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青冥

“川陕宣抚处置使?” 公堂上,江春捧着茶杯,沉吟起来。 大宋承平时,关陇称为“陕西路”,后来分为“秦凤路”与“永兴军路”,秦凤路指的便是秦州、凤翔,是大宋疆土中所有的陇西地域。 这已是一百三十年前之事,陕西这词听起来如此遥远。 而自张浚、赵鼎之后,百年间也再未有人任过这川陕宣抚处置使一职。 难免让人有些恍惚。 江春遂问道:“韩老之意,李节帅还要收复永兴军路?” 韩承绪并不打算告诉江春关中已经收复了,李瑕需要时间先行掌控住关陇,否则宋廷必派兵马来。 他抚须道:“如今阿郎已在设法劝刘黑马归附,若此事可成,关中或可重归我大宋治下。奈何,阿郎权职不够,难以使刘黑马信服。” 江春问道:“可须朝廷再派重臣来……” “不可。”韩承绪语气郑重,道:“莫忘了孟珙招降范用吉、汪世显向赵彦呐请求内附之事,一旦被朝廷干涉,万一功亏一篑,如何是好?” “这倒也是,李节帅顾忌得有道理。” 江春这话,不算真心,但也理解这其中的道理。 二三十年之前,满朝上下没有人认为拒绝范用吉、汪世显这些军阀的内附是错的,万一闹得与李全之叛一般,大家都心累。 谁又想到,蒙古人却能用这些军阀兵马杀进宋地,直杀得血流成河,杀得蜀地千万人口十不存一。 再回想当年决策……蠢得令人发指。 “意思是,只由李节帅与刘黑马商议?” “刘黑马只信任阿郎。” 江春道:“但李节帅权职不够……” 韩承绪抚须笑道:“故而,需要谋这川陕宣抚处置使一职,阿郎绝非为个人权柄,实为国事考虑。” “韩老也知道,建炎之后,始有川陕宣抚处置使一职,张浚、赵鼎任此职之前,皆已知枢密院事,乃一方重臣……至于李节帅,今年方二十岁吧?” “乱世岂问出身?”韩承绪拍着膝盖道:“当然,此事不好谋划。故而须请江知府在朝中帮一帮。” “这……”江春为难道:“我位卑言轻……” “不妨告诉江知府,如今官家的贴身内侍关德,阿郎的人。” 江春一惊,又是大喜。 “真的?!” 韩承绪招了招手,江春连忙凑上前去。 “你到了临安,小事往风帘楼,找胡妈妈,她会派人往宫中传话给关德;若有大事,让尊夫人往长公主府求见……” 江春连连点头。 韩承绪又交代道:“若官家召你,你只需说……李节帅欲迎官家回旧京,作大宋文治武功最盛的君王。” “若如此,此事或有把握,内子伯父牟公已起复了……” “不。”韩承绪摇了摇头,道:“不必与牟公多言。” …… 李瑕的政敌从来都不是具象的贾似道,而是任何一个当权中枢之人。 这件事的本质,还是藩镇在从中枢分权。 不管是牟子才、叶梦鼎、杨栋、饶虎臣、程元凤,还是贾似道,谁现在掌握着中枢的权利,谁就是李瑕的敌人! 与忠奸、人品、交情种种全然无关。 权力是水,流到天平的一端,另一端的人顷刻就变成敌人。 这种微妙的关系,韩承绪很难向江春形容,因此也说不上来这次的谋划谁是敌、谁是友。 如果以为“贾似道是敌人,牟子才是朋友”,那在官场上就太幼稚了。 思来想去,韩承绪道:“阿郎得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必有人得利,得利者将帮我们。但一定要提防朝中反对此事者。” 江春张了张嘴,这才明白自己要办妥此事有多难。 怪不得李瑕不是直接传一封信给关德。 要谋这官职,需要把握临安官场的人心冷暖,而在朝堂上,顷刻之间利益得失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需要一个深谙官场之道的人去谋划。 “二十岁的川陕宣抚处置使……两倍于川蜀之权,我来办这件事,只怕……” 江春这一开口,韩承绪便知他意识到难处了。 也就这几年了,还需要这样去与宋廷拉扯。 宋廷也不傻,很快便会有人意识到,要压制李瑕,只剩这几年了。 实在是无人可用,才将这事交给江春…… 韩承绪微不可觉地叹息一声,道:“江知府莫担心,我们会让姜饭随你一道去临安,该打听、联络的,他会为你办妥。” “姜饭?” 韩承绪点点头,又道:“这次,不仅是川陕宣抚处置使的官职要拿下来,之后还有云南安抚制置使、?州路安抚使等要职。再等阿郎拿下了关中,可是有大量的高官职位等着江知府。” 江春又是一惊,张了张嘴。 四年前他不过是个小县令,认识了李瑕一个县尉……韩承绪则还是一个北面俘虏。 一转眼,开口谈的都是川陕处置使、云南制置使这样位极人臣的高官了。 自己呢?若能得一任长安府尹,岂非还有拜相的可能? “江知府,不,江少卿,这是阿郎举荐江侍郎之后朝廷的批文。阿郎攻下陇西,当即便是为你这位老上差奏功啊。” 韩承绪已转身,拿起一封公文,递在江春面前。 “宝章阁直学士,太常少卿,殿中侍御史,兼给事中……侍官家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执事于殿中。” 江春身子一颤,不敢埋怨韩承绪此时才将这批文拿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终宋请大家收藏:(www.663d.com)终宋六六闪读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