去了尸体的事。     他并不震惊,乱世里易子而食都不是稀罕事。     这只能说明,情况还是很坏。     朝廷就算全力救济灾民,又是放粥,又是屯田,又是迁移南下,还有以工代赈等,但不断前来的难民,还是有许多只能得到一点粥而已。     活着都不容易。     哪怕一个一岁半的死孩子,都不会被他们浪费。     把人接走。     窝棚里的那些人都带着羡慕的眼神看着老三一家。     皇族宗室啊。     果然没白姓这个朱。     不过当朱聿键宣布在这里增设放粥点,还要派人过来组织大家,新建一个难民点,要给这里平整,建厕所等时,难民们还是爆发出欢呼,高声拜谢皇恩。     把老三一家子安置进城。     热水洗浴,干净衣服,甚至是香喷喷的食物,三个小孩子虽然因为头发里的虱子太多而被剪了头发,但换上干净衣服的他们却依然兴奋的坐在那猛吃着。     一边发出兴奋的大笑声。     老三媳妇王氏甚至还享受到了艾水擦拭身体,邓王甚至帮她找到了两只有奶的母羊,刚生的孩子能够吃上羊奶了。     这一切就跟做梦似的。     老三也去换洗干净然后来感谢邓王。     “你的名字,还有你妻子、儿女的名字,我都已经帮你造册,全记入玉谍列入族谱。”     “不过朝廷无法给你奉国中尉的爵位和俸禄了。”     老三安静的坐着,他好久没有这么安静,甚至这么饱腹过了,这一刻他感觉好像到了极乐天堂。     “陛下不久前签发了宗室法,重新制订了大明宗藩制度,与以前的有很大不同。”制大  制枭     “我都听从陛下的旨意。”老三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的宗室法,与原先调整的大有不同。     之前的顶多算微调,这次却是大改。     其中最核心一条,便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以往明朝的宗藩制度其实有学习宋代的地方,就是皇族宗室的范围,是几乎无限制的,朱元璋之后,都是宗室,甚至他的侄子如靖江王,也是世袭不替的藩王。     皇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封世子,将来继承亲王,其余诸子封郡王。郡王嫡长子封世子,将来继承郡王,其余诸子封镇国将军。     其下又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然后是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最后是奉恩中尉。     其最大特点,就是爵位是裂变式的增长,所有爵位世袭罔替不说,他生的儿子,嫡长子世袭不降,其余的降一等授封新的爵位,然后不断的这样扩散下去。     到六世以下奉恩中尉时,就永远不变,永远与民不同。     所以朱元璋时宗室才几十人,但到了嘉靖中叶时已经有一万五千多人,而隆庆时是两万八千多,那时距离明亡国还有五十多年,据明朝自己推算增长速度,到崇祯时有二十来万了。     越往后,增长数量越多,因为基数越来越大。     而所有人都有爵位,都有禄,对朝廷来说自然就是不堪重负,嘉靖时才一万多宗室,朝廷财政就亏空供不起了,可想而知后面还翻了十多倍后的情况。     虽然说大明高级宗藩不多,但架不住有那以十万记的中尉们啊。     大明到崇祯为止,十七任十六位皇帝,共生皇子一百零四,其中十一位太子未继位而薨,六十七位封亲王,其中六个后来飞升为真龙天子,成祖、代宗、宪宗、睿宗、穆宗、思宗,其余继承皇位或未封而逝。     到了崇祯时,还在的亲王藩,是三十二个,其余的要么无子国除,要么叛乱被废等。     诸亲藩,共封郡王五百五十一位,崇祯朝时还有二百来个。     不过虽说宗藩在动荡中损失很大,但从另一面来说,宗室仍还有几万人也不少了,况且还有许多现在是还没确认的,以及没南下的。     而认真算辈份的话,老朱家的宗室们,从朱元璋算起,好些繁衍的快的,都十二三代了,慢的也有九代十代了。     这候  章汜。民间也讲究个五服,出了五服不算亲。     唐朝皇家就是按五服来算,五服以内算宗室,五服以外的就叫皇亲,不给五服外的皇家授爵位给俸禄这些了,他们就是普通百姓,也没有什么科举当兵从商的限制等。     所以这次朱以海颁布新的《宗室法》,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五服。     从当代皇帝算起,皇帝五服内的叫宗室,五服外的叫皇亲。     所以这次对整个原来的朱明皇族宗室重新整理。     现在朝廷这里的亲王是二十三位,郡王是一百多,其余将军、中尉等三万多。     朱以海要求,按五服法整理。     这样的话,也就是鲁王系,还得是朱以海曾祖开始传下来的鲁藩宗族,才算是大明宗室,其余的都只叫皇亲。     皇亲不再授爵给禄,只宗室授爵给禄。     五服外的那些,全要夺爵。     新的宗室爵位分为十等,亲王、嗣王、郡王、镇国公、辅国郡公、奉国县公、护国侯、卫国伯、保国子、安国男。     皇帝特旨,二十三位在封亲王,皆降为郡王,并且是世降一等。     &#24378&#29306&#32&#119&#97&#110&#98&#97&#114&#46&#110&#101&#116&#32&#35835&#29306&#12290原来的那一百多郡王,只保留鲁藩在封的八位郡王,这八位郡王其实也在五服外了,不过因为五服内没有王爵了,所以八郡王仍保留郡王爵,也是世降一等。     其余所有爵位,从郡王到奉国中尉,全都削除。     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统统是世降一等爵。     他们的爵位,将来可由世子降一等继承,世子袭爵后,其它儿子才可以袭爵,但需要降四等承袭。就是郡王世子降一等袭镇国公,而其余诸子降二等袭护国侯爵。     一直降等安国男爵,再往下就是平民了。     三万多宗室,现在仅保留三十一位郡王,其它爵位一个没有了。     这算是非常惊人之举。     也因为确实没近支,朱以海的祖父,两个伯父,还有他三哥都以郡王承袭击鲁王,还都是因先王无嗣。     他大伯和大哥都是世子,结果都是未袭爵就死了,还无子嗣。     朱以海二哥早死,其它几个只弟又死于清军破城,兄长鲁王以派有几个儿子,却也跟他其它叔父侄子以及他的儿子被杀害或掳走了。     加上战乱饥荒,结果皇帝五服内居然找不到一个男丁宗亲。     只能等朱以海的那两个皇子找到了,或再生下皇子开枝散叶了。     将来除太子外,其余诸皇子授封亲王。     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者,封国公。     朱以海的儿子们,嫡长封太子,其余封亲王。     亲王之子,嫡长封嗣王,其余封郡公。     嗣王的儿子们,嫡长子降等为郡王,其余诸子就是奉国县公了。     郡王的儿子们,嫡长子为镇国公,其余诸子就是护国侯。     镇国公的儿子们,嫡长子为辅国公,其余诸子是卫国伯。     辅国公的儿子们,嫡长子为奉国县公,其余诸子就是保国子爵。     奉国县公的儿子们,嫡长子是护国侯,其余诸子就是安国男爵。     制大  制枭。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记住本站网址:www.663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