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万山报喜

    “夫人夫人,老爷和公子回来了。”     “回来就回来,你慌什么?”     酉时大雪纷飞,后衙碳火暖热。     杨氏持一卷书,坐在房中翻阅,丫鬟环儿披粉氅,一头雪花携风进来禀事。     寒气吹入, 烛火摇摆。     听官家、小弟回衙,杨氏淡然自若拿手巾给丫鬟打雪。     “叫你办的事,可办妥了?”     “嗯,我照夫人交代,告诉沈都头‘信已交给老爷’……”     丫鬟说话忐忑,看夫人脸面。&#24378&#29306&#32&#32&#35835&#29306     她以前可从未对老爷扯谎,夫人也没教过她骗人。     杨氏留意神色, 知道丫鬟想什么。     她现在冷静许多, 回想自己撕信之举,觉得又做错事了。     可眼下木已成舟,撕碎的信纸也倒入火盆,如何找的回来?     “不要怕,官人若知晓,我自会为你挡责罚。”这候 章汜     “今日也不知因何,我生这些无名火气。”     “刘老夫人说的不错,我该读一读佛门《心经》,养养心性。”     “此事你就当帮我,若让官人知道我撕信之事,高低会怪我恼我……”     “小奴明白。”     丫鬟环儿也知覆水难收,只能将错就错。     不多时,听门外内兄内弟笑谈声。     杨氏领丫鬟迎出去,见两人双鬓挂雪,面带几分酒气,爽朗谈事。     她笑问兄弟:“家书可带回来。”     杨万山怀中摸出书信交给姐姐:“书信乃大哥写给你夫妻二人,信中只提我一句,让我择日而归。”     杨氏展信观看,从信中领到大哥杨涛、母亲、嫂嫂对她的关切, 多番叮嘱‘小心保胎,莫伤贵体’。     “还是自家人知道疼人……”     “官人此去西子城,领到什么封赏?”     陆侯与万山相视,进厢房说起‘天家封赐’,谈最多的还是对刘世才的封赏。     说:“【奉义君子】非等闲之号,乃是天家、岳翁、长兄共商所定。”     杨万山接话笑道:“开始我初闻,以为天子不知‘仁义’,薄待有功之臣。但听了【奉义】由来,方明白天子极为欣赏世才兄。”     听他们只谈刘世才,杨氏问:“那两位钦差,就没有提过对官人封赏?官人为治临安瘟疫,煞费苦功,天家就只封刘世才一个?”     杨万山转眸,分顾内兄说:“对于有功臣子,天家亦有封赐,但并非加官进爵,乃口头勉励和一些赏银、御赐之物。”     “明日州府议事, 唐知州传达君恩。”     “姐姐期盼天家赏赐姐夫, 却不该嫉妒君子。”     “我如何嫉妒刘世才?”     杨氏忽起高亢, 眉目透出怒气, 又压下说:“我是觉得,治理临安非他一人之功,他献策有功,可奔波之苦皆是官人所受。”     杨万山话到嘴边又收回,转与内兄道:“兄长自与你家娘子说,我去刘府见世才兄报喜,顺带替你家娘子赔情!”     说着裹衣带帽,推门出厢房。     外面风雪拂面,他得冷静,回顾暗思:“姐姐如何这般心胸狭隘?莫非是打了刘府丫鬟,心里愧疚所致?”     想着,出衙奔往南城刘府。     到槐花巷,巧见巷尾开门,平儿桃花打灯、提匣出来。     此时天暗,但有白雪映衬,二人也能认出来者是杨万山。     桃花无言推门进李家。     万山走来问平儿:“那小娘子可还生气?”     “回公子,桃花不敢生夫人之气,她只是羞愧自责。”     平儿活用心思,巧言遮掩,好奇道:“公子此来何事?”     “我公子正与慧静法师论禅,眼下不见外客。就是家人也不许入房搅扰。”     “哦?”     杨万山倒不觉得稀奇,只感自己来得不巧,说:“那你叫九娘子出来,我留些话,托其转告。”     平儿领喏回家。     少时阿九挑灯出来相见,三人门前立雪说事。     万山把‘朝廷封赏’告诉他们,最后留话‘明日辰时县衙相见’。     阿九面带欢喜,点头目送杨公子出巷。     平儿激动道:“天家封赏,乃光宗耀祖之事,这比考功名、博出身还难。”     阿九笑颜转顾李府家门:“你且去给书玉子、成业送饭,我回去告诉老夫人。封赏未到之前,可别与外人说。”     “九妹放心,我晓得。”     平儿神气拔高,阔步进李府。     阿九进院先叫福伯,连黄犬也叫去后院,步入正房与老夫人、玉娘母女传达喜讯。     惊喜之声霎时响起,一屋家人高兴不已。     刘氏满面荣光吩咐说:“我儿与佛家论禅,就不要打搅。九儿你去灶房端些饭菜,我等先设个小祭,把大事告知刘氏祖宗。”     “喏。”     阿九领命出去,路过书房时走近窥看。     见公子佛家尚未入定,只在聊话谈‘佛心’,引一缕香火钻入窗缝,附着在书桌折扇,点醒扇中养灵的心神女豆娘。     豆娘抓握那缕香火,随牵引出窗缝,笑问:“姐姐何事叫我?”     阿九把香火裹在她身上,引路说起家里喜事,入灶房道:“你现在亦非外人,家事也该让你知晓。”     “稍后老夫人祭祖,你可在一旁观礼。”     豆娘心灵被情义所暖,飘至九娘子耳根说:“小妹那身主,气运不够,半路终道,不想气运却落在我身上。使我有幸拜入府邸,得公子抬举荫庇。”     “姐姐又待我如此,君子之家真是暖如三春。”     阿九蹲下弄火,点灶台说:“妹妹当过家灵家精,大家小家也都看过,只做对比便知。我初来临安,也不知家中如何。”     “现在越住越是舒心,给我个公主身,我都不愿换。”     “你乃心神所化,公子说‘世间温情最能养心’,此地才是你养灵之所。”     豆娘闻言,深以为然,落她肩头叙话攀谈,后问起‘书房僧人’。     “我观那少年尼姑,印堂佛印,禅修不浅。她与公子论佛,打什么心思?”     “妹妹不愧是心神,问人先问心。”     阿九笑夸一句,顾门外道:“那小尼姑名叫慧静。别看她年少,却积攒了两世佛法,今生是她第三世,佛性已有显现。”     “她之前蒙受公子文光助学,尝到了甜头。”     “此番还想求借公子明灯助学……”     “公子也愿修个善缘,故此帮衬一二。”     “你若想听佛门禅法《心经》,我与公子说说,许你观听妙理。”     豆娘欢喜说:“小妹闻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得伟岸心力,广大智慧……”     “又闻佛家有‘般若学’,乃大智慧经。若修成三昧,可至心生神妙之力。”     “我愿听其中妙理。”     阿九见她比自己知道还多,在灶房与豆娘探讨起‘佛家经书’。     此时,刘彦亦在与慧静谈论‘西方释教般若学’。     ……制大  制枭     ...(记住本站网址:www.663d.com)